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吐鲁番等文献中《千字文》《尚想黄绮帖》《兰亭序》写本的大量留存,是唐代重视王羲之书法以及习字教育兴盛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原文化西渐的体现。这三种书帖的习字常常出现在同一写本中,说明三者的学习时间相近,可能构成了习字教材的组合,反映了当时的习字教育制度。三者的习字步骤相同,都是先顺朱,再临帖。不过通过三者的性质及写本的书写情况,可知《千字文》的学习时间在前,《尚想黄绮帖》《兰亭序》依次后之。  相似文献   

2.
品读     
<正>士人于字法,若少加临池之勤,则点画便有位置,无面墙信手之愧。前人作字焕然可观者,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学臆断,悉扫去之。因念字之为用大矣哉!于精笔佳纸,遣数十言,致意千里,孰不改现存叹赏之心!——宋·赵构《翰墨志》任何成熟的艺术种类都离不开精湛的表现技巧,书法也是如此。宋高宗赵构认为想把字写得美观、不草率,只需要稍加临写,  相似文献   

3.
张敬夫①尝言:“平生所见王荆公②书,皆如大忙中写,不知公安得有如许③忙事。”此虽戏言,然实切中其病。今观此卷④,因省⑤平日得见韩公书迹,虽与亲戚卑幼,亦皆端严谨重,略与此同,未尝一笔作行草势。盖其胸中安静详密,雍容和豫⑥,故无顷刻忙时,亦无纤芥⑦忙意,与荆公之躁扰急迫正相反也。书札细事,而于人之德性其相关有如此者。熹于是窃有警焉⑧,因识其语于左方⑨。庆元辛巳⑩十月庚辰,朱熹。(选自《朱文公文集》卷八十四)【注释】①张敬夫——张轼,南宋理学家,与作者关系密切。②王荆公——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③如许——这么多。…  相似文献   

4.
(一)克①勤于邦②,克俭于家,不自满假③。—《书·大禹谟》[注释]①克:能,能够。②邦:国。③满假:满,自满。假,大,夸功。[译文]为国家做事能够勤勤恳恳,治理家庭能够节俭,而不自满,不夸功。[简评]能够这样要求自己的人,是值得称道的。(二)大丈夫①宁可玉碎②,不能瓦全③。——《北齐书》载元景皓语[注释]①大丈夫:男子一种自豪的称谓。②玉碎:这里是比喻义,比喻为保持气节而牺牲。③瓦全:这里是比喻义,比喻没有气节,苟且偷生。  相似文献   

5.
习字心得     
提起书法二字,很多人会说,不就是写字吗,不瞒您说,以前我也这样认为,但自从跟随景舜逸老师习字以来,我对书法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书法是一门艺术,通过长时间临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且书法和礼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我反复临写《曹全碑》时,发现帖中每个字的一点、一画之间,和它整个字的结  相似文献   

6.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jù)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改写)【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相似文献   

7.
咏周瑜     
家乡庐江建成周瑜墓园,谨赋小诗,咏赞先贤。英才盖世美姿貌①,曾佐伯符勇拓疆②。大纛频挥铁马劲③,小乔初嫁锦琴香④。火烧赤壁三分定⑤,剑指江陵六郡强⑥。青史遍观年少将,风流千古数周郎。[注]①《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长壮有姿貌。"孙权论周瑜云:"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②伯符:孙策,少与周瑜为友。周瑜辅佐其开创江东基业,极受倚重。③周瑜为东吴大将,屡次率兵出征,  相似文献   

8.
正俞和(1307-1382),字子中,号紫芝生,暮年称紫芝老人,浙江桐庐人,诗人、书法家,隐居不仕。他擅长行草、章草、篆、隶、楷诸体,皆精到而文气,书法代表作有《临乐毅论》《行书诗卷》《千字文篆隶册》《临定武兰亭》《次韵答朱仲义见赠》等。元代的书法,基本上笼罩在赵孟"用笔千古不易"的复古大旗下,书风也大多效仿赵孟,俞和的书法也是如此。与其他书家相比,俞和的行草书可以乱真赵孟,落赵款后,不仔细比对是不容易发现  相似文献   

