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明初的经济和政治》一章的插图——皇极门,是明朝北京皇宫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利用这幅插图并加以说明,可以使学生更具体地认识十五世经初年我国的建筑水平和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一插图正中是皇极门,原名奉天门。左右两门为东角门和西角门。门前是一片广场,广场前的金水河上有五座白石桥,即内金水桥。再往前为午门,午门左右为左掖门和右掖门。再前为端门,更  相似文献   

2.
太和门是北京故宫紫禁城内的一座重要建筑,它在明朝初年称为奉天门,嘉靖年间改为皇极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才改称太和门.插图展现的是太和门及其广场部分.紫禁城,也称内皇城或宫城,位居首都中心.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共居住过24个皇帝,其中明代14个,清代10个.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72万平方米(1087市亩).四周筑有城  相似文献   

3.
身边的历史     
正"皇城根遗址公园北端起点"和"明皇城东安门遗址",位于北京南起长安街、北至平安大道的皇城根遗址公园。明清北京城以紫禁城(又称"宫城")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环绕皇城、内城(又称"京城",即今北京二环路),形成宫城、皇城、京城三重城圈。皇城位于内城南部正中,原有天安、地安、东安、西安四门,现仅存天安门及两侧城墙。"正阳门城楼"和"德胜门箭楼"为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元、明两代里制与尺度及步长的实证研究,对明北京宫城内所遗存的若干元代风格的建筑遗存尺度的实证研究,对诸多史料记载的其它建筑与明北京宫城的相对空间的实证研究,对北京中轴线宫苑规划之历史沿革的实证研究,以数十个实例论证了明北京宫城与元大都宫城的空间位置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一般认为赵国都城邯郸城由郭城"大北城"和宫城群"赵王城"组成.考古发现证实,赵王城即都城邯郸城的"宫城",建于战国时代迁都邯郸之时.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和北城组成.西城的南北排列三座大型夯台,应为三座大型高台建筑宫殿建筑基址,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都城之中、宫城之内南北排列最早的"三大殿",其对后代都城之宫城的大朝正殿建设影响深远.西城中的"龙台"是宫城之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宫殿建筑,它应该是宫城中的"大朝正殿"."龙台"的"居中"、"居前"、"居高"特点,突出反映了王权至高无上的思想,它对以后历代"大朝正殿"布局形制设计,影响深远,如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前殿,直至明清北京城放宫的奉天殿和太和殿等,鉴于此,本文认为赵王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给以充分的重视,使我们更好的保护好这样一座有着重大历史意义、承载着重要文化遗产信息的古代都城.  相似文献   

6.
纵观我国早期都市,它们基本上成方正规则形态.从下图中可看出,唐朝长安城的城北当中是宏伟的宫城和皇城,宫城为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皇城在宫城南面,为政府各部官署,宫城和皇城的四周为居民住宅区和商业区,整个长安城成规则的四方形.  相似文献   

7.
爱问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怎么断句?(提问:沈念睿)回答者:迷糊Yi我认为电视剧里基本都念错了,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日”。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命、敕命中(小编注:明、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的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打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把其中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为“奉天殿”。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他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  相似文献   

8.
探秘紫禁城     
由于紫禁城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使得自西北口流入的内金水河在紫禁城内蜿蜒流动。如果我们把金水河比作一条美丽的玉带,那河上别具特色的桥,就像是这条玉带中间所穿的珍珠,让金水河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据记载,金水河上曾经建有石桥、木桥二十多座,但是现在只剩下几座石桥了。其中有些桥是为了交通的需要,但也有些桥是为了装饰,作为一种观赏艺术而被建造出来的。今天小cool龙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些石拱桥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漂亮的一座,它的名字叫断虹桥。  相似文献   

9.
南唐宫城由杨吴时期金陵府衙改作而成,在五代时期先后经过四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其南至今内桥,东南至昇平桥,西南至今羊市桥,北至今洪武路北虹桥。宫城成方形,周长约2.7公里,高约7.9米,下阔约4.74米。宫城东、西、南三面皆设城门,惟北面不设。宫内建筑主要有召见大臣、处理政务、典藏图书名画和行吉凶礼仪之宫殿,贮藏帑币、金帛、兵器等的内库,及宴饮游乐之所、后院寝宫、宫观寺院和储君所居之昭庆宫等。宫内装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标志皇权神圣的象征物,另一类是用于游乐享受的奢侈性装饰物。南唐宫城护龙河是指宫城东、北、西三面的城壕,而非以往学者所认为的还有南面城壕,护龙河水主要引自青溪,而其西北段又与潮沟、运渎、珍珠河相接。护龙河道大都是新凿,为石砌驳岸河,河道应宽于38.40米。由于宫城东、北、西三面有护龙河,南面亦有运渎和青溪穿过,宫城外建有众多桥梁横跨河道。  相似文献   

