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习《古代汉语》课程中,要学习一些语法知识,是培养阅读古书能力所不可缺少的,也是作教师讲解文言义所必需的。虽然不学习语法知识,而大量地熟读文言文,也能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但所花费的时间要多,对文言文语言理解得正误、  相似文献   

2.
吕辞 《语文天地》2016,(4):78-79
学习文言文需要整体感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蕴含的意思。因为只有整体感知后,了解了文言文所写的大致内容,才能知道主题是什么。理解词语、句子是理解文言文必不可少的一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然而不进行整体阅读感知,单独的字句理解也比较困难。所以,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要注意诵读与感知、拓展与传承。一、加强诵读教学,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培养语文阅读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感就是语言感受力,即对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长期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难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在"知识与能力"领域,要求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价值观"领域,以"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为目标。《新课标》体现出鲜明的应用性导向,强调对文言文的实际理解、应用,以及发挥文言文教学在传承中国文化、培养审美能力、继承传统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文言文的教学难以深入,实因缺乏语言环境。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是"中文写出的外语",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输入和使用的积累。课堂教学中,通过经典背诵、内容讲解,大部分学生仅能获得"1是1,2是2"的单点知识,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而文言文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使用技巧、使"死文字"变为"活文字",文言文恢复其"文字—工具"的本质,成为学生探索和理解古代文化、汲取民族智慧的工具本文及本文基于的教学实践是对文言文写作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作用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必然会接触到文言文特殊的语法,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许多成语虽然只有四个字,却是一句简短的文言句子。用成语来讲解文言语法,就可以让学生轻松接受,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学生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是无法探索祖国悠久历史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本文将从文言词语的积累、文言句式的辨识、文言文的翻译及整理归纳文言文知识四个方面入手 ,初步探讨学习文言文的点滴方法。一、反复诵读 ,积累文言词语文言文阅读训练 ,重点应放在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上 ,放在熟读背诵课文上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 ,形成一定的语感。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对脱离 ,加上其本身字音、句读、语法结构的特殊性 ,词语的积累更加强调“字不离词 ,词不…  相似文献   

6.
岳琼 《甘肃教育》2011,(18):77-77
文言文教学历来都有两个作用:一是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二是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文言文教学不应停留在字、词等知识的讲授与归纳上,而应上升至重点语句的赏析、文章意蕴的挖掘上。如果能将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注重文本赏析,又适当地延伸、拓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乃一箭双雕之举。为此.笔者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对之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经历了岁月淘洗的文言文,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但当今中学生都觉得文言文晦涩难懂,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种办法,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激情主动学习文言文,不断加深理解文言文的内涵,从而品味文言文之魅力。一、内外结合,让学生了解文言雅意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的原因主要是文学缺少相应的文言知识,不能像阅读现代文那样去认知感悟。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较多地接触文言文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文言知识,这  相似文献   

8.
正高考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够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浅显"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为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文言阅读能力和文言语感是基本途径,为更好地突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应通过诵读、比较两种手段加强语言教学,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个难点,这是由文言文的特点决定的。除了时空距离因素外,还可用"雅"、"洁"二字概括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因此,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中学教学极重视字字落实。即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阅读原则,高考复习时也强化训练学生掌握120个实词、18个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知识,但事实上学生做起题来仍然困难重重。因为还有一些重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对照新课标的要求,无疑现在的很多的文言文教学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是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新性的培养。"纯讲解式"教学使学生懒得动脑,形成了等老师翻译,靠老师讲解的学习习惯;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严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自主吸收"功能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那文言文教学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此,谨谈一点浅薄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正>《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游记散文,文言文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就是:积累文言知识,通过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字、实词、虚词、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理解一些较长的句子的意思。如果对基础文言关过不了,学生肯定很难理解课文。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打通了语言文字这一关,欣赏古文学的就不会少,虽然不会赶上欣赏现代文学的多。"朱先生在这里指出了语文文字关对欣赏古文学的重要。的确,"文言"关过不了的话,就谈不上欣赏古文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文言文教学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古诗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比重日渐增加,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这给文言文教学带来更大困难。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浅析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及策略: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文言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目的理解文本,不背离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前提下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要想充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精神,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在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教材教法、洞悉高考命题趋势等方面下足功夫。一、学生及教材现状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是对字、词、句不厌其烦地讲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以及自己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来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并分析浅易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的。文言文学习的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文言语系的阅读理解我国的经典典籍,在学习中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也成为考查重点,不仅分值越来越重,内容上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但中考文言文阅读的现实教学却因为学生认知、理解障碍、教师教学复习策略缺失等原因,导致学生闻文言文色变。本文基于中考语文中出现的这种现状,研究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沈小娟 《语文天地》2009,(12):56-57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近年来.各地语文中考结果表明.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蒋竞泽 《华章》2011,(4):26-27
【知识导学】 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之作。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明清的八股文,沿用了两三千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但有助于我们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有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是中华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文言文学习是我们学习和吸纳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获得基本的文言知识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初中文言教学的现状、问题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琦 《考试周刊》2014,(23):22-23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要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然而文言文教学是不是做到位了呢?或简单重复,费力而无实效;或急功近利,不得要领。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彰显古文化魅力呢?文章紧扣文言特点,阐释了"文言相融"、"诵读结合"、"反复推敲"、"潜心玩味"、"融会贯通"五大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效,发挥文言经典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