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文书作为记载法律内容与法律活动的文字载体 ,决定了其语言具有高度准确的特点 ,但它并不完全排斥模糊词语的使用 ,恰当采用模糊词语能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 ,起到准确词语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模糊词语在法律文书中的运用及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为模糊词语不等于含糊词语.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在语言表达上也千差万别.在某些场合和情况下要用精确词语,在另一些场合和情况下,又需用模糊词语.文章论述了多种情况下必须使用模糊词语,只有正确认识模糊词语,了解其基本功能,才能做到表意明确与得体,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文书语言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书作为法律活动的字载体,真实客观地记载了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诉讼活动的始终,作为体现法律尊严和公正的书,其主要语汇虽来自全民族语言库,但有其自身特点,本试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法律书语言的构成特点。(一)法律书的词语。(二)法律书语言句子特点。(三)法律书语言修辞。  相似文献   

4.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语域变体,以准确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为其表现特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使用模糊词语。分析了法律英语中模糊词语的语用功能,探讨了法律模糊词语的主要翻译技巧,并认为法律英语翻译贵在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表达。对于法律模糊词语,应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5.
谈模糊词语在修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词语往往比准确词语更能表达出谦逊、亲切、礼貌的感情色彩;在学语言中。模糊词语以其语义的不确定性给读提供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问;在科技、公、公关等语言中,模糊词语也以其语义的伸缩性和概括性。具有精确词语不可替代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大属性。其特征表现为各种自然语言中大量使用模糊词语和模糊修辞。其语用功能是精确词语所不能够替代的。英语法律语言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具有自然语言的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论述模糊词语表达效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模糊词语在应用写作中对表达写作主体意志感情、主观评价、分寸、程度,更符合实际地表述时间数量以及表述事物的普遍性和变化过程时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陈艳 《考试周刊》2012,(77):15-16
准确性历来被视为立法语言的灵魂.然而立法语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模糊性。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中国立法语言中的模糊词语及其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学研究的核心是语义的模糊性,而词语是模糊语义最突出的载体。文章从语言基础、现实基础、心理基础、美学基础四个方面探讨模糊词语存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语言的分支,准确性是其最重要的语言风格特点。然而,法律语言的精确性及严密性并不排斥模糊词语应用在法律文书中。在法律条文以及司法实践中,法律语言运用模糊词语的现象俯拾皆是。探讨法律英语中模糊性词语的成因、功能及其翻译方法,有利于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使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1.
武芬  陈建平 《现代语文》2015,(4):149-152
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基本特性,但模糊词语在法律语言中同样广泛存在。本文首先探讨法律模糊词语的存在理据,然后分析法律模糊词语的特殊语用功能。在此基础上,从奈达功能对等视角探讨法律模糊词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摘要;卷宗案例具有材料齐全、素材真实、信息量大、法律文书多以及内容生动等优点,在法律文书课程中应用卷宗案例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处理法律实务情景之中,通过在法律程序中处理法律实务,学习和制作法律文书.卷宗案例法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卷宗了解社会,拓宽视野,提高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加法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卷宗,将制作法律文书的理论应用至卷宗中的法律文书,强化思维训练,提高专业素养,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法律书作为法律活动的字载体,真实客观地记载了立案、侦察、起诉、审判、执法等诉讼活动的始终。作为体现法律尊严和公正的书,法律书语言比一般公用语要求更高、更特殊。研究法律书语言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法律书质量,因此本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法律书的用语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莹 《现代语文》2007,(6):68-70
一、引言词语的意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般来说,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理性义,此外还有一些附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以下都是从词语的理性义着手来探讨词义的模糊性和模糊词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校招生》2008,(4):12-12
遏止·遏制 辨析:“遏止”和“遏制”都有“用强力阻止”的意思。“遏止”,指立即用猛力阻止事物的产生、发展,使其完全受阻而不复存在,常用于重大事物。“遏制”,重在“控制”,常用于某种情绪,有时也用于敌人或某种力量。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主要通过模糊词语进行表达,模糊语言的使用对党政公文准确地反映公务活动的复杂性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语料,探讨表性状的模糊词语在党政公文写作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时应当注意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日常交际中活跃着大量的模糊词语.其语义范围具有不明性、重合性、概括性和相对性等特征;交际中,使用模糊词语可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弥补信息的某些短缺,使日常表达丰富多彩,它为文学家创造了广阔的语言空间,它与精准词语交错使用可以构成表达的虚实相间,同时模糊性词语的使用要关照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18.
法律文书要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必须从语言文字抓起,否则会影响其法律效力。本文从法院的部分法律文书中直接抽样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言错误进行实例分析,为推进法律文书撰写过程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朱嘉春 《语文知识》2012,(2):96-97,100
"模糊词"在词典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在词典释义时,这些词与"明晰词"一样需要以"准确"作为最基本要求。本文从新近出版的几部汉语词典中选取例证,就模糊词语释义的准确性进行探讨,认为模糊词语释义的准确性可以细化为客观性、相对性、原型性、区别性、单向性几个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愈朦胧模糊,愈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往往愈能耐人寻味,是文学作品性质所决定了的。而应用文则要求语言简洁明了、准确朴实,否则处理事务解决问题时何以为用,所要记叙、说明、阐述的内容,岂有价值可言?然而,纷繁复杂、五彩缤纷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偏要捉弄人,有的事物用实数真语却失真,用模糊词语反倒真。请看模糊词语在应用文语言中所表现出实数真语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