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言之教"是教育者对学习者不着痕迹的影响,是师生间交流的艺术.本文以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为例,从以身立教、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熏陶感染、童心不泯等角度阐述"无言之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体现教育无痕的价值,意在优化语文教学方式,拉近师生距离,改善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对人生有情的态度,使得他深情地关注着那群被历史主流所淹没的下层无言民众的本真生存状态,诉说着他们的人生哀乐,揭示他们的历史悲剧命运,并希望人们能尊重和关爱这个同样庄严的生命群体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给受教育者以自我教育的机会。在教育中采取各种办法,让受教育者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让教育的过程充满美的享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但对于什么样的人是有道德的人这一问题人们的表述却笼统而模糊,而道德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否正是衡量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依据.从道德教育目标与学校道德有效性关系出发,寻找我国道德教育目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素质教育阶段,语文课堂就是提升小学生文学修养的一个有利的平台,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于学生诗化语言的训练,有助于对个体实施良好的文化熏陶,构建起美妙的文字体系。学生懂得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自然也能激发起对于语文的兴趣,在模仿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方块字魅力,并将其迁移到习作训练中,提升写作中的文采。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这样的新闻报道:本地区一所学校的一名教师,为了让调皮不听话的学生闭嘴,用胶带贴住了学生的嘴巴。结果,这名教师立马被解雇了。这就是美国的规矩——身为师表者,绝对不允许对学生采用任何体罚手段。如果违规,不管起因如何,错误和责任都要由教师承担。  相似文献   

7.
《老子》五千言的旨意所在,就是说明“不言之教”,它主要说明在作为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的“言”与人之存在的超越性根据“道”之间有着矛盾,以及提示其解决。  相似文献   

8.
9.
在中国的电影荧幕上,主旋律的影片始终站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不叫座的同时,也几乎不被叫好。主旋律影片始终游离在市场和受众关注的边缘地带。本文针对于主旋律影片中《信义兄弟》展开评论,指出了这部影片所具有的诗化品格,以及其散发出的亲和力和感人魅力。或者,这也是中国的主旋律影片应走之路。  相似文献   

10.
《无言之美》的教学展示了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完整过程,即必须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系统而完整的思维运作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理解、运用和质疑。否则课堂上的思辨就会流于形式,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难以得到真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中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根据教师自身的实践,活教英语,创建有生命力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教学是有教的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教学概念的理论界定和理解应该说是教学论学科的第一问题。本文认为,教学是有教的学。有教的学是继无教的学之后出现的特殊形态的学习;教和学仅在“有教的学”中相互依存和统一。在一定的教育目的下,教和学是相互匹配的。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和学的匹配问题以及“有教的学”的系统运动,其任务是要发现在一定的教育目的下,教、学匹配构成教学系统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德育功能被过度拔高和虚化,德育离生活愈来愈远。面向生活的道德教育就是回到受教育者的生活中去,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他们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对人主体性的弘扬,将人置于生活之中,以生活为基础,不仅是道德教育的澄明之境,同时也是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自人类文明伊始,道德就与人类如影随形,它整肃生活的和谐有序,呵护生命的静静流淌,牵引生命走向最终目标——幸福。而道德教育对理想人格的健全、德行的培养成就人类生活由理想走向现实,人们呼唤走向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高效,根源在哪?笔者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偏离了道德教育的本质,离开道德教育的本质来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是隔靴搔痒,道德教育应当走上回归生活世界的寻根之路,即以道德教育本质为出发点来探寻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从《无言之美》文本的封闭性、自足性出发,分别对作者、编者、教者、读者进行目标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选文重构的设想——重拟课文标题、删减部分内容,基于此细化《无言之美》的教学目标:默会知识与命题知识的确定、文本体式阅读。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和钦佩的大众诗人。他一生爱诗,浪漫诗意,才华横溢,他将诗的情绪、诗的浪漫、诗的意境带到教育中去,教化以诗,寓诗于教,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诗化民众,使民众将精神层面的追求视为人生更高的追求,"都过着诗的生活"。陶行知的诗教思想简单朴实、意蕴悠长,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自05方案实施以来,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认为只有实现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公民教育,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为基础,结合具体校园实践,探讨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意义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老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的爱,如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所谓大爱无言,大音希声,  相似文献   

19.
付兆勤 《山东教育》2009,(1):120-121
偶然的机会与你相遇,你便成了我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那份牵挂,成了一路伴随我成长的无言之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材和教的界定”、“材和教的关系”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学、心理学意义”三个方面的分析做起,厘定了现代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概念,分析了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现代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越班级授课制的现代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