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元培这样解释美育:"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蔡元培的美育思想至今对学校美育仍有重要启示,如确立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美育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发展,通过美育认识人生价值等。一、蔡元培的美育思想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历任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在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关于美育的理论和实践,是他的教育思  相似文献   

2.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足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创美育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美育下了一个较碉全的定义:“人人都有感情,但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取决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发现周围世界的美、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知识、意志、情感。知识是科学研究的范畴,意志是伦理学研究的范畴,情感是美学和美育研究的范畴。知、情、意分别以追求真、美、善为目的。美育在于陶养人的感情,给人类伟大而高尚的行为提供足够的精神推动力。他认为实体世界的幸福才是永恒的、最终的幸福。美育是进入实体世界的津梁。美育就是情感教育,美是以其普遍性和超脱性而起到陶养感情的作用的。宗教虽有情感抚慰作用,但它有弊端,所以应以美育代之。美育通过陶养感情.破除人我之见,超越利害观念,而使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韩佳亮 《山东教育》2007,(11):20-21
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简称为美育。它和通常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关于审美教育的思想和实施,占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美学家都作了论述并用于实践活动中。近代教育史上,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教育文选·美育》)新中国的教育注重了继承与发扬,[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美育则是美与教育的有机渗透、融合而产生的。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用美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实际上,在古代虽然尚未提出美育的概念和体系,但是,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却早已存在,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孔子、荀子等,  相似文献   

6.
成旭梅 《师道》2023,(3):25-27
<正>何为美育?言说不一而足,近现代学界比较允和的表述约为蔡元培先生于1912年2月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所言之“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及先生于1917年4月于《以美育代宗教说》中所言之“盖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蔡先生认为纯粹的美育,能陶养感情,建构高尚纯洁之习性,使人超越人我之见,渐灭私利之心,树立美好之人生观、世界观。据此,就实现教育内审美,提具三个关键词:他者、秩序、自由。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蔡元培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具体地说,美育是在一定的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之下,以美的事物为材料和工具,通过审美活动来激发和强化人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是美的艺术,美也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美育之父"蔡元培是近代第一个系统的在德智体外,倡导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他对美育做了如下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  相似文献   

9.
李红霞 《辅导员》2010,(14):98-98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要全面发展,美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蔡元培先生也在其《教育文选》中提到:"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而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辽宁教育》2012,(12):46-47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诚然,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功利;可以去掉恶习,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从而美化人生。近年来,我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校园文化已经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1.
杨瑞娟 《教育艺术》2008,(10):26-26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也。学校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现实或艺术中美的因素,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并帮助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和创造美。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功能。美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对美的感知或感动的过程。情感的陶养,就是要防止卑鄙的东西腐蚀人们美好的情感;另一方面用关的事物对人们进行情感教育。学校只有正确认识美的特征与美育的宗旨,深入把握美育的特点、规律和功能,才能在实践中正确施行美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好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凯洛夫  相似文献   

14.
美育既是审美和美感的教育,又是培养学生理解美、爱美、创造美的教育;同时还包括了学生心灵美的培养。美育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是历代教育学家所首肯的。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首先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  相似文献   

15.
谈以美育人     
美育是教育学与美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当然还包括了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教学论等学科的因素。美育理论一经形成 ,教育学和美学就不再相互游离 ,如果美学的对象是艺术 ,那美育就应当是艺术教育 ,或者主要是艺术教育 ;如果美学的对象是美 ,美育就应是审美教育 ,是美的规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体现。美育的主要任务 ,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艺术教育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从美育途径来看 ,包括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和家庭美育等 ;就美育的方法而言 ,有感情培养、艺术陶冶、环境影响、理…  相似文献   

16.
学校美育谈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是关系到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组织生活并实现自身美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认为美育有“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其本身因而美化”的作用。我国现代美学家、现代美学的倡导者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有“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油此可见,中外哲人,教育家,历来对美育都是非常重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美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一方面为美育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出现了审美教育中的新问题。不少青年学生由于…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美育呢?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利用一切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德育、智育、体育中的审美因素等)对人进行的教育。概括而言,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  相似文献   

18.
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美育就是情感教育,其作用在陶养人的感情,使人的情感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美育对人能发生作用在于关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美育还能够弥补科学的概念性、抽象性、机械性,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美育具有自由性、进步性、普及性,能给人的情感以抚慰,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类以温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浅议美育对幼儿自身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简称美育。审美教育是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并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一、对幼儿美育的陶养,有利于其自我认同感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 自信心的建立是建树世界观的最基本的情感品质。目前幼儿园的许多“规矩”,造成偏重认知而忽视情感的教育状况,容易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对儿童道德成长形成了部分负面影响。要强化幼儿的审美教育,也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以及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