9.
正熊先成书友此作节录《千字文》内容。就书法来看,作者师法文征明,用笔比较精到,而且能够注重墨色变化,几处枯笔使全作的虚实变化较为丰富。结体以平正为主,章法较为和谐。需要说明的是,文征明的书法以平正为主,行与行之间以及一行上下之间都以端庄平正的感觉串联一体,极少摇曳摆动。而此作第二行"易"与"攸畏"之间略显脱节,上下衔接生硬,希望作者多看多  相似文献   

10.
《千字文》是一本简单的蒙学读物,但古代很多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千字文》。历史上有的书法家甚至用毕生的精力来创作一部能流传千古的《千字文》书法作品,这种文化现象可以称之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千字文"现象。历代大家竞书《千字文》基本上是在继承前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守正出新",促进了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播,同时也促进了《千字文》的传播,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使得文与书法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1.
廉颇思赵原文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压④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相似文献   

12.
永欣寺始建于梁陈时(502 589),原址在湖州青塘门外,宋以后曾改名永福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后废圮。陈隋间,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曾在永欣寺习字数十年。他书写的《真草千字文》,书体法度严谨,笔力遒劲,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唐宋以来,初学书法者常以此作为临摹范本。所以,永欣寺不同于一般寺院,为海内外史学家所重视,在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3.
郢书燕说     
郢人~①有遗~②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③"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④之,曰:"举烛者,尚明~⑤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⑥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郢(ying):春秋时楚国都城。郢人,指楚国人。②遗(wei):送交。③误书:指书信上误写了"举烛"两字。④说:解释。⑤尚明:崇尚明察。⑥白:禀告。阿紫译读有个楚国人夜里要写一封送交燕国丞相的信,觉得烛光昏暗,就对持烛的人说"举烛",因为明烛高照,才看得清楚。结果他不觉竟把"举烛"二字误写在信上了。收到  相似文献   

14.
一、单项选择肠 1.汉代传《诗经》共有四家,称为古文诗学的是 ①齐之辕固②鲁之巾培③燕之韩要 ④赵之毛袭 2.先秦诸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①孟子②庄子③荀子④韩非孔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是 〔D《左传》②《战国策》③《史记》 ④《汉书》 4.《报任少卿书》的作者是 ①左丘明②张衡③司马迁①班 固 5,刘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①曹植②王架③张琳④刘祯 6.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 ①讽刺小说②传奇小说⑧志怪小说 ①轶事小说 7.被后者喻为一七绝圣手”的诗人是 ①李白(客王维③刘禹锡①王昌 龄 8.《送李愿归盘谷序》…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文言文中有许多数词,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现做总结如下:一、表基数。一种是名词前直接加数词,一种是数词前用“有”字。①秦阳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与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③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④夫五人之死,去分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张溥《五人墓碑记》)⑤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王恐其害之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二、表序数①公瞿…  相似文献   

16.
开心果     
书 趣(①—④)【作者:崔玉滨】①写长篇小说②看小小说③吃精神食粮④看惊险小说求救 【作者:邸天行】妈妈,爸爸帮警察叔叔做好事 【作者:刘海波】祥林嫂寻子 【作者:宋旭升】本期漫画选自《漫画月刊》,请作者见刊后速与本刊联系开心果  相似文献   

17.
草书     
汉代简牍中,有的隶书简略草率,可以说已是草书的开端。西汉元帝时史游(生卒年不详)编的一部教儿童习字的书《急就章》(原名《急就篇》),字体是由隶书简约草化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品读     
<正>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宋·姜夔《续书谱》自古以来,学习书法第一步自然是临摹,书法技法的精进更需遍临诸家,如王铎的临作就占据了其存世可靠作品总量的四分之一。姜白石则一语道破临与摹的奥  相似文献   

19.
“归痴”     
昆山归庄先生,狂士①也。家贫甚,扉·破至不可合,椅败至不可坐,则俱以纬萧②缚之,遂·书其匾③曰结绳而治④。然常与妻饮酒赋诗于其中。又除夕尝署其门△云:一△枪戳出穷鬼去,双钩搭进富神来。其不经⑤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王充传 (南朝·宋]范晔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①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②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