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甘肃省靖远县方言内部的口音差异及县城口音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和普通话作简略比较揭示了音韵特点,最后总结了两字组变调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文县方言是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镇及周边乡镇的方言,有四个单字调。文章利用实验语音的方法考察文县方言单字调特征,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文县方言阴平为半高降调;阳平低升降拱形为纯低调;上声高凸拱形为高平调;去声中升降拱形为中升调。声调格局为"高低升降"。对比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阴平、阳平、去声无本质差别;上声存在分歧,前人有平调、降调之分,本文辅以听感记为平调降尾。  相似文献   

3.
文县方言是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镇及周边乡镇的方言,有四个单字调。文章利用实验语音的方法考察文县方言单字调特征,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文县方言阴平为半高降调;阳平低升降拱形为纯低调;上声高凸拱形为高平调;去声中升降拱形为中升调。声调格局为"高低升降"。对比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阴平、阳平、去声无本质差别;上声存在分歧,前人有平调、降调之分,本文辅以听感记为平调降尾。  相似文献   

4.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5.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撮口音[y]来自中古合口三等韵;有些方言中,部分中古遇摄合口三等字(如"鱼"),韵母作[iu],为撮口音[y]的前身。通过音系内部对比分析,可发现方言中这类[iu]韵母音为16世纪前古音的部分残存。  相似文献   

7.
陇南白马藏语是以甘肃省陇南文县铁楼乡为代表的有声调的藏语方言。文章概括了该方言的音系,并详细描述了其声韵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生通过听说途径学习英语语音,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去适应一套全新的发音系统。英语发音系统与他们自己早已习惯了的家乡方言却大相径庭。一个人的方言口音既然是一套根深蒂固的发音习惯,那么任何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难免在某种程度上受汉语方言口音的影响。此外,他们还会受到诸如心理、生理、学习环境及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为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听说课的教师,要把学习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使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程度,其任务相  相似文献   

9.
方言口音作为特定地域的文化符号,在林语堂的小说中频繁出现。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方言口音在小说叙事中根据主题的需要,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跨文化意义。文章以林语堂小说为例分析方言口音这一地域符号的传承与发展,发现它不仅关联着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的推进,还渗透着地域偏见、阶层偏见、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等问题。研究表明,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州方言属吴方言,从声调上可分为"绅谈"和"街谈"两种口音。本文基于赵元任1970年发表的《常州方言》一文中所记常州方言"绅谈"连读变调情况,与汪平1988年发表的《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一文中所记常州方言"街谈"的连读变调进行比较,找出同一方言的这两种不同口音在连调上的异同,并从生成音系学的角度对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进行解析。本文认为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中存在扩展变调、语境变调等变调形式,由此探究常州方言连读变调现象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翁辉东1943年在上海出版的《潮汕方言》中的1000多条词语为调查比较蓝本,对现在的老派和新派潮州话进行了调查,并与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潮州话的词汇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西五县”方言,时贤多有研究,调类与调值结论高度统一,调值与标准的西南官话一致,被视为川黔方言的典型.运用实验语音学手段对“西五县”方言单字调进行声学考察的结果及分析认为,当今的“西五县”方言的新派声调与传统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但从中可以看出“西五县”方言的声调相对于老派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延东土话中的否定副词共有五个:“唔[η^53]”“乃[nai^23]”“勿[mai^22]”“莫[mo^22]”“吗[ma^44]”。其中“唔”“乃”“勿”的使用对句法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们都相当于普通话的“不”或“没”,但用法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各自的使用场合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西汉时期河北方言可分为五区。现在河北方言分为四区七片,通过古今比较,发现河北南部方言古今都是分为三区,北部两区的格局变化比较大,而这个变化有深层的人文历史原因,尤其是地理因素和经济文化因素起着很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甘肃陇中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字的读音与普通话相差很大,它们多为保留在方言中的古音.文章运用音韵学原理,通过共时(方言与普通话)与历时(方言与古音)两个层面的比较,从五个方面对保留在陇中方言中的古音进行了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文化意识的觉醒以及区域性收视市场的开掘和地方传媒的崛起,在影视剧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方言的运用.试从五个方面来探讨方言在影视剧中的关学特征:表现真实的生存状态;反映地域特色;造成一种新奇和喜剧效果;创作者意蕴的表达;发掘方言本身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7.
海南民歌源远流长,黎族是古越族后裔,善于“野音”。黎族五大方言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的民歌各有特色,文章以赛方言民歌的音乐形态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音乐的调式、节拍、旋律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冀洪泰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3):17-18,114
冀州方言与普通话在声母发音和韵母发音上都存在差别,根据发音差异可将冀州方言分为5个片区:冀州镇片区、南午村片区、西部片区、堤北片区、王海庄片区。部分冀州话用词方言发音在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当代宜宾方言单字音声调的音高以及调长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宜宾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五个调类,音高调值为:阴平35、阳平31、上声51、去声212、入声23,时长的长短关系为:去声>入声>阴平>上声>阳平。宜宾方言的入声处在发生"入声舒化"的演变中,促声调时长不一定比舒声调时长短。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汉语语音、方言、校勘学、训诂学、日常生活等5个方面挖掘汉语传统音韵学的现代意义,旨在提高人们学习汉语音韵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