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地图是在解析场所空间的情感要素基础上,在地图上集合反映人们的空间情感状态与倾向的情感地理学方法,具有主体真实性、时空构筑性和视觉传达性特征。情感地图不仅能应用于学校教育中特定情感群体的空间情感关系、情感结构与特征的识别、分析与预测,还能应用于教育环境和情感关系的改良与优化,以及教育活动中不同个体情感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文章根据主要应用功能对情感地图进行分类和特征表述,并分析了开发学校情感地图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1情感教育的含义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儿童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情感不仅仅是成人的专利,幼儿也不例外。教师应该让幼儿懂得人与人、与环境、与动植物和大地间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情感。  相似文献   

3.
人类情感的一个共同源泉是父母和家庭。每个儿童都需要情感教育,父母需要不断建立与强化情感教育意识,提升家庭情感教育智慧。基于家庭忽视情感教育的基本问题,明确家庭情感教育的四大行动:家庭情感教育意识与情感关系建立行动;家庭情感教育环境营造行动;情感品格涵养的仪式传承与创新行动;父母情感教育素养提升行动。  相似文献   

4.
以3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积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呈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消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2)路径分析发现情绪智力显著正向预测了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显著负向预测了消极情绪;(3)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结果表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情绪智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情感能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标志,情感的缺失会影响网络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情感计算是和谐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领域中新的研究方向。在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中应用情感计算理论与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网络远程教育的功能,帮助教师监测远程学习者的情感变化,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实时给予学习者情感反馈,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目前国内外情感计算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所构建的远程教学系统对远程教学中师生情感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多模情感信息融合机制及网络虚拟人机情感交互特性等考虑不足,系统原型在情感合成与表达、智能人机情感交互实现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构建与人类情感系统相吻合的、自然和谐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网络远程教育系统,需要有效解决师生面部表情、语音情感特征信号的准确识别与提取,师生多模情感信息融合机制与和谐人机情感交互技术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艺美学电影的情感表达不仅是剧中人物情感的传递,更是影剧作者自身情感的控制。作者的自我情感控制,有助于促进剧中人物人物情感的有序传递与流动,进而深化与强化文艺美学电影主题。因此,阐述文艺美学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其价值,讲述文艺美学电影中的情感表现,并以此深入了解文艺美学电影中的情感与释放,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在真实社会生活中,社会与情感能力不仅是平衡能力,也有道德上的对错之分。从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角度看,规范性维度不可回避。在规范性问题上,不能再用理性至上的等级化眼光看待理性和情感关系。二者平等交融,共同为规范性奠基。社会与情感能力中的情感是包含认知因素的“大写的情感”,代表心灵整体的力量,是反思性情感。规范性的确立或者说道德判断形成的过程,就是道德理由的寻获和证成过程。经主体间的情感交流和反思所形成的理由,而不是理性,才是道德判断的根本依据。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应注重以情育德的新路。于学校而言,就是要突出情感参与、情感交流和反思、群体共同的情感关切、情感差异和情感治理等在道德理由形成中的作用。即注重情感表达,彰显学校的情感底色;培养自主反思能力,为道德判断提供矫正器;激发公共情感,为公共道德理由提供黏合剂;正视情感差异,为道德进步创造助推器;改进情感治理,为情感交流提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教育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但受教育者在其中消费的绝不只是教育者的知识和经验,他们还在消费教育者的情感和态度。这就使得教育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不只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而且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情感和态度的消费,无疑是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自然推演出教育者的情感生产问题。由于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情感的消费是借助体验进行的,而教育者对情感的生产是借助表现实现的,因而,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实际上成为"消费与生产"的延伸与深化。加之情感消费和情感生产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发挥支持和控制作用的规范与策略,因而,消费与生产、体验与表现、规范与策略,就构成了教育生活中的主要情感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师从事着情感劳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当前,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情感挑战: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心理脆弱感和应对无力感;教育对象和交往过程的特点决定了情感劳动的三重困境;制度性考核与评价压力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情感博弈。为了迎接挑战,教师很需要“情感韧性”。情感韧性是一种涵盖两个层面、三个向度的情感素养:在能力层面,它包括适时调节消极情感的情感抗逆力与恢复力、合理协调个体情感状况与社会文化规范的情感平衡力,以及在“关系”中寻求多元情感支持的能力在内的情感能力;在修养层面,它指的是形成稳定的教育情感内核。为了培养兼具“安顿自身情感”和“促进育人效果”功能的情感韧性,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心理预期,提升教育技艺,以增强克服脆弱感的底气;通过刻意练习转变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以提升情感的张力;借助教师共同体丰富情感知识与实践,以使情感劳动更有智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课程标准中情感类目标的内涵分析,结合实际教学场景搭建包含教学过程分析和情感目标拆解的情感目标分析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设计针对情感目标教学与检验的教学设计模板。