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大(木魁)晚年在徽州的黟县和歙县执教多年,与徽州学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期间他写出了很多作品,也为徽州文化学术的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人们一直不清楚他是什么时候来到黟县的。本文通过对有关材料的钩沉,明确了刘大(木魁)官博士于黟的具体时间,考察了他与汪梧凤等徽州学子交往的情况,认为刘大(木魁)在徽九年不仅对徽州学子写作古文影响很大,而且对抬升徽州经学的地位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吴孟复的《刘大(木魁)简谱》也作了一些补正。  相似文献   

2.
今年夏天,我先后访问了《徽州报》、《景德镇报》、《鹰潭报》、《南昌晚报》、《九江日报》等几家地、市机关报,接着又参加了在镇江召开的全国部分中小城市党报首届业务讨论会,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思想,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称新安,隋唐时称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始改今名。治所在歙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江西婺源等县地。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境内有令人心醉神迷的黄山,风光旖旎的新安江,素以山水之美、林茶之丰而蜚声海内外。自晋代到唐代,北方许多世家大族,为了逃避战祸,纷纷迁徙到风景秀丽的徽州。这些世  相似文献   

4.
方利山 《历史档案》2014,(2):136-141
安徽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资料中心近年从歙县农村搜集到一批专属于歙县北乡宋村“文肃祖祠”的契约文书。从其中《道光二十三年七月歙县杨树仪租批》和《乾隆七年三月歙县杨元武卖田契》等文书内容中可以查知,“文肃祖祠”即当时歙县北乡十都一图宋村郑氏之“文肃祖祠”。这批属于文肃祖祠的契约文书多达109件,从《清康熙五十六年二月歙县郑元琨山场承租批》到《民国30年8月歙县郑继奎承租田批》,  相似文献   

5.
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徽州山区,历史文化底蕴极为丰厚,这里不仅保存下来的文书文献资料汗牛充栋,浩若烟海,而且散存于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绩溪、黟县和祁门县)城乡各地的碑刻资料极其丰富。这些碑刻文字所反映的徽州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领域的内容十分广泛,是徽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徽州历史档案,多产生于安徽徽州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屯溪、祁门和婺源县及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时间从1121年到1949年间,重点从南宋到清末间(1190年至1911年),内容涉及政务、土地、赋税、工商、宗法、文化和邮政,几乎涉及整个徽州文化领域,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文化凭证功能。徽州历史档案作为徽州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客观地反映了徽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是研究徽州历史,总结徽州发展的历史经验,促进徽州各方面发展的凭证。徽州历史档案的文化凭证功能,还表  相似文献   

7.
1986年12月15日,芜湖市阀门厂业余通讯员翟宗会登上南下列车,开始了自费前往云南老山前线战地采访活动。翟宗会是芜湖市阀门厂的一位年轻的政工干部,多年来他一直热心于宣传道报工作,先后被地方报社、电台和《中国机械报》聘为通讯员,并多次获得新闻单位和芜湖市机械系统优秀通讯员称号。近年来,他从报刊、电台、老山英雄报告团,以及由前线回家探亲的战士口中,听到了老山前线将士们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他对浴血奋战  相似文献   

8.
“历史仿佛风雨中飘来荡去的孤舟,而徽州就是港湾。”这是2月27日将在中央电视台1套和4套《走遍中国》栏目播放的文化专题系列片《徽州》开篇的第一句解说词。片中的徽州指的是古徽州,曾经是独立行政区划的古徽州包括安徽的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现已划归江西的婺源,面积1.3万平方公里。“徽”在古代有“美丽”之意,徽州正是这样一片美丽和独特的地方,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徽派的美学和伦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历中文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海内外徽州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珍贵的徽州乡土文献逐渐被发现、搜集和整理出版。安徽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皖图")收藏的明末徽州府歙县知县傅岩著录的《歙纪》就是这些众多徽州乡土文献中极其珍贵的一部。一、《歙纪》的版本、作者及其校刻《歙纪》傅岩撰,明崇祯新安(即"徽州"。下同)吴氏刻本。全书共十卷(其中卷三有目无文),线装四册。每半页八行,每行十六字(其中卷一每半页五行,每行八字)。白口,单鱼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档案界尤其是黄山市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进行宣传和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安徽档案》作为我省唯一的档案专业刊物,办刊宗旨之一是“宣传安徽的历史和新貌”、“进行档案学术研究”,因而自然少不了对徽州文化与徽州历史档案文化的宣传和研究。近些年来,《安徽档案》共刊发徽州文化宣传和徽州历史档案研究文章近90篇,既展现了古徽州地方文化别具一格的风采,又宣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还宣传了徽学,促进了徽学研究,《安徽档案》因此而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学术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梁宁森 《兰台世界》2007,(13):62-63
朱熹字元晦,改字仲晦,号晦翁,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婺源.朱熹一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维护民族统一,反对外族入侵,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今天他的民族气节对于我们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闻老兵     
一个70多岁的老人整天骑辆破自行车到处采访写稿子,近几年就有180多篇文章见诸多种报刊。他就是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教委离休干部李金铭。 1947年10月入伍的李金铭,曾参加过淮海、渡江等著名战役,立过功受过奖,有一股不怕流汗不怕流血的拼劲。渡江战役以后,党组织把他调到了团政治处做宣传工作。李金铭想不通。首长开导他:我们党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真枪实弹,一条是笔墨纸砚。你用手中的笔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同样是战斗,同样光荣。于是,李金铭渐渐爱上了宣传工作,开始给部队的《战斗报》写稿子。他描写部队在作战训练间隙开荒生产的通讯《蜜蜂崖下一新村》,先后被《人民日报》、《解  相似文献   

