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是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合理流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关键性步骤。这一改革,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引起人们观念的变革。因此,在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今天,及时探讨并认识这一改革所引起的人们观念上的变化,树立起崭新的现代观念,无论是对教师职务聘任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还是对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部委     
《教育》2014,(1):12
正人社部: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2014年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五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是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学术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合理流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关键性步骤。这一改革,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引起人们观念形态的变革。因此,在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今天,及时探讨并认识这一改革所引起的人们观念上的变化,树立起崭新的现代观念,无论是对教师职务聘任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还是对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职称制度改革打破了教师发展的"天窗",为教师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职称制度改革涉及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激活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是职称制度改革的出发点。职称制度改革的喜讯重磅推出后,教师们翘首期盼,渴望从中受益。我认为,职称制度改革要抓好以下三个"发力点"。首先,以职称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均衡发展难题,必须促进人员合理流动,让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薄弱学校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各项改革,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变动。它不仅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也引起人们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无疑,改革的浪潮也冲击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调查证明,绝大多数人是赞成、支持改革的。他们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打破了过去那种在旧体制下形成的僵化保守的观念模式和墨守成规的习惯势力,适应了新的潮流,并按照新体制、新观念的要求改变和重新塑造自己,成为推动改革的巨大力量,这是当前社会心理的主流。但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阻碍改革的社会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不高、设备陈旧、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就业渠道不畅通、学校讲授知识老化,社会用工制度不规范,就业观念及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不合理等因素是制约汽车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要促进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良性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更新教学设施和教学内容,规范社会用工制度,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8.
观念是人们对某种客观事物、活动和现象的认识和看法。一种观念的形成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但一旦形成,成为一种民族心理所表现出的思想、观点、信念、情感,则对社会生活各方面起着巨大的影响。教育观念也同样如此。在社会改革和变动时期,同时也必须进行观念上的改变与更新,没有这项努力,改革也不能顺利实现。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建立现代商品经济关系,既要改革经济、政治、科技等体制上的弊端,同时又要触及和改变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心态,重建新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使改革与社会发展具备良好的社会文化心态环境. 一般说来,一种社会文化心理、心态形成不易,改变亦难.从文化角度可把社会客体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形态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观念文化又包括理论观念和文化心理、心态.文化心理、心态是指人们的性格、气质、兴趣、道德、意向、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合理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对于调动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中小学教师工作热情、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一直在实践中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摸索改进,有力地反映了不同时代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制度初创、制度完善、制度改革深化和制度改革发展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也展现出制度不断改进的基本态势。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激励功能弱化和自身功能异化等问题,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应坚持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基本价值,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确保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异常人数比例高达52.3%,特别是焦虑、强迫、敌对、偏执等问题突出。职业压力、职称晋升、“生源荒”、生存环境等是影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应加快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优化教师生存环境,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拓宽职称晋升通道;敞开高职教育大门,化解高职招生难题;关心教师心理健康,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等,提升高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制度是高校教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够较好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并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稳定发展,所以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制度改革作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推动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制度的科学化发展与合理化发展为出发点,在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评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泽芳 《考试周刊》2014,(52):15-16
职称评审制度是目前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手段,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涉及教师的福利、待遇、考核和聘用,受到教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等级设置不够合理、晋升岗位职数有限、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统一职务体系、创新评价机制和实施评聘衔接等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评价观念和制度的根本转变是幼儿园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幼儿园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关键。为此。要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教师评价,这是教师评价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职称制度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存在考核机制不健全,教师收入差别大;评审标准模糊,评审条件泛化;职称名额有限,影响教师间关系;职称制度功能异化,背离制度初衷等问题。基于发挥职称制度评价和激励的作用,提出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要理顺职称与待遇的关系;探索统一的职称评审标准;合理设定各级别职称比例;逐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当今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等师范院校要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以培养创新型教师为指向 ,通过构建素质教育平台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 ,积极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 ,高师院校要建立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和多元化评价制度 ,而社会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我国一项特色的教师管理模式,在教师社会地位与待遇提升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然而,现行的职称管理模式,特别是其职称结构的比例限制,客观上又限制了中小学教师职务的正常晋升。加强职称改革的顶层设计,我国应借鉴当前所推行的公务员职级改革模式,以及国际中小学教师职务管理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的职务内涵与实质,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管理的职务、职称并行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的正常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当今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创新型教师为指向,通过构建素质教育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高师院校要建立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和多元化评价制度,而社会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随之更新。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作好心理调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目前,中国正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无所谓课程发展,因此,教师能否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而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节和配合,同样决定着改革的成败。本质上来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告别过去在认识“静态”社会时形成的一系列陈规观念和行为,转向以探索和反思为主的“动态”社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但教师的改变确实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教师知识、信念、观点、态度、行业和兴趣等各种因素。近年来情感因素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二、教师对变革的抗拒教师的抵制或抗拒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