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魂荡华蓥》是傅德岷的一部优秀长篇革命历史小说。小说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人物造型上:第一,在人物的总体设计上,巧妙地梳理了原型、主体、形象的关系;第二,在人物的具体刻划中,采用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方法,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在人物造型上的单一模式。  相似文献   

2.
《野草》作为一部充满鲁迅矛盾、痛苦、自省与抗争情感的散文诗集,23篇中有5篇塑造儿童形象。鲁迅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借鉴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希望的代名词——儿童具有强烈的象征色彩,同时将对希望的思索与自我体验贯穿于儿童形象塑造过程,冷眼观察、冷静思考,从中折射出鲁迅受难意识、自省品格、反抗精神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冯大其人物的外在形象、内在本质和政治人生的剖析形成对冯大其形象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不同的审美标准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审美的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母系氏族的结束,父系氏族的建立,女性由“统治者”地位逐渐沦落为男人的附属品,相对应于女性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女性的人体美、品德美、装饰美、性情美等方面来对比观照《诗经》、《楚辞》中的女性形象,清晰的了解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状态下女性的审美特点以及审美意识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情节发生和发展的动因,也是使一个故事真正具有意义的根据。从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物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进展;而从人物自身的审美价值来看,人物则应当是具体生动的形象。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构成了小说人物的二重性:即格雷马斯所说的,既是行动主体,是“行动元”:又是性格,是“角色”。(《行动元、角色和形象》)因此,大凡优秀小说所塑造的主要人物都应当是一个文学形象,一个性格;否则,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部出色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千姿百态又个性鲜明的美好形象,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蒲松龄敏锐摄取实际生活中关好的东西并加以塑造,使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富于美感,成为真善美的象征。对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闪耀的光辉进行了赞美,其审关意义在于:它是我们认识封建时代被社会文化所忽略的人性美的“窗口”;也是封建时代长期被压抑的人们发泄不满情绪和表达对人性美向往的载体;同时寄寓了作者的追求人类真善关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作品集中地描写了市场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市场形象,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市民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舍先生对市民刻画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世界是由系统性的文学形象构成的艺术世界。文学形象处于文学作品文本层次的"中心地带"。文学作品《牛虻》的成功,正是因为作者艾·丽·伏尼契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的文学形象,这些文学形象构成了《牛虻》的艺术世界。其中文学形象亚瑟是作者挥墨的重点。亚瑟形象的形成是与作者当时的精神内在有着一定的联系,它是作者写作,读者阅读的知、情、意的全面展开。作者通过这个形象,表达着作品的深层意蕴并体现作者的审美理想。作品不仅描绘出亚瑟坚强勇敢的一面,也写出了亚瑟骨子里的懦弱,所以这个形象有其光辉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亚瑟正因为自己没有原则地爱,不能认清阶级斗争的残酷性,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9.
儿童具有纯真的天性,这种天性决定了儿童对于世界怀有一颗创造、真诚和博爱的心,也就是爱美的心.对儿童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而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美”的形象来感染和教育人的.本文对最近热销的《开明国语课本》选文中的六类形象进行审美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形象的感性化、趣味化、儿童化、生活化的特征,给人以真、善、美的审美愉悦.为我们现在进一步科学地编写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一些启示,从而更好地对儿童实施真善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杨玉环作为一个祸国殃民的负面历史人物,世人皆唾而骂之。然而她在白居易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长恨歌》中,却是一个玲珑剔透,完美无缺,外在美和内在美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1.
摩登女性历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作为民国时期一份大型综合性画报,《良友》画报以上海为背景,为女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既是服饰、发型、身体等外在形象的展示,更有其生活方式的展示,塑造了一系列摩登女性的形象,引领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老人与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版,震动文坛。“由于他对叙事艺术的精通,特别是《老人与海》,对当代文风影响大”而获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主人公桑地亚哥,是我们熟知的哈姆莱特,葛郎台和阿Q等艺术典型中又一独特的形象,把握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子,以得到对阅读、写作和人文教育诸方面的启示与感受。  相似文献   

13.
《一千零一夜》中的基督徒形象可分为三种:被征服的弱者、被赞美的使者和被贬损的恶徒。他们互相指涉、杂糅包容,是阿拉伯人投射自身欲望的想象物。复杂的他者形象表明形塑者与他者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形塑者基于自身的历史语境创造性建构的产物。在阿拉伯社会的他者想象中,既有对基督教文明的某种现实认识,也有对两者关系的焦虑与期待,不仅包含了伊斯兰阿拉伯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抗争与融合,更是形塑者用以确立自身文明属性和民族身份的镜子。  相似文献   

14.
由于时代的召唤,30年代出现了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罗淑<生人妻>、萧红<桥>等3篇反映农村妇女的短篇小说.女主人公同是处于水深火热、倍受欺凌的命运中,但面对命运又各有不同表现.3位作家在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时运用的艺术手法也不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也堪称一部妙笔传神的英雄史诗。作者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竞起的历史题材,描绘了一群性格殊异、形象鲜明的乱世英雄,表明了“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贤是与”的政治主张。小说在“拥刘反曹”的观念统帅下,着力刻画了一个以仁义和贤明匡世济民的英雄君主形象——刘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之林中不可多得的仁君贤主的典型,“刘备”无疑是被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这一个,这既是人物自身性格丰富的生动体现,也是作者刻画人物手法多样性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16.
《搜神记》与宋代话本小说中的女神、女鬼、女妖形象有不小的差异。主要在于:前者中的女神多神圣威严,后者则和蔼可亲,前者的女鬼多居于野外,充满足鬼气,后者中的女鬼多居于市井,富于人情味,前者中的女妖形象单薄,后者则形象鲜明,并大胆追求情欲,这一差异的产生有社会、心理、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而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趣,的审美情越、价值观念对小说创伤的影响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的角度和本体意义上对凤凰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凤凰形象的高度概括性、特殊性和本质意义,指出了凤凰形象的广泛性、普遍性和不朽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一生创作过众多作品,涵盖面广,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几乎涉及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各种体裁。而《野草》这本鲁迅唯一的散文集,因其曲折晦涩的象征手法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同时它也为人们窥探鲁迅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9.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东汉乐府民歌的双璧 ,它被流传下来并为人们所喜爱 ,不仅是因为它文笔流畅、韵律和谐 ,更主要是它塑造了罗敷形象。罗敷形象的艺术魅力在于她那外表与内在统一的美 ,也在于她质朴中透着高贵、淡雅中显露豪华 ,可谓是雅俗共赏。罗敷形象具有乡村妇女和上层贵族的两种特征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诗歌原是由民间百姓所创作 ,后来又被文人重新加工 ,所以在罗敷形象中既表现出百姓的生活理想也体现出文人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在《诗经》中,创作个体既没有突出自身因素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也没有强调女性形象本身的审美性,在这两方面,他们所付出的力量是均等的,但创作手法显得落后。而《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则打破了这种力量均衡,强调了自身因素对形象塑造的影响。在这里,朦胧模糊的女性外形仅是作者表现自我的工具,女性形象的"神"清晰突出。这种变化体现了作家创作思维的进步,在古代诗歌女性形象塑造中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