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幸福思想体现了对人类追求幸福的终极关怀,深刻理解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内涵,必须从实践中把握:劳动是人获得幸福的基本方式,人的需要是人获得幸福的主要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价值指归。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理论是马克思幸福思想在当代中国新的表现形态,把马克思幸福思想基本原理和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史观的价值立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动力。阐释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形成了丰富的党群关系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的权力理论及思想。立足现实,文章从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完善践行马克思群众观制度机制、创新践行马克思群众观方式方法三个方面创新运用马克思群众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动力,阐释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形成了丰富的党群关系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的权力理论及思想。立足现实,文章从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完善践行马克思群众观制度机制、创新践行马克思群众观方式方法三个方面创新运用马克思群众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该思想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共产党代表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更是通过中国梦体现时代价值观,体现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的现实形态。中国梦实现了个人梦与国家梦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定要遵循客观的历史辩证法,在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对于人民群众的概念,专家有不同的解读,新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展,使我们更加注重对马克思著作中有关人民群众观思想的梳理,从而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的推进马克思人民观思想的创新,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形成了科学实践观。在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全部哲学理论的基石、原则和出发点,提出和贯彻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因此,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我们不仅要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更重要的在于自觉地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办事,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发扬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牛艳艳 《新疆教育》2012,(23):18-18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的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三条中对人和环境关系所作的正确论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的理论源泉。这句话阐明: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是辨证统一的,而统一的基础是“变革的实践”。马克思在《提纲》中关于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论述对于全面认识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优化,建构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人自身的同一.这种同一内在地要求必须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确认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一切从人出发,充分反映人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树立一切依靠人和人民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人学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根本依据,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人民本位思想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人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价值标准,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容;邓小平人学思想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的鲜明特征,内蕴着马克思的人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十分重视其政治地位。通过对伊壁鸠鲁原子论的深入分析,马克思认识到自我意识觉醒对革命的重要性: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变现实状况,因此他强调向外的、自觉能动的自由。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却将现实神秘化为思辨的精神运动,阻碍人民自由意志的表达。因此,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联合成一个整体——无产阶级,并自觉地运用其特有的社会理智来进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1.
何休认为异先于事而灾后于事,异是警示而灾是惩罚。何休是以天人感应说为理论基础,以阴阳说为理论武器来解说灾异的,认为灾异是阴阳失衡或错位的结果。何休常借助对灾异的解说表现出对一统王权、君权的拥护,对僭王、弑君、强臣专权等行为多加谴责。何休的灾异说表现出浓郁的民本思想:一是对民生的关注,另一是对民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罗轿重环境德育论思想是其以血性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重视利用自然物质环境,也重视营造学校人文心理环境、社区环境,以学校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环境为基础,强化学生德育实践,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从陆游爱国忧民和自然风物两方面诗歌的具体鉴赏出发 ,分辨出陆游爱国忧民的诗歌不同于其他诗人同类诗歌的别开生面之处 ,并从中透示出其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极为强烈的自负执拗的心理情结。同时 ,钱钟书还剖析了陆游与杨万里在自然风物诗歌上的审美差异 ,指出陆游诗歌意境重复、议论牛氐牿等创作上的局限 ,揭示出其标举的“工夫在诗外”之诗学观与实际创作中模仿、点化前人作品之间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豪放派的苏轼也有许多婉约之作,而这些作品大多是写女性的。苏轼通过对少女、思妇、歌妓、妻妾等各种女性形象的赞赏,彰显了他不同于当时礼教世俗的开放进步的女性观。他打破了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对女子才貌兼善的赞赏;尊重歌妓人格;对妻子忠贞平等。这些进步的女性观即使是在今天,仍不曾淡褪其进步光芒。  相似文献   

15.
梅贻琦的通识教育观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梅贻琦的通识教育现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如他关于通识教育对人生的作用及在大学中的地位的论述;他指出的近代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通病——通识教育不足;他提出的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等。并从中得出几点启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目的、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现状的了解,开辟多种通识教育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充的艺思想的实质是边缘化的艺现。他的“痰虚妄”恰恰弱化了艺的审美性;他反对模拟、主张创造的原旨含义与艺思想的发展并没有直接联系;他对“”和“质”关系的理解有局限性,同时又是泛化的。因而他不足以称为是一个艺思想家。从学理上讲。现代人夸饰他的艺思想,乃误读所致。  相似文献   

17.
郑燮的文学主张与他的书画一样标新立异,他心系国计民生,倡导文必切于日用,主张写经世文章。他认为文章最高境界是"沉着痛快",写文章应该一针见血、酣畅淋漓。他还要求,作文当"自出己意","自树其帜","作主子文章"而不作"奴才文章"。郑燮的这些观念,对打破当时沉闷的文化空气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已有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量刑情节的概念,简述了量刑情节的功能;就量刑情节的分类问题,指出某些主张的不当之处;认为某些事实在同一案件中先后作为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使用,不是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19.
萨特看到了人在任何处境中都是自由的,但他没有看到人在不同的处境下有不同程度的自由。他看到了人在任何处境下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他没有看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处境下有不同的责任。他认为人是他自己所造就的,他没有看到社会环境对人的本质的形成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先秦诸子和刘勰等我国古代思想家及写作理论家大多是以朴素的辩证观、系统观为指导认识写作现象的,因此,他们虽然没有提出现代“语境”这个概念,但他们对语境的认识已相当全面、深刻,与现代语境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现代语境理论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写作理论向古代写作理论的辩证观、系统观的复归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