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花的语言     
如今,馈赠蛘花已经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可是,你知道其中的学问吗?每一种花都蕴藏着无声的语言,都有某种生活含义。因此,什么时令,给什么人送花,应该送什么花,都有讲究。否则,就可能闹出笑话或造成误会。  相似文献   

3.
花的语言     
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时刻传递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因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花文化。绚丽多彩的花儿约定俗成,有了各自的象征、各自的含义。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特点,在交际中往往会产生误解,闹出笑话。下面介绍常见的一些花卉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一作家贾平凹说过,文章是孔雀,语言就是孔雀的彩屏;文章是锦缎,语言就是经纬绵缎的彩线。"无翼而飞者,文也。"但我们大多数同学,尽管你选读了文科,你们写的文章却没有"飞"起来,这原因之一就在于你们笔下语言的羽翼还不丰满。"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连精通  相似文献   

5.
作家贾平凹说过,文章是孔雀,语言就是孔雀的彩屏;文章是锦缎,语言就是经纬绵缎的彩线。“无翼而飞者,文也。”但我们大多数同学,尽管你选读了文科,你们写的文章却没有“飞”起来,这原因之一就在于你们笔下语言的羽翼还不丰满。  相似文献   

6.
叶渭渠先生翻译的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是一篇说理散文。该文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关于审美的问题,很具有启发性。但细读来,却不免有几分遗憾。我不懂日文,没有读过原著,这里只能从汉语言的角度,对其译文谈几点看法。其一,语言冗赘,重复拖沓如第三自然段: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  相似文献   

7.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会说话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根本属性.也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最基本条件.但“会说”绝不是人的本能.它需要的是长期而有效的触发与训练。事实上.即使有些可以在书写文章时一气呵成的人。也许会在口语交际时如鲠在喉。如何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语言犹如鲜花,只有让它在文章这个肥沃的土地里悄然绽放,才能把文章衬托得更加艳丽。因为,只有它,才能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只有它,才能在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形;只有它,才能在论理时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那么,如何让语言之花悄然绽放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9.
语言,犹如一朵垂涎欲滴的鲜花,只有让它在文章这个肥沃的土地里悄然绽放,才能把文章衬托得更加艳丽。那么,如何让语言之花悄然绽放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0.
汉语“花”在长期发展中具备了丰富的意义。它已由一个语言符号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表征符号。中华民族爱花、养花、赏花的文化习俗是汉语“花”的丈化内涵体现在人格、艺术、食用丈化层面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前一阵,听了不少名师的课,他们对教材的独特处理;他们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设计;他们风趣幽默的人格魅力,都让我自叹不如。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课堂上焕发着勃勃生机的评价性语言。  相似文献   

12.
浅析花腰彝服饰的装饰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腰彝民族服饰的艺术创作中,花腰彝人通过对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等装饰语言的综合运用,在创造出灿烂多姿的民族服饰和装饰艺术的同时,也实现了装饰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对花腰彝服饰的装饰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诠释花腰彝服饰的民族特点和装饰艺术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尤利西斯》是一个花的世界,各类花草令人眼花缭乱。从认知隐喻的角度看,各种花草植物除具有丰富的指称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象征与隐喻意义,在不同的内外语境里,花朵的源语域特征,如美丽、纯洁、青春、爱情、性爱等,被投射到目标域如小说的两个主人公——布卢姆夫妇身上,这对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小说的性爱主题以及乔伊斯的性美学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作品里,乔伊斯以花草为媒介,通过大胆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性意识、性幻想,甚至是性行为,敢于对传统性观念、性伦理发出挑战,成功塑造了两个"反英雄"人物形象,他们在两性的角色定位、行为模式等方面超越了性别机制的束缚,消解了传统的男性主体身份和女性客体地位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山东教育》2001,(5):19-19
日本弹学大师铃木大拙曾说:“面对竹篱边一丛摇曳的野花,西方人常常是漠然无动于衷的,而日本人则禁不在心灵为之一震.心中涌起融融春意”这心灵的春意从何而求呢?实际上是东方又化长久的潜移黟化的结果.东方文化中的“物”“我”关系使找们看外物时不由得染上“我”之色彩,  相似文献   

15.
有些老师总是抱怨学生思维不活跃,习作内容干瘪,词不达意.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精神空间狭窄.情动方能辞发,精神空虚,语言也必然"贫血",干枯的精神之树上怎能开出绚丽的语言之花?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在语文与生活之间架设桥梁;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精神和语言在阅读中共同生长;给予学生激励,为学生精神和语言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张芳 《贵州教育》2011,(6):38-39
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来不及理解、记忆,在头脑中来不及储存所学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注重使用思考性阅读——将数学教学内容融入数学语言之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出声说、反复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刺激自己的大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脑的神经细胞的活动水平,有效地改善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17.
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曾说:“面对竹篱边一丛摇曳的野花,西方人常常是漠然无动于衷的,而日本人则禁不住心灵为之一震,心中涌起融融春意。”这心灵的春意从何而来呢?实际上是东方文化长久的潜移默化的结果,东方文化中的“物”“我”关系使我们看外物时不由得染上“我”之色彩,即所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既是外景也是内情,东方人就是如此“物我统一”的。在这样的文化中,生命的体验徜徉在含苞的花朵上、滚落的雨露里、颤动的林梢上……纤细而神奇,丰厚而难以言说。相信每一位热…  相似文献   

18.
<正>认识到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语言教学能够实实在在地得到落实。语文课堂上的语言教学还有误区,存在着概念化、简单化的倾向。离开了语言去从事语文教学,是难以把语文教好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依托语言,在"语言"上下足功夫。一、从文体出发,深入到文字内部赏析语言诗歌言情明志,散文重写景抒情,小说亮在人物塑造。针对不同的文体,明确语言表达的目的,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教学。如《祝福》一文中,有这样的二次对话:  相似文献   

19.
语言犹如鲜花,只有让它在文章这个肥沃的土地里悄然绽放,才能把文章衬托得更加艳丽。那么,如何让语言之花悄然绽放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形象化语言的形象化是说当一个事物既可以用抽象的叙述表达,也可以用形象的描写表明时,我们应该采用后一种方式,这样词语自然就生动起来了。如2006年高考浙江一考生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的优秀之作《让心情打一个盹》:  相似文献   

20.
美不胜收的花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生命韵律和动态美感令人振奋、催人奋进。那千姿百态、娇艳动人的花朵馨香醉人、典雅高贵,招人喜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美好和无尽的遐想。人们将自己的美好情感寄语花朵,于是就有了花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