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恒的政治理念和行为准则;今天,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反思党内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原因是在权力观上存在着误区,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行错误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加强学习和修养,认清手中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相似文献   

2.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科学认识和正确对等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决遏制权力的滥用。同时,要通过提高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完善对权力的科学管理体系和制度机制、建立对领导干部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对滥用权力的威慑力等措施,确保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恒的政治理念和行为准则。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纠正在权力观上的种种误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学习和修养,健全各项制度,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相似文献   

4.
张虹 《承德师专学报》2001,21(1):27-28,9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深刻理解其内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处理好“三个’,关系;过好“二关”;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呢,正确的权力观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讲政治的体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要掌好权,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其次要用好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尽职尽责,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最后要护好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弘扬正气,反腐倡廉,以维护权力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而正确的政绩观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党政干部在追求政绩的同时会出现异化现象。干部政绩观异化的原因既有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又有考核机制不健全的原因。党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自律、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党政机关必须建立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这其中“干干净净”四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至高境界和品格魅力,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阐释了一种新的权力观。即“干干净净”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9.
怎样行使手中的权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我党的认同和支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树立正确权力观的重要性,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正确的权力观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 ,有助于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建设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1.
执政文化发展往往规定执政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决定执政党执政的具体实践。执政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在履行执政使命、完善执政职能、巩固执政地位的实践中所担当的政治责任等都会从它的执政文化发展中表露出来。当前,我们党的执政文化发展推动着党的自身建设,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建设、组织和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和廉政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的中心,执掌国家政权是政党活动的根本目标。任何政党长期执政,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合法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政治体系的执政力量。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在党执政的历史方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党要能长期有效地执政,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而增强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封建统治集团的腐败,而其间,权奸贾似道的倒行逆施,加速了宋朝的覆灭。我们把造成贾似道这类典型官僚的社会契机及其演化过程,称之为"贾似道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少年时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任人唯亲的裙带风使他当上了大官,谎报功绩使他骗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权力失控又使他得以胡作非为,贪图淫乐的人生观使他向敌乞降,多行不义使他终于被人民抛弃。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能否正确用人和对权力有效监督,是决定一个国家兴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又取决于这个政权的性质与体制;如果坏人当政,必将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依附性特点,决定了其人必须在统治阶级允许的范围内和许可下才能实现他们修齐治平的理想,所以他们与统治者的关系往往是以统治阶级的需要为转移.在统治阶级需要他们为政权建立和巩固出谋划策的时候,是他们才能得以施展的时候,也是他们和统治阶级关系的融洽期;一旦政权巩固下来以后,统治阶级为加强专制王权,从而开始限制知识分子的权力扩张,此时,他们与统治阶级的关系恶化,处在了统治者的严厉约束之下.降清知识分子与清朝统治者的关系也是如此,经历了一个由密切合作到逐渐疏远乃至于最后的严厉批判和打击过程.  相似文献   

15.
执政理念的核心和本质是执政党的价值取向,其基本问题是为什么执政和为谁执政的问题.对外追求民族独立、富强,对内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符合公共权力的逻辑特性,反映了人类的普适价值.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科学性向实践性的转化中,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富国“与“为民“、“领导“与“服务“、“授权“与“监督“、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具体利益等几种关系,坚持以上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也是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依据“以人为本”原则的要求,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突出两个“人”,即执政者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此,一方面要提高执政者的素质,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7.
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内涵发展。它的要求是:数量必须服从质量,硬件必须服务软件,形态必须体现功能,要从布局调整转向功能提升,发展重点应由外延转向内涵,由硬形态转向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着重探讨在PBL教学中,“问题设计”和“真实情境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法为本,就是依法治理,简称"法治"。以人为本,就是指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中心。以法为本与以人为本在很多情况下,内容上有所交叉,本质相同。以法为本与以人为本作为治国的两种良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治国层面上,必须是以法治立国为主,辅之以德治。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要处理好以法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尤其是司法机关,更应该多谈些"以法为本",少谈些"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治理与善治理论的兴起引起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变革,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执政原则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中国共产党要继续牢固地保持其执政地位,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在治理与善治理论指导下进行变革,体现出合法、民主、法治、责任和分权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