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创作中呈现明显的忏悔意识。这一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在艺术美学中追求文艺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来源于年少时所受的佛教思想影响。朱自清无情地解剖自我内心灵魂,他用真情实感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鲁迅《伤逝》与东西《后悔录》的忏悔叙事以独特的话语结构显现着中国文学叙事伦理的结构形态及其建构的历史轨迹。从《伤逝》真诚忏悔的悲壮到《后悔录》无奈后悔的荒诞,忏悔叙事的现代嬗变在两部作品之中建构了不同自我与他者关系,形成了文学书写的不同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3.
欲望、沉沦与救赎——郁达夫伦理心态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伦理观念的冲突导致郁达夫感性生命敞开与囚禁的紧张;价值择取的失范和对当下生存的超越性关切使其深陷沉沦与忏悔的困境;对文明的绝望感和隐在的宗教情怀,又使其散发着“黑色光辉”的作品透溢出救赎的渴望与期待,从而达成有信的写作与文学样态。在如今价值失据的时代,吁求审美与伦理相统一的文学在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的忏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忏悔意识在西方文化中对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所内涵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武器。巴金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位以忏悔形象出现的作家,将忏悔主题带进了新埋藏文坛,展开了人格与文学的双重忏悔。巴金的《随想录》与韦君宜的《思痛录》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出版于1987年的《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一书中,陈思和讨论了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的特殊精神现象:虚无和忏悔意识。新文学以来虚无内含的积极面是对绝望的反抗,但它内含的消极面则是对希望的放弃。而忏悔的话题由“人的忏悔”变异为“忏悔的人”,发展到“为忏悔而忏悔”,均包蕴着特定时代内容。唯有正视这些精神异化现象的存在,才有可能确立起真正的自信。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实证明,中国新学的发展与基督教化的确存在着“极大极深的关系”(周作人语)。中国的新学作家们在吸取东西方先化思想的时候,均以敏锐的目光注视到了基督教化的独特作用和价值。现代作家对终极人生和现实人生的双重关注、对人类命运之迷的执着探索、对个人与社会现象的忏悔和批判等,都显示出基督教化对中国现代学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所产生的深广影响。而在这种影响的过程中,中国现代作家又表现出了自身的独立思考和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7.
《随想录》是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民族对时代的反省与批判以及对自己深刻反思的继承和发展。对自身存在状态进行严肃的历史反思,对国民性的反省和批判,是五四时期作家所忏悔的主题,也是巴金《随想录》忏悔的主题。《随想录》中,作者与民族和时代共忏悔,也开创了新时期散文创作自我审判自我忏悔意识的新风气。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创作中呈现明显的忏悔意识。这一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在艺术美学中追求文艺的真实 性,另一方面来源于年少时所受的佛教思想影响。朱自清无情地解剖自我内心灵魂,他用真情实感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 心,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随想录》是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民族对时代的反省与批判以及对自己深刻反思的继承和发展。对自身存在状态进行严肃的历史反思,对国民性的反省和批判,是五四时期作家所忏悔的主题,也是巴金《随想录》忏悔的主题。《随想录》中,作者与民族和时代共忏悔,也开创了新时期散文创作自我审判自我忏悔意识的新风气。  相似文献   

10.
作家日记写作和出版实绩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景现.现代作家日记出现,源于"五四"对人的重新发现.现代作家日记是创作主体对自我形象的书写和生命意志的表达,其中体现着理性批判、个性自由、忏悔、孤独等现代人格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