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我觉得,作为川人及成都人,都应该读一读清末傅樵村的《成都通览》一书。往者可鉴,后者可思。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原汁原味的清末民风;古色古香的“原生态”插画,一下就把你带到了百年前的成都。这本书1987年由巴蜀书社整理出版,最近时代出版社又再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夏日酷暑,人难免慵懒倦怠.然而,这个时候,读王钢的散文集《昙华林》,你会悠然忘记窗外的热浪,所谓心静自然凉.她的平淡从容能使人不自觉地生出澹定和安静来.翻开《昙华林》,你会感叹《忍者白龟》的命运,体味作者刻骨铭心的《饥饿的美丽感觉》,慨然于《落枣》的韶华似水.那位微跛在严寒中遛红薯的小女孩,你不会漠然;那位曾是烟花女子爱洁净至于成癖的叫《梦霞》的何奶奶潜意识的自卑,你不会无动于衷.但是,最让人心酸以至疼痛的当推《奶奶的历史污点》.那位美丽爱笑爱  相似文献   

6.
古都恋情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古都恋情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乡,是著名学者杨昌济的独女。1903年,杨昌济东渡日本留学,主攻教育学,几年后又留学英国,专攻哲学、伦理学。回国后,他应邀在湖南省立高等师范学校、第四师范、第一师范等校任教。  相似文献   

7.
回顾在1957年至1959年期间刘国钧先生与北大图书馆学系部分学生的生活、 学习经历,对刘国钧先生为人、为学、为教进行细腻的写实。不仅还原了50年前令今人 陌生的一段历史风貌,也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曲折跌宕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潘璇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45):92-92
相较于建水古式风格的建筑而言,蒙自应该算作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城市。再加上红河州的州府由个旧搬到蒙自后,更为这里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对于这个地处西南边陲,却在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小有名气的内陆城市,它的两大“美”印象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相关链矮] 侯莉君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生在旧社会,父亲早早病故,为了维持生活,十二岁就拜师学艺,饱受旧社会对艺人的凌辱和欺压.新中国诞生后,她毅然走出家庭,参加了评弹协会,成为人民艺术家.她演过祝英台,唱过赵五娘,起过秦香莲,扮过孟姜女.为了抒发对这些被压迫女性的同情与爱怜之情,她在传统曲调(俞调、蒋调)中,不断化进悠长低回的京昆唱腔,融会贯通,化为一体,逐步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委婉动听的"侯调"流派唱腔,深受广大听众的赞誉和欢迎.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追忆》的撰稿人,要来说《追忆》的文字,总有王婆卖瓜的味道。古人云,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一把破扫帚,尚有如许身价,偏爱点自己的文字,也是人之常情吧。《追忆》初稿出自好几位同人之手,笔者不过其中之一。说说它的文字,严格说来,恐怕还算不上自我吹嘘。 讲到《追忆》,要从上海市档案馆1994年举办的图片展览《旧上海掠影》说起。这个展览,搜罗馆藏的数百幅历史照片,以再现上海近代历史风貌。报纸上一报道,职业敏感性极强的几个出版社编辑闻风而来,抢着约稿,要把展览的图片编成画册出版。比较各家出版社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追忆董辅礽     
董辅礽临去美国时对我说,我会回来的。因为我俩还有一项宏大的研究计划没有讨论完。然而,他终究还是没回来  相似文献   

13.
追忆春天     
《追忆春天》拍摄的是一位慈祥的老大娘倒背着双手,出神地目视着一辆婚礼彩车。大娘的内心世界是高兴又是复杂的,从面目表情和衣着来看,大娘的晚年是幸福的。面对彩车,她当年结婚时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作品通过今昔对比,歌颂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追忆春天》对被摄主体的刻画是成功的,我想每位读者看到这幅作  相似文献   

14.
已有70多年艺龄的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玉磬,2007年1月20日在天津病逝,解放初期国营天津河北梆子剧团创建时的五大主演,最后一位也驾鹤西去,这对于天津乃至全国的河北梆子事业都是一大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追忆何老     
尊敬的何微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卓越的社会主义新闻教育家。1999年4月6日,年届83岁高龄的何老因病辞世,驾鹤西去,这是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令人不胜悲痛和悼念!  相似文献   

16.
追忆汪应祥     
我大概是编辑部应该较早知道而又是最晚知道汪应祥惨遭不幸消息的人。所以,当那天南京军区宣传部的新闻干事江伯友在电话里说要处理汪处长后事,我怒斥他胡说八道,想接班也不能这么咒人呀!谁能相信那么活生生的一个人就突然没有了呢?就在一个多月以前,他还给我打电话,盛情邀我到他的新单位上海警备区作客。噩耗得到证实。他遇到了突如其来的车祸!我就像被抽了筋一样,两条腿软得抬不起来,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人世间竟是如此的险恶无常,人的生命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应祥老弟,你走得太急、走得太惨了啊!大概是10多年前,我认识了汪应…  相似文献   

17.
追忆赵一曼     
正1932年9月,我由《东三省商报》社转到哈尔滨《国际协报》社担任副刊编辑。一天,同我单线联系的中共满洲省委委员金伯阳向我传达了党的指示,要我很好地利用副刊,来作为宣传革命和团结进步人士的阵地。我那时刚参加党的工作,没有读过马列主义著作,对于党内文件和宣传品也读得不多,对党当时的方针政策理解得也不深。选用来稿和自己写稿,都无人讨论,也不经谁审批,完全由自己决定,有时这个可利用的阵地也就不能完全合乎党的  相似文献   

18.
追忆知己     
人生奇妙。冷暖无常。倘有三五知己,咫尺天涯,灵犀相通,当为平生快事。而黄公甚幸,知己者不止三五。 黄公谁人?兼容并包的杂家黄宗江先生。性情中人,多半辈子的时间置身于民间官方天堂庙堂地狱炼狱的交叉地带,进进出出,见怪不怪,热眼向洋,笑口常开;大讲人性、个性,也没敢忘了阶级性,兼具书生意气、战士情怀、才子并顽童作风。因而在旧友新朋之中颇有惺惺相惜者,彼此或拔刀于危难,或相忘于江湖,留下不少一唱三叹复又一波三折的悲喜故事。  相似文献   

19.
追忆丽尼     
一、分别竟成永诀时序超忽 ,迄今与良师益友丽尼 (郭安仁笔名 )分手正好整整五十周年 ,追思之忱与日弥增。 194 8年秋 ,南京政府国防部长易人 ,我从丽尼主管的秘书室调往武汉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办公室时 ,向他告别 ,他情诚意挚给我致别言说 :“人生的历程就象长途旅行一样 ,只能踏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一脚之误 ,常常会使人一生陷在臭泥坑中 ,不可不审慎……”。当时尚不知此话深刻的内涵 ,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公布党政部门为他平反昭雪事宜后 ,才悟出一些道理 ,却不料那次分手之后竟成永诀 ,但昔日…  相似文献   

20.
夜半时分,我被冻醒,捂着凉薄的被子,看着灯下的一只飞蛾。隔墙50米处,就是鲁迅家的老宅了。在绍兴,老式的高门大院被称为老台门。我住在他家西侧胡同里一家老台门改造的青年客栈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