13.
正安徽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资料中心近年从歙县农村搜集到一批专属于歙县北乡宋村"文肃祖祠"的契约文书。从其中《道光二十三年七月歙县杨树仪租批》和《乾隆七年三月歙县杨元武卖田契》等文书内容中可以查知,"文肃祖祠"即当时歙县北乡十都一图宋村郑氏之"文肃祖祠"。这批属于文肃祖祠的契约文书多达109件,从《清康熙五十六年二月歙县郑元琨山场承租批》到《民国30年8月歙县郑继奎承租田批》,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至民国,跨时222年。从文书内容上看,属于宗祠田地山场买卖、顶当、捐批文契、承租文约之类的有89份a,属于文肃祖祠坟地诉讼、族产聚散、祠堂执法、祠堂管理等等内容的诉状、议据、  相似文献   

14.
三、徽州出版对古代出版业的贡献   徽州地区古代出版业无疑是中国古代出版史上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徽州地区人民对古代出版业的杰出贡献主要体现在培养造就一支技精艺高的出版队伍和创造革新套印技术,采用版、拱花方法,把雕版印刷技术推向新阶段。   (一 )刻艺精熟的徽派版画   在改进雕版印刷技术方面,明清时期徽州府出版界的贡献突出。主要表现是徽州、宁国两府历代都有一支刻艺精熟的刻工队伍,尤其是徽州府歙县虬村的黄氏刻工跨朝更代,是中国古代刻书史上罕见的刻工世家和独领刻书史风骚数以百年的徽派版画。   郑振铎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刘正同志主管宣传工作,他曾于1982年3月至1983年7月先后对湖南日报提出7条评报意见(见刘正著:《摸石头过河集》)。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中国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中国走上现代的发展道路,建设现代的立宪政治、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是他的一生的奋斗目标.他的政治思想时激时缓,文化亦中亦西,力求学贯中西;在学术上,亦新亦旧,力求新旧贯通.梁启超是清末民初风云世界中的一颗璀璨的巨星.纵观梁启超的一生的活动,从一开始就与报刊密切相关.他从1895年编辑<万国公报>起,至1920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正式脱离新闻界止,"报馆生涯"先后达27年之久.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巨大影响也是通过报刊传播开来的.因此对梁启超的评价,笔者将其定位在宣传家.作为一位宣传家,梁启超的巨大成功,最有影响力的宣传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到1903年间,他在日本从事报刊活动这段时间.梁启超在此期间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从报>、<新小说>三大报刊.这三大报刊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的青年.  相似文献   

17.
王润芳 《云南档案》2012,(10):22-24
<正>走出大山徽州(今黄山市),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始,历经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是徽商的发祥地。徽州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位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群山环抱,降水丰沛,植被茂密,景色宜人,盛产木材、茶叶、香菇、桐油、山笋。  相似文献   

18.
<正>陶行知,原名陶文濬,又改陶知行,后改陶行知,安徽歙县人,1891年诞生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1946年逝世于上海,享年仅55岁。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的陶家堰是陶行知先生的原籍,后来跟随自己的父母迁居到了安徽省的古溪,再后来就移居到了安徽省的古城徽州(歙县)城中的西黄潭源村中定居,故后世称其为安徽歙县人。  相似文献   

19.
陈肖 《山西档案》2006,(2):17-21
一、徽州文化及其内容近人吴日法《徽商便览·缘起》说:“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山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徽州地处安徽南部黄山、齐云山之间的东南丘陵地区。唐大历四年(769年)形成的州辖六县格局,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当时徽州府辖歙县、休宁、黟县、婺源、祁门、绩溪六县,由此至明清,基本未变,因而,徽州是一个具有稳定性和完整性的文化地理范围。徽州文化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从广义上说,是指历史上的徽州人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  相似文献   

20.
徽州历史档案,是以安徽徽州地区为主(主要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屯溪、祁门和婺源县及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包括其它地区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名人在1121年至1949年间,重点在南宋到清末间(1190年至1911年)各种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关于徽州地区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商业经营、政治制度、文化、宗教、教育、风俗、人口、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各种文字、图表等形式的原始记录,真实地记录了徽州社会发展的历程。学术界对徽州历史档案的研究,同徽州历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