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人在C地相遇,又经过3小时甲到达B地,乙到达D地,此时乙距离A地还有7千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2.
[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人在C地相遇,又经过3小时甲到达B地,乙到达D地,此时乙距离A地还有7于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3.
题目:A城和B城相距180公里,甲车从A城,乙车从B城同时相向出发。两车相遇后,甲车再过两小时到达B城,乙车再过41/2小时到达A城,求各车的速度。分析: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题中的等量关系:甲、乙两车行程之和等于全程;甲、乙两车同时相向出发到相遇的时间相等。解:设甲、乙两车在C点处相遇,如图  相似文献   

4.
[题目]甲、乙两车同时从/4地开往B地,甲车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5千米,4、B两地相距320千米。经过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  相似文献   

5.
纵观历届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出现了一大批“相遇再行”型应用题,本文介绍简捷处理此类问题的公式解法,供同学们参考. 若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t小时相遇,相遇后两人各用原来速度继续前进,甲再走t_1小时到达A地,乙再走t_2小时到达B地,则t和t_1、t_1之间满足关系:t~2=t_1t2.  相似文献   

6.
题目: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问匀速而行,相遇后,甲车4小时到达B地,乙车9小时到达A地,求两车走完全程各用几小时?  相似文献   

7.
题目 A、B两地间路程为18千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人相遇后甲再走2小时30分到达B地,乙再走1小时36分到达A地,求甲、乙两人速度.  相似文献   

8.
[题目]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车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5千米,A、B两地相距320千米。经过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  相似文献   

9.
[题目]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而行,4小时后两车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按各自的原速度向前行驶了3小时.这时,甲车距B地还有125千米,乙车距A地还有20千米。问:乙车比甲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0.
<正>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要依据.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通常有哪些呢?下面结合例题归纳出十类常见的等量关系,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第一类: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甲(从A出发)所走的路程+乙(从B出发)所走的路程=A、B两地间的路程.在求解时,应注意灵活运用公式:路程=速度×时间.例1 A、B两地相距700千米,甲车从A出  相似文献   

11.
例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4小时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再走3小时,甲离B地还有1千米,乙离A地还有8千米。问乙还要走几小时才能到达A地?(2003年“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全国青少年数学竞赛江西分赛区小学五年级试题)分析和解:首先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B间的路程既等于甲7小时的行程加上1千米,也等于乙7小时的行程加上8千米。也就是说:甲7小时的行程比乙7小时的行程多(8-1=)7千米,所以甲1小时的行程等于乙1小时的行程加上1千米。…………①从线段图的左段还可看出:甲4小时的行程等于乙3小时的行…  相似文献   

12.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学生对题目理解不透 ,找不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分步求解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例 1.甲、乙二人从 A城到 B城同向而行 ,甲骑自行车 ,乙骑摩托车 ,甲比乙早 2小时 15分出发。乙走了 2小时 ,还在甲后面 11千米 ;乙再走 3小时 ,超过甲 13千米 ,结果乙比甲早 1小时 4 5分到达 B城 ,乙到 B城后立即返回 ,在途中与甲相遇 ,此时 ,甲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分析 :此题较为复杂 ,如果笼统看 ,就会把前后问题混为一谈 ,无从下手。如果将本题中“结果”前作为一部分考虑 ,“结果”后作为另一部…  相似文献   

13.
巧求路程     
[题目]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向前行驶,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12千米,这样又经过5小时,两车同时到达各自目的地,A、B两地相距多少  相似文献   

14.
“相遇续行”的应用题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本文先给出两个结论: 命题1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走t_1小时,乙走t_2小时两人相遇,相遇后,两人各以原速继续前进,甲再走t_1~′小时到达B地,乙再走t_2~′小时到达A地。则有t_1t_2=t_1~′t_2~′。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四年江苏省南通市六个郊县高中、中专统一招生数学试卷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甲从A地出发到B地,乙从B地出发到A地。甲先行2公里,则又经2小时后在AB的中点处与乙相遇;若同时出发,则相遇后甲再走2(1/2)小时到达B地,乙再走1(3/5)小时到达A地。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此题参考解答和评分标准中给出的答案是甲每小时走4公里,乙每小时走5公里,但有些考生作出的解答答案却是甲每小时走24公里,  相似文献   

16.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进行如下训练。一、讲述讲述就是让学生有条理地说出分析思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例如:"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800千米的A、B两地相向开出,经过5小时在途中相遇。甲火车每小时行90千米,乙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学生审题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同学们一般都首先将所求的量设为未知数x,从而围绕x建立方程和解方程,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思考方式.但这种方式并非最佳的思考方式,特别是在稍有难度的习题面前,容易暴露其弱点.本人认为:在解应用题时,寻找各种元素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核心.在分析时,应先考虑诸等量关系中,哪一种关系最明显、最容易建立方程,然后根据建立方程的需要设立未知数,这样可以化难为易,顺利解题.下面举一例进行分析.甲、乙两列车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A、B两站同时相向而行,相遇后,甲车再经过2小时到达B站,乙车再…  相似文献   

18.
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3,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并匀速行驶。如果两车相向而行,则经过0.5小时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而行,甲车追上乙车需要几小时? [分析与解]因为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3,所以可把A、B两  相似文献   

19.
审题要细心     
解答应用题,细心审题很重要,粗心大意往往会把题目解错。比如,有这样两道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后两车又相距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两道题只有一个字的差别(注意题中的“·”),但这一字之差,就决定了两题的解法不同。第(1)题中的“还”字表明了两车经过4小时没有…  相似文献   

20.
例甲、乙两车分别从A地将一批物品运往B地,再返回A地,图1表示两车离A地的距离s(千米)随时间t(小时)变化的图象,已知乙车到达B地后以3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请根据图象中的数据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