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知识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价值观是价值观领域的新命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知识价值观的涵义,它是实践主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知识价值观的基本成分包括知识价值目标、知识价值手段和知识价值评价三个方面并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个别差异性等特征。知识价值观是一个多维度、多侧面的系统,可以根据知识的属性、知识在教育中的价值、知识促进人的发展等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莉 《职教论坛》2001,(7):43-43
一、教育学生认识学习是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通过调查发现,中专生之所以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学的知识将来没有用;二是有的学生以为进了中专就等于将来有了工作保障;三是有的学生认为学与不学、学好与学不好出路都一样。由此可见,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学习与个体生存的重要关系。首先,我们应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人的生活方式极为复杂,固定不变的本能行为最少。人类行为的绝大部分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在人类个体生活中的作用也就必然…  相似文献   

3.
<正>人具有双重存在,即自然存在和精神存在。自然存在是生命的实体性存在,精神存在则是人的意义性存在。教育是关照人的生命和精神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这种关照即"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裴斯泰洛齐)。而当下教育对人的关照却失去了"全面和谐"的本然要求,演变成重"知识化生存"轻"意义化生存"的不良倾向,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知识化生存"是以知识学习为本位和目的的一种教育实践。"知识化生存"的学习将知识当成目的本身,人被当成了获取知识的工具;重视知识的获取和占有,疏于对意义的探求和心灵的关照,剥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知识价值观及其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自编的《大学生知识价值观调查表》,对1843名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反映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知识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借鉴西方的价值观教育的经验,根据我国大学生知识价值观的发展特征,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知识价值观的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知识教育价值观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知识教育价值观的探讨王坤庆关键词教育价值,知识教育价值观所谓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可理解为是借助知识的传授,将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内化为新生一代的文化心理素质,并通过操作和训练,去养成受教育者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可以说,离开了知...  相似文献   

6.
以京族及毛南族34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描述、对比该民族中学生的知识价值观现状,研究发现:社会发展潮流、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是影响京族、毛南族中学生知识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在跨文化背景下,应恰当定位知识价值观教育的目标,选择恰当的知识价值观教育方法,丰富知识获取的途径,重視闲暇教育的作用,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学领域,“生成”理念是一种崇尚回归生活世界的思维方式,主张教育是通过引导学习来促进人的自我生成的实践活动(即从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升到态度、观念和价值观的生成,从知识的习得上升到社会生存实践),使个体走向社会化、成熟化。它打破了预成性思维统治下教育的诸多局限和束缚,还原了教育的本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现今,人以知识是否有用为主要衡量标准,是以功利主义为导向的知识价值观,在这样的知识价值观引领下人的发展处于盲从的不自由状态。教育何为?从教育哲学的视野出发,教育首先应以树立人的正确的知识价值观为目的,然后人在正确知识价值观的引导下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教育价值观方面,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追求的是个体智力的优异性和学问的卓越性,因而很容易成为一种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封闭的、自我积累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掌握了牢固的数学知识和熟练的解题技能,而缺乏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解决身边事物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在知识能力上积累的多,发展的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主体性教育讨论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观的重构。主体性教育的讨论,围绕教育实践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试图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观转变为更加重视个体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化、和谐组合。  相似文献   

11.
生存论哲学指导下的"人之生存"要求教育必须摆脱工具性、功利性的异化现象,摆脱社会、政治、经济的奴役,注重人的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生成性,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与生命个体的融合,使教育真正由人之生存中的"谋生"手段变为引导人"乐生"的一种方式。"人之生存"语境下的教育目标是受教育者,即教育的发生与作用都应从促进作为生存个体的人的发展这一目的出发,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发展或者其他附加功能的实现。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回归其应然状态,并且不论在何种社会中都能发挥其作用———即促使个体由自然走向自觉自由,成为创造性的存在,成为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是新课程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当然也就谈不上对蕴涵在历史知识中丰富的价值观的挖掘和提炼,加以对考试、分数的在意,更导致教学目标被简化为知识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知识学习和精神构建产生了质的断裂,价值观教育也就被搁置或者沦落为标签了。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一定社会、阶级依据其价值目标和标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影响,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活动.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可能性源于人的未完成性和创造性,以及社会对人的先在性和人与社会的不可分性,其现实可能性则在于价值观教育既是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知识蕴涵着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育智价值、育德价值、育美价值等。它们以不同方式存在于同一知识之中。不同类型的知识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个体精神乃至身体的发展。确立多维、互补的知识价值观对于构建平衡、协调的课程体系。挖掘知识多方面的潜在价值。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思想制约和影响着教育实践和教育行为.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的核心.为了创造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建立新的基础教育价值观势在必行.本文从教育功能的变化、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角度对教育价值观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新的基础教育价值观应该定位在创新性上,并认为创新性是当今基础教育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协调平衡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时代的要求。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是一种系统地组织传授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活动,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经。它的功能一是通过这种手段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二是通过这个重要环节,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应该看到,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蚌埠市4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生存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蚌埠市大学生生存教育发展比较薄弱,也反映出高校体育教育中生存教育的缺失.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生存教育,将高校公共体育课与生存教育知识相结合,构建大学生生存教育模式,寓生存教育于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现代知识客观性以及建立其上的教育行为的批判和反思,这种教育价值观受到质疑,现代教育跨向新的转型期。其一,在教育价值追求上,从追求教育的工具价值转向重视教育的人本价值,在寻求通过教育使人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同时,强化教育对个体生命和文化提升的意义;其二,在人的发展上,从追求以知识记忆与应用为标志的外在发展转向以知识判断和批判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强调知识的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个合理的教学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环节组成。在教学情节中,围绕知识媒介,生成了一个知识逻辑结构、情感价值结构和机体结构等三位一体的智慧和合体。审美情操是这一智慧和合体的最高境界和自觉追求,它表现为受过教育的个体在生存实践中对自身及其行为本身的自觉美化。在个体的生存智慧中,新习得的知识并不是知识教育的最终结果,它已经被充分地有机化了,既成为个体知识有机体的一部分,同时又成为整个身体机体的有机组成元素。  相似文献   

20.
薛文平 《中国德育》2004,(11):43-45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新的课程标准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的发展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动态,强调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统一;在课程要求上,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交往,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如何根据新课程目标,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