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峰 《武当》2005,(1):17-19
太极一词是孔子为《易经》作《系辞传》时提到的,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太,大二字古代常通用。大而能小,小又能大,大中含小,小中寓大。大指相对中有绝对。极,指尽头,极点,系无限之义。“乱极则治,暗极必光”,“极则必变,变则化”。变化之道乃太极也。  相似文献   

2.
《杨氏太极拳正宗》一书第228—230页在论述太极拳师承关系问题时,同样不符合形式逻辑的矛盾律。第228页第3自然段讲了李亦畲太极传人近年公布的陈长兴关于太极拳源流的一篇《序》,对王传蒋发、蒋传陈长兴做了具体论述。全文很长,这里述其大意,讲的是师兄王宗岳和师弟甘凤池二人收蒋发为弟子的过程,最后几句陈长兴是这样说的:“余今代师传艺,兹将吾师之颠末笔之于书,使后学者,知本门拳术之渊源。一览此序,即知河南温州派,自蒋氏始。  相似文献   

3.
桂村夫 《武当》2010,(3):35-37
在前面我们仅仅具体指出,陈鑫在《图说》中将“白鹅亮翅”和“搂膝拗步”划归为“第三势”,说成根据易经八卦之理而划分是胡说八道。其实,陈鑫将陈氏太极拳六十四个“拳势”(应为“拳式”,笔者注)分作“十三势”,全说成是依据易经八卦之理,不仅是胡扯,而且是别有用心的。  相似文献   

4.
三利  其济 《中华武术》2005,(12):22-23
最近许多学员买了陈鑫写的《太极拳图说》,但都反应《周易》部分以及每势的取象问题看不懂,我想可能还有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有如此的疑问,便将我所知道的《易经》知识用浅显的语言写出来,和大家其享。  相似文献   

5.
从实际修持角度,提出无极是比喻清静无念的境界,太极是比喻在入静状态中打拳,虚灵是心空虚静的心身状态。  相似文献   

6.
李之田 《武当》2007,(9):15-17
太极是一个哲学的概念,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为太极。太极由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产生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源。太极只是一个混沌的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偶,无所不有。太极包  相似文献   

7.
顾青 《精武》2010,(12):72-74
问:怎样练好陈式太极拳? 答:明师指导,持之以恒。明白拳理,培养太极思维。练中悟,悟中练。  相似文献   

8.
陈式太极拳的刚与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的刚柔,在陈长兴、陈鑫《拳论》中,已有详尽精辟的论述。但有些太极拳习练者对它的内容把握不准,未能正确理解,致使在太极推手中出现如牛之相抵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以拙力相待,不知“己根欲固,彼攻愈烈,自然之理也”,与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之理相悖,背道而驰,失去太极拳不丢不顶、内外浑然一圆之根本。为此下面就太极拳的刚与柔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体会,供太极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概略太极拳以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绕的伸缩旋转动作,极为符合中医经络学说的原则。陈鑫《太极论》曰:”打拳须明缠丝劲,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不明拳。”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各随各经络运行。”拳谚讲:“缠绕运动,劲贯四梢。”充分说明太极拳”缠绕运动”使气血畅通流转贯注于四梢,舒畅经络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太极一词,始自《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有至高、至大之意;极者,指尽头,有无限之意。太极,本指派生万物的本源, 是最初最高的实体。汉唐以来,学者们对它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太极是混沌未分的元气;其二认为它就是“无”;三是认为它是理或道。气本论与理本论的争论,是这一传统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之一。太极图是后于《易经》而出现  相似文献   

11.
王修雨 《武当》2009,(2):22-23
笔者经仔细研究发现,武当张三丰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理论,虽都同用“太极”一词,但二者区别较大,在陈式太极拳理论中可寻找出“经络”、“易经”“兵法”等痕迹,拳架与拳理互相渗透,密不可分。武当三丰太极拳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等,太极两仪之理是张拳应用之本。  相似文献   

12.
路迪民 《武当》2004,(10):28-29
“太极”一词最早出于何时何处?太极拳的哲学基础属于道家还是儒家?这是太极拳爱好者很关心的问题。然而在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马原年 《武当》2007,(5):21-22
近来影视界时兴“戏说”。野史、小说有“戏说”,正史也有“戏说”,很是热闹。“戏说”正史虽有篡改历史之嫌疑,但作为娱乐,能博人一笑,不误导观众,也无大碍。但有些东西却是“戏说”不得的,比如  相似文献   

14.
八极拳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宝德 《精武》2004,(1):44-45
一个武术流派从教学、练功、养身到技击致用,必须拥有一整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作为本门武术实践的指导思想。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拳术实践的科学指南,本门武术的提高和发展是不可能的。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武术流派,只有有了正确的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名家辈出,后继有人。这是众所周知的普遍道理。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八极拳也涉及到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林墨根  林文涛 《武当》2005,(3):33-35
道教“九守”的修行理论跟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一树之花。首先,在理论上,道教“九守”理论跟太极拳理论和实践是血脉相通,互为融摄。此外,道教的修行理论对太极拳的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太极拳的实践行为,如太极推手和太极技击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道家道教这棵大树的强大持久的生命力。道教和太极拳的关系是树与花的关系:花依树而荣,树因花可证。  相似文献   

16.
郭渠 《武当》2005,(2):14-15
太极拳经典论著《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即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寥寥数语,道出了太极拳义理的总纲。看似简单,细思却奥妙无穷。然而,太极、无极、阴阳、动静、开合这些都属于难以描述清楚的东西,一人有一人的气质,于动静之际体会各有不同。现试就本人的点滴领会略作浅述,聊作抛砖之举,望不贻笑方家。  相似文献   

17.
张兴洲  李同喜  赵峰 《武当》2008,(4):26-26
太极、八卦、形意同属内家拳派,其拳理形同源,贯于一脉,又各成体系。道家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理论而演化生发出八卦转九宫功法。而形意拳则以太极、八卦之理,演化形成以五行生克之五行劈、崩、钻、炮、横。  相似文献   

18.
桂村夫 《武当》2010,(2):32-34
陈鑫(1849-1929)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太极拳图画讲义》,以下简称《图说》).洋洋三十万言,经他的侄儿陈椿元修订后,于他去世4年后的1933年,由开封开明书局出版。经其曾孙辈陈东山点校后,2006年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简体字版。  相似文献   

19.
向恺然 《武当》2011,(1):14-15
本文是向恺然写于1956年的一份遗文(图1),由其裔孙向晓光提供手稿,此前从未公开发表。文中运用《易》学对太极拳的精义作了通俗浅显的阐释,篇幅虽然简短,但在理论和认识上却很有独到之处。文字方面,则体现着这位通俗文学作家善于深入浅出阐释事物的一贯文风。刊出之前,我们对文中的《易经》引文以及太极"八法"的用字,都根据可靠文献作了订正,标点符号及其用法也按相关规范有所调整和增补。  相似文献   

20.
话说太极拳     
樊宜兴 《精武》2008,(8):55-55
提到太极拳。一定要先说“太极”二字,老夫亦不例外。也从此二字说起。 “太极”的概念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易传》。《周易·系辞》上最早提出了“太极”。说明太极、天地和八卦之间的有机关系,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太极”在我国古代哲学上指宇宙的始基或本原。通俗讲“两仪”指天地,“四象”指春、夏、秋、冬四季。“八卦”指八种自然现象。即天、地、风、雪、水、火、山、泽。并用八卦形式推演或推测自然及人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