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对比《醉翁亭记》我们发现欧阳修词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他在词中塑造了生动鲜明的自传性醉翁形象,分析其词中醉翁形象的类型,可以揭示醉翁形象系列词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穷而后工这一文艺思想揭示了穷士将目光从实用转向审美,超越自我的有限性,心怀天下,从而能够写出隽永之作的审美心理机制,它指引的是一种真、善、美合一的审美境界,于当今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仰慕“六一风神” 弘扬醉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是对滁州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文人,特别是《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成为欧阳修散文主体风格——"六一风神"成熟的标志与代表作,奠定了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上的领袖地位与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大大丰富了琅琊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得以《醉翁亭记》和醉翁亭为文化轴心的醉翁亭文化,成为琅琊文化乃至整个滁州文化的品牌文化、魅力文化。  相似文献   

4.
《醉翁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该文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容婉转的笔调以及优美的意境而倍受推崇。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让醉翁亭名扬天下。而由此形成的"醉翁文化",以其丰厚的内涵和无穷的生命力,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当前,深刻领会"醉翁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欧阳修的人生历程、文学创作历程来观照他的生命哲学。夷陵和滁州时期的欧阳修,盛年而号“醉翁”,是“清醒的醉翁”,虽处山水亭林间,仍“心忧其君”,“醉翁之乐”是与民同乐。“六一居士”时期的欧阳修,已届晚年,回归本真回归自我,“六一居士之乐”是人生在世的有所寄托,有所归宿。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在先辈开创琅琊文化的基础上,施之以自然、人情之美和山水、人情之乐,创造了醉翁山水文化新作品、新境界、新内涵,经久不衰、日久弥新。它是一种愉悦的审美文化,浸透人文精神的和谐文化、敞开胸襟的包容文化、抒写性情的游记文化,更是一种需要大力倡导的生态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在先辈开创琅琊文化的基础上,施之以自然、人情之美和山水、人情之乐,创造了醉翁山水文化新作品、新境界、新内涵,经久不衰、日久弥新。它是一种愉悦的审美文化,浸透人文精神的和谐文化、敞开胸襟的包容文化、抒写性情的游记文化,更是一种需要大力倡导的生态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9.
许寒梅 《初中生》2007,(7):53-54
欧阳修在他的传世美文《醉翁亭记》中,交代了他“醉翁”之号的由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欧阳修为什么要自号“醉翁”呢?“醉翁”一号又蕴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10.
题目二当______遇上______滁州琅琊,清泉环绕,林木蓊郁,独酌于醉翁亭中,耳闻林间鸟鸣虫唱,原本因贬谪而抑郁的太守更增烦躁之绪。倒酒,饮之,再倒,再饮……自号醉翁的太守,已有七分醉意,举杯对天,低喃着,邀蓝天,邀浮云,邀古木,但求有人相伴复饮之。没有回应,只有周遭雾气渐浓。太守有些失望,伏案而睡。良久,听到人声唤己,醒来,如身处仙境,四周皆浓雾,雾间一人影,渐近。来者乃一道骨仙风的老人,提酒一坛,至太守前。  相似文献   

11.
宋仁宗统治时期 ,漕运呈现出衰败的趋势 ,这不仅影响了京师供给 ,也致使军需物资的转输发生困难 ,影响了北方抵御西夏和辽的战备 ,在这种情况下 ,欧阳修提出“通漕运”主张不仅有利于解决京师供给和西北前线物资运输问题 ,同时也为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自然人格、社会人格、文化人格。在不同个体那里,构成人格的三个部分的具体内涵及表现方式有着较大差异,因而对应性地呈现出不同的外在人格形象。就欧阳修而言,其自然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是“情痴”,其社会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是“太守”,其文化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则是“醉翁”。正是“情痴”“太守”“醉翁”三者的融合,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欧阳修。  相似文献   

13.
熟语“千里送鹅毛”,语出自北宋欧阳修诗作《梅圣俞寄银杏》:“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人们虽然耳熟能详,但其出处却鲜有人知。  相似文献   

14.
“天后”、“天上圣母”称号溯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引证相关档案和文献史料,论述多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出版的许多妈祖研究著作,因袭“天后”之称源于康熙二十三年加封、“天上圣母”之称源于道光十九年加封这一传统说法是错误的,两种称号实均源自民间,前一称号后来获得清朝廷认可,而后一称号则始终停留在民间的自发传播。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8,(1):14-17
欧阳修在滁州诗歌中钟爱"酒"意象,写下许多"酒诗"。欧阳修的滁州"酒诗"蕴含丰富的情感:游山赏水以酒助兴、聚散离合以酒消愁、感时伤逝以酒为伴。欧阳修在滁州多写"酒诗"的原因有:传统文化中诗与酒的相融,欧阳修擅长借酒抒怀,被贬滁州的特殊际遇。  相似文献   

16.
17.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其散文历来为学界所关注,而诗歌却不太被学者所重视。近年来,学者对欧诗的研究兴趣渐增,成果日渐丰硕。绝大多数学者对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对宋诗风格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仅以其"以文为诗"的诗学理论拟从内容、来源、影响等方面对其创作作以略说,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滁州“双亭”记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在滁州写下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是“六一风神”的典范。他在经历北宋庆历年间政治斗争失败后来到滁州,多次登临琅琊山、丰山,给我们留下了《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这样脍炙人口的文章,传递了他内心在经过短暂不平之后,又重新向儒家回归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20.
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理论,强调诗人内在情感在外界穷困环境激发下的抒发,主张情感抒发应表现得浓郁、真挚、浑融、细致;同时他反对诗人因为处境困窘而过分宣泄怨愤之气,作“戚戚怨嗟”之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