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一位教师这样讲“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芽生l:5+3=8穴朵雪师: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意思芽“3”表示什么意思芽“8”表示什么意思芽生1:算式中的“5”表示5朵黄花,“3”表示红花比黄花多3朵,“8”表示红花有8朵。师:是这样的吗芽看看花儿搞错了没有。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题里说有5朵黄花,但是算式中的“5”表示的不是黄花,而是红花。师:穴故作惊讶雪那是为什么芽这个“5”为什么表示红花了呢芽生2:穴到黑板前指着图说雪红花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学生解比多比少反向叙述题,有较大困难。我试用找标准数的办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例如,‘有红花十五朵,比黄花多三朵,黄花有多少朵?’我先提问:‘比黄花多三朵’是什么意思?(……)红花是同谁去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对比训练,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对错误的方法能够辨析。例如:1.红花有25朵,黄花比红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2.红花有25朵,比黄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有些同学看到题目里的“比……多”,就用加法计算,得出两题的算式都是:25+5=30(朵)。很明显,第2题的解法是错误的。从第2题的条件“比黄花多5朵”可知,红花比黄花的朵数多,红花是25朵,黄花比红花少5朵,要求黄花的朵数,用减法,即:25-5=20(朵)。为什么同样是“比……多”,一道题用加法,另一道题用减法呢?教师应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4.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分为正叙和反叙两种类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他们在理解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比正叙的要难,因此,这是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一、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无论是正叙还是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都必须具备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学生在第二册里已弄清了较大数是由与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和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的,求较大数用加法算。如:“黄花有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红花是较大数,红花有5 3…  相似文献   

5.
下面是小学数学十一册“分数乘法”单元的一个例题:六年级同学为准备国庆晚会做绸花。黄花50朵,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此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利用数量关系解题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往往将数量关系理解为“黄花的朵数x1/10=红花的朵数”。而这个例题的这种关系式的理解也是分数乘法单元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教师针对学习目标向学生发问,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课堂中,教师要向学生提问多次,如何发挥提问的最佳效能,问题的设计是个关键。一、问题设计宜“小”不宜“大”,具有阶梯性向学生提问,要正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现实基础,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要深入浅出,体现阶梯性,以点促面设计“线型”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问题设计“大”了,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对老师的问题。如,教学低年级应用题: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学生读完题后,让他们分析题里的黄花与红花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听一位教师这样讲"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  相似文献   

8.
基本应用题     
第三册数学教材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类基本应用题,学生感到困难,特别是对“逆向”叙述,更不易理解。下面设计一例,供复习时研究。例有5朵黄花,还有8朵红花,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8-5=3(朵)(答略,下同)启发学生将上例改编成一道加法应用题(顺向、逆向)和一道减法应用题(顺向、逆向)改编的加法应用题:(1)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品质极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①训练学生换角度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如,有红花7朵,比黄花多3朵,问黄花有几朵?学生只要把“比黄花多3朵”,换个角度理解为“黄花比红花少3朵”,这时黄花的朵数就不难求出了。②训练学生善于逆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如,计算139×42+139×58逆用乘法分配律可将原式=139×(42+58)=139×100=13900③训练学生灵活地变通公式。如,把一张边长为15.7Cm的正方形铁皮焊成圆柱形烟筒,问这个烟筒的半径是多大(接头处忽略不计)?学生首先应该明确边长15.7cm就是烟筒的周长。根据圆周长公式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了沈重予老师的一次教育讲座,沈老师讲的一则案例引起了我的思考……【案例】有位低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经典例题两个数比多比少问题时出示题目:红花有10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黄花有几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题并不难 ,全做对不简单。题目要看仔细哟。1.69÷3读作() ,还可以读作()。2.有红花32朵 ,红花比黄花多15朵。黄花有()朵。3.第一行摆3个△ ,第二行摆□ ,□的个数是△的6倍 ,第二行摆()个□。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条线段围成的图形。5.1时=()分1分=()秒6.时针刚走过12 ,分针指着3,这时的时刻是()时()分。7.比7162少539的数是() ,比5082多713的数是()。8.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二、判断题 ,我当裁判最公正 ,对的就画√ ,错的打×。1.6乘3 ,算式写作6…  相似文献   

