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文学自觉"的肇始期已有诸多论述,有"西汉说"、"宋齐说"、"建安说"等。究其原因无非是各家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各有差异以及对"自觉"概念互不认同,自觉标准存在异议,自然出现了关于"文学自觉"的百家争鸣现象。本文拟以"文学本质"和"自觉"为纲探究"文学自觉"形成的时代流变,认为"文学自觉"在西汉初露端倪,魏晋稳步发展,南北朝趋于兴盛,隋唐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自觉时代"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对鲁迅提出的“学的自觉时代”追本溯源,按迹寻踪的作了翔实的回顾。通过“摆脱巫化的束譬”“誓脱人的垄断”“注入市民精神”的论述,引出中国学史上至少出现过四次学的自觉时代的结论。并且由此而引发中国学史分期划段的新议论,主张分四个时期、划成十三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学术话语进行了考证,首先指出了"文学"这一称名的不合理,其次分析了"自觉"的程度和局限性,再次对鲁迅提出这一话语的时代背景和主张进行分析,指出"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理论主张在中国语境中并没有得到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曹丕给予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首次明确赋予文学观念以情感审美特征,开创性地辨析文体特征,提出与作家风格和文学风格相联系的“文气”说等,都具有开拓意义。因此,其系统论述文学思想的《典论·论文》,不仅是文学批评自学意识的体现,也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具体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所阐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实际上就是在阐述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先倡导的"诗赋欲丽"为支持"文学自觉"的重要论据,只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主观臆断.陆机在<文赋>中谈文学创作,更多考虑的不是辞藻如何华美的问题,而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尴尬.梁昭明太子萧统则明确否定了片面追求语言华美的审美意念.认为魏晋六朝文论是在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臆断."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既肯定出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是判断"文学自觉"的标准,实际上又对那一时期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对文学分类的一些阐述加以否定,这样就形成了悖论.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所阐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实际上就是在阐述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先倡导的“诗赋欲丽”为支持“文学自觉”的重要论据,只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主观臆断。陆机在《文赋》中谈文学创作,更多考虑的不是辞藻如何华美的问题,而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尴尬。梁昭明太子萧统则明确否定了片面追求语言华美的审美意念。认为魏晋六朝文论是在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臆断。“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既肯定出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是判断“文学自觉”的标准,实际上又对那一时期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对文学分类的一些阐述加以否定,这样就形成了悖论。  相似文献   

7.
文学的自觉是随着文学的发展与兴盛,从文学群体、文学创作、文学风格、文学批评等方面渗透出的一种成熟表现。在观照古人的文学创作活动时,有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可忽视,就是正史史臣对文学现象的反映和对个别作家乃至一代文风的记述与评价。在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中,史臣记述南朝文学的各种兴盛表现时,意见详细而具体,评价亦趋全面而完备。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一个显著的成熟化、明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间诸多文人的创作具有典型的自觉意识。自鲁迅提出"文学自觉说"之后,当今学术界围绕此问题曾经发生过系列论争,进一步理清了文学流变过程中的规律和线索,从而使文学发展的脉络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9.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本文从批评论、文体论、文气说、价值论四个方面论述曹丕的文学观,旨在研究曹丕文学观的提出在魏晋文学创作以及推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典论.论文》的主旨和“文学自觉”的判断标准分析来看,曹丕的观点并设有完全摆脱儒家或经学学说,“文学自觉”也并非始于魏。考察文学自觉应更多地诉诸于对文学发展历程的考察,而不能以是否持有用或无用说为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质主义先验地设置文学的永恒本质,遮蔽了文学的动态发展过程。“文学自觉”说是以现代审美观念来判断古代文学而得出的结论,是针对文学的本质主义规定,它不仅不能揭示古代文学的真相,而且遮蔽了文学发展的新变化。文学史叙述应该突破本质主义局限,在语境中理解文学的发展,坚持语境化的叙述立场。  相似文献   

12.
探讨重庆学的主体意识,是重庆学主体性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重庆具有自己的化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重庆学的区域化特点正在逐渐聚集,重庆学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3.
法国是唯美主义批评的重镇。戈蒂耶与波德莱尔是法国唯美主义批评的代表作家。戈蒂耶率先在文学艺术领域套用康德的纯粹美概念,提出了文学艺术的自律命题,从而成为了唯美主义批评的开创者。波德莱尔在戈蒂耶与爱伦.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先验领域的销蚀、现世人生的拯救等诗学命题,开拓了唯美主义批评的诗学空间。法国唯美主义批评在波氏以后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专注于现实、专注于已知,强调文学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另一种则崇尚波德莱尔所标举的奇异美。两种倾向,或融入自然主义或融入象征主义以至于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4.
流浪形象向来为文学艺术所青睐,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众多流浪形象的经历,使人们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了社会,加深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经久不衰的“流浪”的文学样式,注定要成为人类文学基本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依托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优势,桂林文学在新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桂林人写桂林,作品带有浓厚桂林风味的文学现象出现,是桂林作家本土意识加强、桂林本土文学繁荣的标志。本土文学为桂林文坛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形成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已成为21世纪桂林文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纳西族民间文学在揭示民族心灵秘史的同时,也昭示了该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与审美风尚。就历时的角度言,它体现了这一民族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达成的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审美关系,以及因族群交往而造成的审美意识的变迁。就共时的角度言,蕴含其中的审美意识带有鲜明的族群性与地方性色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对地域风光的热情讴歌、尚白习俗、图腾崇拜、宗教活动与日常审美的复杂纠缠以及关于人格美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论路翎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翎建国前的小说创作首先在现实主义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但路翎并没有止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较之中国现代文学其他作家 ,他的更深刻处在于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集中体现在小说中所一再渲染的原始强力 ,漂泊流浪情怀以及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等方面。本文试图抓住路翎小说中这种不同于新文学其他作家的独特个性 ,以路翎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为依据 ,具体分析了内含在路翎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类型、成因及其社会学意义 ,并有意将这一特色提升到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层面 ,在深刻揭示路翎小说创作的现实社会背景的同时 ,也揭示了路翎小说创作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8.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思维方法。鲁迅先生在二十年代后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正是运用这一方法,对文坛上或“左”或“右”的偏颇进行不懈地拨乱反正。使其文艺思想闪烁着哲学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论李清照女性文学主体意识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总体上是男权统治的社会,社会的意识形态始终以男权为中心,而女性的主体意识历来被扼杀、被漠视。李清照作为一个女词人,在其作品中能够大胆而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一生真实地展现,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