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燕飞 《考试周刊》2010,(20):24-25
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对诗歌的意境有过深刻的分析与总结,都指出了中国古代诗歌讲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一重要特征。本文从中国古代诗歌在表达上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以及读者对空白的艺术感知能力来分析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意境理论的生成及古诗意境赏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古代意境理论源远流长,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超旷空灵、含蓄蕴藉的艺术特点,它蕴含于中国古代诗歌之中,是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李斌 《现代语文》2013,(4):84-86
中国古代蔚为壮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代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而古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了相当的比重,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共有古代诗歌38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的第六条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宝藏中的瑰宝,英译中国古代诗歌要注意保持原诗和译诗之间的细节真实、社会真实和艺术真实。通过这三者完美、和谐地统一,把中国古代诗歌展现给世界。  相似文献   

5.
东方美学的神髓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创造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美学追求,其创作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独特审美观照。这一在东方文化革新运动中没落的诗学诉求,却在美国的新诗运动中又一次被激活,完成了诗歌在本源意义上的一次对传统的复兴。意象派创始人庞德在现代中国的诗歌创作中,找寻到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的原始因子。西方“意象派”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借鉴彰显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渗与共融,也体现了传统资源对于构建现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诗歌广告是中国古代诸多广告表现形式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在诗歌中提及广告现象以及用诗歌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宣传商品和服务的特色是中国古代诗歌广告的两种基本形式.中国 古代诗歌广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性歌曲是以古代诗歌为基础的,在演唱古代诗歌艺术性歌曲的时候,除了要注重歌唱的技术和歌曲的意境之外,还应该注重古代诗歌自身的韵律和节奏,要把古代诗歌本来的味道演绎出来。声乐老师可以把古代诗歌的欣赏融入音乐教学当中,让学生领悟古代诗歌艺术性歌曲所蕴含的意境、情感和文化,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情感体验和歌唱能力。  相似文献   

8.
席慕容的诗歌之所以能够获得广大读者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继承。这种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遵循以情为中心的表现原则;二、采用中国古代诗歌的技法;三、追求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高三一节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炼字艺术。为解决学生古代诗歌阅读积累的量不够、读不懂诗歌的问题,教师向学生发放诗歌鉴赏阅读材料。教师选取了一些内容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作品。鉴赏内容深入浅出,很适合学生,所以学生看得很仔细。学生读完材料后,教师请学生就所读材料上的诗歌任举一例谈谈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  相似文献   

10.
论"意"与"境"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意境——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做过论述,今人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被它所囿。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发端,结合中国古代的美学理论,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代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人的诗歌创作,诗歌鉴赏和诗歌审美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正是本文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与中国诗歌有着相同的意境美,通过阐述中国诗歌意境、中国画意境以及与中西方绘画进行对比后,说明意境特性,展示中国诗歌与绘画的意境交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理论基础之上,邓以蛰充分汲取了西方美学理论尤其是黑格尔的艺术美学思想来观照中国的传统艺术,从而在艺术本质观、艺术方法论上实现了中国现代艺术理论的超越并且建构了富有本土话语特色的艺术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的艺术意象理论基本上是传统的艺术意象理论的发展和延伸,而中国现代的艺术形象理论则首先是“拿来主义”传释行为的结果,其后才是作为“舶来物”的西方艺术形象理论与中国传统的艺术意象理论在相互映照、相互渗透中“中国化”过程的呈现。由于艺术意象理论汲取了艺术形象说的合理内核,今日艺术理论的发展正在展露出这样一种趋趋势:经过现代阐释的艺术意象理论将取代舶来的艺术形象理论。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这一关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也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可以说,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相似文献   

15.
吴怀民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4):113-115,119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书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论述了中国书法之所以产生意境的原因;阐述了中国书法意境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当前书坛在创作上由于受展览影响而缺乏意境的现象进行反思,提醒人们在书法创作中要重视营造意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对美的表现方式入手,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易理的思想,分析了中国画的意境与神韵的特点、阐述了中国画境界美的形成和构成方式,提出了接触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灵感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笔墨传统 ,是近百年来中国美术讨论与实践的热点。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 ,无论是历史 ,还是现代 ,它都用自身的造型、写意、表趣等审美形态 ,在不同历史时期释放着自身特有的魅力。当下对它的讨论 ,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海外中国艺术家可谓众多,艺术领域涉及架上绘画、装置、雕塑等诸多艺术门类,其地位与艺术影响力与日俱增。对赵无极、朱德群、刘国松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关于“中西艺术”之间的价值认定以及汲取,比照应该建立在对中西文化的深层次的研究基础之上。三位艺术家的艺术取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就个体而言,其艺术思想及其艺术表现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个体的思想以及表现的差异性,也为我们分析三者作品的艺术价值提供了比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符号及艺术符号入手,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中的主要元素与符号和艺术符号的关系,以及将它们进一步符号化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论述了运用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力图将中国传统的艺术符号进一步符号化,为中国现代的室内设计提供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的思考方向,使中国现代室内设计更具民族性、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直接同用墨、留白联系在一起。对通幅皆灵的艺术效果的探讨,会有助于中国画创作和欣赏中对画中之白的自觉审美。空白美的艺术价值及其形式况味的解读,是本文探研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