12.
在使用通用教材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总是根据课本的图示一次把线段图出示完,以进行应用题的讲解。这样做,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学得困难。 在教“九义”教材第四册第58页例8时,我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把线段图改为分层出示,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效果较好。 例8: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1.先让学生找到题中有哪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有些教师在教学多步计算应用题之前 (如两步计算应用题 ) ,总是先出示两道一步计算应用题 ,让学生轻松解答后再拼成例题。如 :①红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黄花有几朵 ?②红花有8朵 ,黄花有32朵 ,两种花共有多少朵 ?拼成例题 :红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两种花共有多少朵 ?学生有了准备题作“桥” ,于是能顺利地解答新的例题 ,表面上造成新授很成功的假象。孰不知 ,多步计算应用题是由几道相关联的一步计算题复合而成 ,其数量关系复杂了许多 ,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多出了一个或几个“中间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中间…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们到某小学听“比多”、“比少”类应用题的练力课,其教学程序如下: 教师先出示一道题:“同学们做红花18朵,黄花比红花少6朵,黄花有多少朵?”(仿四册教材42页第8题)让学生演算。学生算完后,教师将题中的。黄花比红花少6朵”改成“黄花比红花多6朵”,再让学生计算。尔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归纳出以关键词“多”与  相似文献   

15.
思维训练是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核心。思维训练要有力度 ,训练设计要有坡度 ,训练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 ,训练内容要有广度。下面就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谈几点看法。应用题的审题训练。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 :“学生应当找出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不管这些条件和问题在应用题中是怎样安排的 ,也不管是以什么方式给出的。”这句话说明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51页例6 :红花8朵 ,黄花比红花少3朵 ,黄花有多少朵?教学时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审题 :(1)读题。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 ,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相差关系》应用题由“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三种形式组成。其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因此数量关系相同。但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因而分为三类。如: 例1 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改编为:  相似文献   

17.
〔教例〕教师利用投影出示教材中例1的红花、方框、圆片 ,让学生看图列出算式 :2 +2 +2、3 +3 +3 +3、4 +4+4 +4 +4。师 :以上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争着回答 ,“都是加法算式” ,“每个加数都相同!”师 :不看图 ,谁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如5 +5 +5、10 +10 +10 +10、9 +9 +9 +9等类似的算式 ,还有6 +6+6 +6 +6 +6+6 +6 +6 +6。师写了几个6连加后 ,迟疑了一下 ,停了下来。问 :刚才那位同学说的6太多了 ,老师只记得每个加数都是6 ,却忘了是几个6 ,该怎么办?生1 :让他…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现介绍几种应用题的审题方法。一、想象审题法首先让学生默读、思考,弄明白应用题条件、问题。然后教师用纸遮盖某一条件或问题,让学生说出条件或问题,逐渐到默读完应用题,闭上眼睛能把应用题中的情境再现。例如:小明做9朵红花,做的红花比黄花多2朵,做了多少朵黄花?此题学生看题后往往根据题中的“多”字错列式为:9+2=11(朵)。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想象成图形(适应于低年级)或线段图(适应中于高年级),那就很容易得出…  相似文献   

19.
【事件背景】 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P41的例3,备课时考虑到题中的一个关键条件,即“红花比黄花多1/10”,学生理解时将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假如对“红花比黄花多1/10”这一条件理解不深刻、不透彻,若不很好地剖析它,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就难以解答,为了让学生弄清楚这个数量关系,教师应循循善诱,耐心引导。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方法乃是各种认识和各种思维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比较,不仅是渗透现代数学比较思想的需要,而且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一、“比”中迁移我们知道,绝大部分的新知识总是在一个或几个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旧知识的相同点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基础,不同点就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来获取新知,例如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六年制人教版)第四册第98页应用题例8、例9的教学就是这样。例8:“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例9:“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