10.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5,(6):F0003-F0004
①②④北京紫禁城即故宫,明清两代帝王宫城。明成祖朱棣为迁都北京而下令营建。明永乐4年(1406年)筹建,永乐18年(1420年)基本建成。紫禁城有城楼、城墙、护城河及多重城门,拥有中国古城的一般建筑要素,为古城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系北京外城、内城拱卫下的“城中之城”。紫禁城内的帝王宫廷与居于北京外城、内城中的百姓,因之处于隔绝状态。图①的天安门,即紫禁城正门。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原称承天门,清顺治8年始改今名。天安门通高逾33米,墙体殷红,有一大两小五座城门。城楼雕梁画栋,重檐飞翘,黄色琉璃瓦覆顶,带有皇城的典型布局和色彩特征。前有金水河,五座汉白玉石桥穿越其上。图②是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亦作玄武门。明永乐18年(1420年)建,清曾重修。明末李白成挥兵攻入北京时,明朝崇祯帝即由此遁出,登煤山(景山)自缢而殁。紫禁城四周环以筒子河,城墙四角分别建有四座造型优美的角楼,图(少即西北角楼。  相似文献   

11.
国旗颂     
每天广大群众自发去首都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已成为当今北京一大胜景。7月中旬,笔者出差到京,亲身体验了升国旗的庄严时刻。国旗护卫队威武雄健,列队步出天安门城楼,迈过金水桥,来到广场中心自动升降的旗杆下,在神圣、肃穆的气氛中,将五星红旗徐徐升至杆顶。看着这面鲜艳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在祖国首都高高飘扬,我  相似文献   

12.
提起金水河,人们自然要联想到北京那条紫禁城的护城河;说起它的来历,世人又皆以为它是由金朝所开凿而得其名的。其实不然。笔者近期翻检旧籍,乃知金水河得名之由来,原本是出于古人的天文政治观念。这恐怕就连世居京师的“老北京”也未必说得清、道得明。权作兹文,亦愿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火红的霞光洒向天安门广场,也照在我红红的脸蛋上。这时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只见三十六名国旗护卫队的武警官兵从天安门城楼里走出来,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跨过金水桥,走过长  相似文献   

14.
据《坚瓠集》载:江苏溧阳神童彭印山六岁被召至京师,皇帝至奉天门观灯,召彭出对曰:“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彭应声曰:“君乐,臣乐,永乐万年.”皇帝大感奇异,赐于丰厚礼物.又载:李东阳四岁时,能作大字.景王召见,把他抱在膝上.六岁,与程敏政同被英宗召对,过宫门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山水画,大体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宋、元为代表的写实山水画;另一种是以明、清为代表的写意山水画.宋、元山水画,往往追求"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实景,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可谓是"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明、清的山水画,多注重笔墨表现的"不似之似",以意写形,夸张抽象,可谓是"以我观物"的"有我之境",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两种山水画各有特点,宋、元山水画以意境胜,而明、清山水画多以笔墨胜.在宋、元的写实山水画中,不同时代又各自有不同的风貌和特点."南宋四家"之一的夏圭和比他略早的马远,可以说是代表了南宋山水画典型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首都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郭城"三个大的区域。宫城是皇帝住的地方;皇城是中央政府机构的所在地;郭城是老百姓的住所。像现在一  相似文献   

17.
在给学生上《建筑奇观》(川教《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一课时,我讲"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宫城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北京城的核心……"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问我:"老师,宫城为什么又称紫禁城?"此语让  相似文献   

18.
我在给学生上历史课《建筑奇观》。课本上有一句话"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宫城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北京城的核心……"讲到此处,有一  相似文献   

19.
这样的90后     
暮春的夜晚,我在家附近的东风渠散步。东风渠现在又叫银水河了。这个城市还有一条河叫金水河,银水河显然是跟金水河搭配的意思。但我不喜欢这个名字,金银这种东西放在河的前面,这不是"物欲横流"吗?  相似文献   

20.
满清入关以后,在中枢机构设置上沿袭了明代的内阁制度,但"沿明制"并非清代阁制度渊源的全部。清代内阁有其自身内部机构的制度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努尔哈赤时期的文馆,由文馆而内三院,再由内三院发展为内阁。或者说,清代内阁是后金政权自身机构的发展与明制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