情感目标分析模型有助于教师科学拆解并设定情感教学目标,分析情感目标达成效果,从而改进教学策略,促进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为促进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情感目标,以构建学生与情感对象的关系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感受与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当代大学生文化取向的现状及其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采用文化取向量表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对重庆市2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以水平集体主义倾向为主,在垂直个人主义和水平个人主义倾向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水平集体主义倾向与积极情感呈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负相关,并对积极情感呈正向的预测作用,对消极情感呈负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活动中遭遇情感和情感教育被误解或错用等"情感问题",亟需化解:即对情感与教育的关系和"情感教育"等含意进行澄清。教育是转识成智、化情成慧的智慧交往活动。情感实乃教育题中原有之义。情感教育指的是那种兼顾情知双修互进与和谐丰富的教育(思想或模式)。教育活动中要树立自觉的情感教育意识,要挖掘一切积极情感因素,涵养博大深厚、丰富向上、辩证和谐的高级情感,助成理智与情感融为一体的智慧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晶 《嘉应学院学报》2006,24(4):105-107
教学过程的较高境界是认知与情感相统一。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认知因素,淡漠情感因素,忽视教师情感的感染力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研究情感及情感与语言学习的关系,阐析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价值,明确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提升的途径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情感因素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4.
张珊 《教学与管理》2022,(27):50-54
情感的产生与发展嵌套于社会文化背景中,情感地理理论和情感困境有助于诠释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之维。前者关注人际互动中的“他者”,后者聚焦于“社会情境”中面临的情感困境,基于自我、他者和社会情境三维,能够勾勒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样态,洞察情感表达中表层扮演与深层扮演、真实的情感表达、抑制的情感表达三重空间中的实然与应然。教师情感的价值意蕴最终落在以人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上,具体表现为知识外显与情感内融呼唤教师育人本质的回归;感性经验与审慎反思意在唤醒教师的自我主体性觉知;真实的温情与质朴的良心建构出情感—人文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将社会情感学习引入教师教育势在必行。而要将社会情感学习引入教师教育,首先必须建构合理的教师社会情感学习的理论模型,这是开展教师社会情感学习现状调查、实践干预和评估测量的前提与基础。然而,现有的相关研究尚未充分揭示和反映教师社会情感学习区别于普通社会情感学习、其他职业社会情感学习的独特性。鉴于此,在吸收借鉴国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尝试建构了“直接社会情感学习”与“间接社会情感学习”、“普通社会情感学习”与“职业社会情感学习”相结合的教师社会情感学习的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内涵及合理性进行了阐释与论证。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其它人文学科一样,承载着部分价值导向作用,它不仅教化人格,而且与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情感状态联系紧密,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情感"与"情感教育"的意义和英语学习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和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24,(14):20-21
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旨在对社会与情感能力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评,衡量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洞悉社会与情感能力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022年至2024年,OECD开展了关于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第二轮测评,2024年4月26日和4月27日,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报告和中国(济南)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报告相继发布。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专业实践是一种情感劳动,涉及一系列情感体验。尽管两者之间不可分割,但很少有研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以生态系统论为视角,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情感案例两种搜集资料的定性方法,对24名小学教师表达的情感文本进行编码、解释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内心经历着复杂、多样和分散的情感体验,并随着教师与每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减少,特别是在外观、宏观系统内报告了大量的消极情感;小学教师的情感劳动包括自然行为、表层表演、深层表演和蓄意偏差四种方式;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表层表演与消极情感相关,蓄意偏差、深层表演与积极情感相关,自然行为与积极、消极情感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一个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是认知能力和社会与情感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项目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报告》指出,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对教育、健康与生活质量均产生影响,但是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并没有随年龄增加而呈现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20.
情感文明结构相应地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情感的温饱"植根于身体的温饱,这通常指与生理相联系的情感,如食欲和性欲;"情感的安全"是对人的安全状况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反映;"情感的尊重"包括了平等、责任和民主等文明因子,立足于情感价值的社会赋予;"情感的自我实现"是一个情感能量的自我发挥过程,有助于促进负性情感的积极转化.情感文明结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存在相关性,体现阶位上升的走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