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确地理解教材,是备课的首要一步,准确地把握一个学期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能否按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的关键,教学一册书首先要明确这册书的训练重点。八册是中年级最后一册。从这册起安排重点训练项目,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读写训练。 一、抓住阅读训练的重点,训练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八册的这个训练重点,是在七册重点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五年级概括中心的基础。这一训练重点不仅体现在八册,而且体现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还要加强训练,以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读懂一篇课文主要指读后能明确课文主要说的是什么,即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重点是借助段意,能用一段比较简练、流畅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 这册的八组课文在阅读方面都体现了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重点配合的是二、五、六、七组课文。教学时要抓住提出这个训练项目的第二组,要通过重点课文《古井》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这课抓住三点:1.正确理解词语读懂重点句子,可以以课后作业题1.2提示重点,联系课文重点理解比喻句,如,“古井像  相似文献   

2.
明确重点紧扣教材落实训练——第十一册第一组课文教学谈□广东三水市教研室林盾豪本组教材安排了两篇看图学文《桂林山水》、《老科学家下乡》,一篇讲读课文《古诗二首》,一篇阅读课文《田忌赛马》。教学时,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即...  相似文献   

3.
重点段,是指体现课文中心的主要部分,是探索主题的钥匙,而且往往反映了文章写法上的特点。怎样教好重点段呢?下面以教学《称象》(六年制第四册第8课)第三、四、五自然段为例。教师从层次结构入手,在文章发展的思想和科学涵义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从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初中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读写训练的序列,突出了各年级读写训练的重点。各册又根据年级训练重点,安排了两、三个重点单元。课文是为完成该单元的读写训练任务而编选的,因此,充分发挥课文对学生在读写训练上的指导作用,是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关键。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懂得作者是如  相似文献   

5.
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以句段教学为重点。《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指出:“本册在最后一组课文里,才开始安排提示段落大意,让学生分段的练习。到三年级下学期再重点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为此,在教学第五册最后一组教材(《李时珍》、《李闯王渡黄河》、《神笔马良》)时,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初步认识逻辑段,划分逻辑段上。只有抓好这一分段的起始训练,方能为下学期进一步进行段的教学,加  相似文献   

6.
第六册语文教材。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由段的训练向篇的训练过渡。备课时必须明确教材的要求,抓住这个特点,把握这个重点。下面谈几点具体认识。一、教材安排突出段的训练为了使三年级下学期比较顺利地向高年级过渡,第六册教材前四分之三的课文重点安排了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后四分之一的课文注意了篇章结构的初步训练。课后作业突出了段的训练的作业题,以体现训练重点。分段训  相似文献   

7.
学好课文重点段,启迪思维。段的训练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每篇课文里准确找出重点段,并用几句话说出段的意思和在全文中的作用。如:第五册《翠鸟》的外形特点,《赵州桥》的建筑特点。通过对课文重点段的学习,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  相似文献   

8.
《黄继光》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组的讲读课文。这一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有顺序地记叙事物。要求在第三组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条理性。课后作业第1题的四个问题是按课文四段设计的,它不仅有利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还提示老师要抓住战斗的经过顺序安排教学步骤,组织课堂结构。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读议  相似文献   

9.
一、引导看图 ,进行观察训练。观察是作文的前提 ,写作文时素材的获取、题材的组织、语言的表述都有赖于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为学生的观察训练提供了大量的对象和内容。如 :课文《鹅》 ,可训练学生如何从上到下地进行观察 ;课文《春风吹》 ,可训练学生按不同地点进行观察 ;课文《秋天》 ,可训练学生从远到近地进行观察。当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对图画观察的引导是复杂而多层面的。如课文《晨读》 ,指导学生观察时可安排如下环节 :①背景———斑驳的石墙 ,点缀着的几盆花草 ;②时间———孩子们的秋装 ,晨光投下的玫瑰色 ;③地点———平…  相似文献   

10.
单元教学结构,是指在单元教学中,教者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所确定的教学顺序、教学步骤以及相应的教学时间。单元教学结构在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中是有所体现的,如课文的安排、教时的确定以及整体教法的提示等。那么,为什么提出要改革单元教学结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讲读课文,有的教师惯于按“顺序”教学:先把课文分段,再逐节、逐段按课文顺序去分析.这种教法固然可取,但每篇课文都这样教,就显得枯燥了.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采用不同教法.如教学《田忌赛马》,先让学生学课文的最后一段,然后由果溯因提问:“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为什么?”由此导学前文.这种“倒置”教学法令学生倍感新鲜.又如教学《白杨》一文,先让学生看录像听读课文,接下提问:“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吗?”带着问题,教师导学课文重点段,然后依重点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其它段.这样以“问题引探”来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学生学而有趣.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包括讲读课文《黄河象》、阅读课文《落花生》、独立阅读课文《小青石》、读写例话《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基础训练。根据这一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要求,教学时应围绕“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个训练重点,在对三类课文的逐课分析时,抓好在一类课文中揭示规律,教给方法;在二类课文中体现规律,引导运用,在三类课文中遵循规律,试用方法。这样从扶到放的三个层次,就可达到重点突出,前后贯通的目的。具体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教路清晰突出单元训练重点六年制小语第十二册第9课《粜米》教例评析柳江县教研室罗文彦【教例】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其真情实感和语言特色。2.品析重点词句,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能有感情的朗读...  相似文献   

14.
讲读课文,是训练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主要凭借,同时,也是为学习阅读课文及独立阅读课文打基础,因此,上好讲读课文很重要,在复式教学中不能因直教时间短而忽视了对它的教学,仍应遵循讲读课文的一般教学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分步完成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在布氏“目标教学法”中即为“呈现目标”一环。首先,应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以大纲的训练要求、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课文自身的要求为依据来确定目标。如小语课本中《观潮》是四年级课文,依照上述几点,我给《观潮》制定了以下要求:1.联系课文自学  相似文献   

15.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形式特殊的课文。这类课文由一个小故事和一首古诗词组成,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上册)、《李广射虎》(三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别》(五年级上册)。这类课文该怎么教,值得探讨。不少教师教学这类课文也像教学其他课文一样,故事内容从头到尾一段一段细致地教,宇词一个一个地抠,朗读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6.
教学文摘     
教学文摘学法指导要抓“异”一、语文学法指导,要因“文”而异。像《曼谷的小象》这类课文,可采用“教前示法”;像《桂林山水》这类段与段结构相似的课文,可用“教中示法”;而在学习《伟大的友谊》等课文时,可用“教后悟法”。二、语文学法指导,要因“课”而异。如...  相似文献   

17.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走进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堂,笔者看到教师为落实这一教学重点,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识字,通常采用在学生自读课文后,集中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反复  相似文献   

18.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进行试验,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结合本组课文读写训练重点“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教学这篇课文应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的各段是怎样联系的,进而认识写文章要先安排好表达顺序。可采用如下教学步骤。一、从结束语入手,找出课文中心为使学生明白伽利略公开试验的深层意义,可从认识课文基本内容开始,逐层剥脱,最后显露中心。学生通读全文后,要求勾画出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9.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湖北余映潮一、训练重点:1.背诵第四、五段。2.对比的写法。3.“乎”和“而”的多种用法。二、教学时间:两课时三、教学设想:1.多读少讲。2.选点突破。3.注重积累。4.教给方法。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认知性...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十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较长的课文。如何把长课文教得深入浅出。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从整体入手,先学首尾段,突出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是:①层次分明,前呼后应。课文以空行为标志,一目了然,分为五段。从时间上看,首尾两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