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的中国急需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是一种为社会创造“新人”的活动。如何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人格,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们知道,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最宝贵的高品位素质,每一个正常人身上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创造潜力的开发要从基础教育开始,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下面就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谈一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 ,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 ,作为教师有责任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学环境 ,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上 ,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  一、教学中要激发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引起某种创造动机、表现出来的创造意向和愿望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因此 ,进行创造性教学首先要激发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 )在教学中首…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强调复合型高素质的同时 ,更需要具有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改再现型教学为创造性教学。“以教人者教己”。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自身必须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修养和良好的创造精神。只有具有勇于创造精神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创造素质和创造精神教师要想起到创造性培养的引导作用 ,需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创造的窗口。观察出他人未注意的现象。明确事物之间内蕴的关系 ,有可…  相似文献   

4.
自然课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形式训练的可能。人的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自然实验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的优势则更加明显。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拙见。1利用实验,启迪学生的创造欲望“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广泛的,遇到问题总爱刨根究底,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首先得激发兴趣,唤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一是用生动感人的故事向学生介绍科学…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问题,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通常由问题开始产生。美国心理学家马兹罗指出,人的创造力分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一种是自我潜力能力发展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的正是第二种意义上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教学达到认识过程的智力、能力开发,并且提高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数学这一学科概念抽象,内容枯燥,学起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6.
杜秀珍 《甘肃教育》2014,(23):74-74
正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现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认识。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培育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特殊作用。创设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环境和条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强化创新思维 “以人为本、强化创新思维”的教学是强调运用启发点拨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形成创造行为和创造性产品并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内涵是:其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文思维能力。这是“人本创新”教育的中心环节。其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文人格,或曰创造精神,这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保证。其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文表现能力,或曰创造性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实现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人为本、强化创新思维”教学与一般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忽略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得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 ,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必须创新语文教学 ,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一、导入创新 ,诱发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造的前提是兴趣。要激发学习的兴趣 ,导课就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 ,使知识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1.手段多样 ,直观诱发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在激发学…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主要是创造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复合体.在这些因素中,创造意识与动机即“想不想”,创造精神即“敢不敢”,创造能力即“能不能”.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谈几点粗浅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大纲中明确指出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启迪思维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兴趣 ,确立自己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根据所授内容设疑、提问和求新 ,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地形、地物、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在体育教学中 ,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 ,激发学生创造想象的欲望 ,让学生的想与…  相似文献   

11.
对初中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于创新能力、观察积累能力、认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最难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创造。正因其具有创造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火花。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需要以知识智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兴趣。激发创造兴趣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抓住了课堂教学,才能掌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动权,才能不断地适应新课程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是教育教学主渠道地位的作用;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探究和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上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掀起,国内四化建设迅猛发展。所有这一切,都迫切要求我们把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作为当代和未来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必须以创造性教学为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如何进行创造性教学呢?就我个人的学习体会,谈点认识。一、要热爱学生,尤其要热爱有创造精神的学生。教师热爱学生,师生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关系,是培养学生创造  相似文献   

15.
一、确立全面正确的教育目标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创造性素质,培养富有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性和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张开逊同志在谈人的创造性时说:“发明家要获得成功,创造性当然十分重要。但是创造性必须...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显然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 ,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所以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他们才能自觉地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动口、动手、动脑 ,亲自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才能培养能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一、激发求知兴趣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初中阶段 ,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好奇心增强 ,这是激发求知兴趣的重要条件 ,…  相似文献   

17.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富有创造精神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能力的发展首先要依赖于创造性思维。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途径来达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以创新意识为动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兴趣外,还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9.
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的人才,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创造精神、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品质三个方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应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志向、创造精神、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