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研活动中 ,教师上公开课或随堂听课是经常的事情。这有助于教师之间互相总结教学经验 ,取长补短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每当听完一堂公开课或随堂课后 ,教师都要交流 ,优点或不足总是评课的话题。以往对课堂教学评价 ,一直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 :1 .教师的言语表达 ;2 .教师的板书设计 ;3 .教师的情感投入 ;4.教师的教学思路 ;5 .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以上这些方面如果教师完成好了 ,就是一堂成功的好课。当然评价时也兼看课堂上学生是否能正确回答问题 ,但认为这是教师“教”的回应 ,是为了教师“教”而点缀。总之 ,以往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乐学”理论,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这当然是好的。然而,有些教学课堂气氛是“乐”起来了,而实际效果又怎样呢?让我们看看两堂小学语文公开课吧。例一,课题是《狐狸和乌鸦》,教师在讲解了狐狸如何最终骗得乌鸦嘴里的肉后,要求两名学生到讲台前通过活灵活现表演再现狐狸行骗过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3.
一堂公开课下来,如果课上得并不理想,执教者会感叹:“唉,学生没有配合好。”如果课上得颇为精彩,听课者则会赞赏:“啊,学生配合得真好。”那么,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是否只是要求学生怎么做?我以为应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教师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检验教学效果,都是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可谓风靡一时,教师的聘用、晋级、评优等等,无不要上公开课。为了一堂公开课,教师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教学素材、反复试讲征求意见……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这堂公开课被领导评为了优质课,以后的好处可谓多多。公开课,我们到底追求了些什么?现实中的公开课,已经造成了与教学实际的严重分离,更多的是一种功利色彩。有许多人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中获得了一份份大红“证书”,可实际的教学中并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为了一堂公开课,花费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和精…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对于怎样上好语文课,可谓众说纷纭。结合这些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教学三问”人手。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好“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么教”这三个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教学既是教师间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一种手段,又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要讲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课程的组织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的公开课历来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平台。为了准备一堂公开课的教学,为了得到评委的肯定和同行的称赞,教师得花上数星期甚至数月的时间精心设计、精心彩排。教师所想的就是如何在这场“表演”中出色完成任务。于是,在公开课中便出现了一幕幕“精彩的”教学片段。在此,笔者就某些数学公开课中出现的“精彩片段”谈谈自己的点滴感想,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8.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梦符提出的有关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语文公开课的导入就好比“凤头”,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部分,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众多的公开课执教者  相似文献   

9.
应该肯定 ,各类“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堂好的公开课 ,不仅使学生收获颇多 ,更使听课的教师深受启发 ,得益匪浅。但无可否认 ,公开课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诸如重“形式”而轻“内涵” ,“虚”“假”现象、“花拳绣腿”多见 ,而真实功夫欠缺。如何注重公开课的实效 ,使公开课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认为 ,一是组织者应在举办公开课活动之前来一个安民告示 ,讲明公开课的目的、形式和主要内容 ,以及对听课教师的具体要求 ,使听课…  相似文献   

10.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鸬鹚》一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课文。文中有一句:“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几乎所有的教师在上这一课时,都会紧扣住句中的这个“抹”字做文章。最近听了本校的两堂关于这一课文的公开课,两位教师也都不例外地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挖掘这个词的内涵,通过换词比较、朗读,潜心体会文中此处用“抹”的好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我体会到教研员既要为骨干教师“锦上添花”,更要为一般教师“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是要求骨干教师要好上加好、美中添美,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教师中的佼佼者,在教学工作中起着带头人的作用。如何“锦上添花”,我认为要帮助他们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公开课”与“一般课”的关系。 有机会多上公开课,这无疑是提高骨干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有利条件,教研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给他们的机会,与他们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案。但一  相似文献   

12.
“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常事。但凡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竞赛,教师都少不了一番辛苦的磨课。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修改,执教教师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常态课精彩得多的课。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落幕之后,就为磨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浪费。笔者认为,“磨课”不仅“磨”出了好课,也“磨”出了写文章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走进新课程、落实新课标的需要,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语文素养,创新教学思路,江西丰城市教育局教研室于今年九月在全市中学语文教师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比赛的内容立足于教学常规,主要有说课、听课、评课和演讲。说课——自选一堂自己任教年级的语文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介绍、解说。听课——组织者推出一堂公开课,供所有参赛者观摩、点评。评课——参赛者围绕所观摩的公开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主观感受,抓住要点,从正反两方面点评。演讲——围绕“…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可谓风靡一时,教师的聘用、晋级、评优等等,无不要上公开课。为了一堂公开课,教师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教学素材、反复试讲征求意见……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这堂公开课被领导评为了优质课,以后的好处可谓多多。  相似文献   

15.
在课改背景下,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音乐课,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好的音乐课”不必面面俱到熟悉小学音乐教学的人都清楚,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许多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甚至拿着教师的教案去对照。因此,许  相似文献   

16.
时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每逢大小研讨会,缺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会教师最为关注、会后讨论最多的也是公开课。显然,“公开课”的传播效应和导向作用不容人们忽视,研究“公开课”现象及其背后的隐含意义自然也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常见的公开课类型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等几种,“比赛课”算做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开课”。举办公开课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提供某种课例,让听课教师或“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语文公开课“作秀”的痕迹越来越明显了,“包装”得也越来越精美了。对此,我却愈来愈有些担忧。有时为了讲好一节公开课。教师无法安心正常的教学工作,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地准备,还要有专家指导、教师协助、学生预习等。简直成了集体“成果”,成了精彩的作秀“表演”。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0月23日上午8时,第六届“语通杯”东北地区知名高中语文教育论坛在沈阳市第五中学礼堂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以“语文教师之间的合作”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东北三省及全国各地的600余位语文教师. 在简短的开幕式后,备受期待的四堂公开课正式拉开帷幕.与以往公开课不同的是,本次活动为了体现语文教师之间的合作,要求每所学校由两名教师同时执教一堂语文课.这样的形式无论对于台上的执教者,还是台下的听课者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笔者是一位语文教师,最近应学校要求上了一堂公开课。课后,接到校方某“权威”之书面评价,其中一条是:“调动课堂气氛要注意对象,不用或适当运用主持节目方式”。阅之颇感愕然。回忆当时公开课教学过程,并无刻意准备,但因师生间的默契与和谐,课堂气氛一如往常般活跃,效果良好。一切都顺乎自然,何来有意之“调动”,又何来刻意之“主持”?然再一思索,已经明白:笔者那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又因教的是诗词,便不时有人上台“表演”朗诵,引来阵阵善意哄笑;老师亦与学生同乐,满堂走动,全无“正经”……确无传统课程之庄严肃穆,倒颇似时下…  相似文献   

20.
在课改背景下,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音乐课,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好的音乐课”不必面面俱到熟悉小学音乐教学的人都清楚,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许多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甚至拿着教师的教案去对照。因此,许多教师在上示范课时,往往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刻。记得一次观摩课,一位青年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