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中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名地之一,曾长期以重要的军事、经济、政治地位而屡载史册。唐宋时期,汉中作为川陕交通要冲和山南重镇兴无府所在地,地理位置尤显重要。这一时期文人学士经留汉中者颇多,著名诗人沈(亻全)期,王勃、岑参、刘禹锡、元稹、杜甫、李商隐、郑谷、石介、文同、陆游、汪元量等都曾涉足汉中并留下诗篇;有的诗人虽未到过汉中却也有过汉中题咏,如李白、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都有诗提及汉中。尽管这些有关汉中的诗歌较为零散,且多系诗人一时一地所见所闻感慨系之,  相似文献   

2.
曹、刘汉中争夺战,刘备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一是刘备集团比曹操更重视汉中;二是刘备能集中全力争夺汉中,曹操则难以做到;三是刘备集团占有地利优势;四是在汉中,刘备集团的将帅比曹军优秀;五是刘备在汉中的作战方略正确。汉中争夺战的胜利,开启了刘备事业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3.
汉中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产粮地区。〈华阳国志·汉中志》赞誉汉中“厥壤沃美,赋贡所出,略侔三蜀”。繁荣的经济,重要的战略地位,引起了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重视。宋金对峙时期,汉中又成为南宋西北边防的军事重镇。汉中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军食民用,关系南来秦岭防线的安危,因而倍受重视。一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张浚任川陕宣抚处置使,至兴元府(今陕西省汉中市)。据《续资治通鉴·来纪一百六》载,张浚上奏日:“汉中实天下形势之地,号令中原,必…  相似文献   

4.
胸有成竹     
<正>古代有个画家叫文同。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啊,文同很喜欢竹子,以至于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都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情  相似文献   

5.
传世名画     
<正>此图是仅次于徐熙《雪竹图》的一件墨竹杰作。元代的画家有许多人追踪文同的画派,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墨竹画,但没有一件可与之相提并论的。文同虽是  相似文献   

6.
文同与苏轼属于亦亲亦师亦友的关系,因而交非泛泛。文同在为人处世及绘画方面对苏轼有很深的影响,苏轼对这位兄长充满了崇敬之情。苏轼的文学理论和书画创作从文同处得益不少。  相似文献   

7.
文同(字与可)诗文中“的子平”当为苏轼,确是因为党祸未除的原因使然;而苏钧也确有其人。但不能混淆了两者的关系“,子平”为苏轼说,应该仅仅限于文同的诗文中,而在苏轼和黄庭坚诗文中涉及的苏子平则可能是指苏钧。  相似文献   

8.
汉中是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进出汉中成为汉初功臣最自豪的人生经历和最耀眼的政治资本;汉中是西汉经济的起飞之地,是西汉走向繁荣富强的经济基地,长期保持着在全国领先的经济地位;汉中贡献给了中华民族一个美好而又吉祥的名称——“汉”,汉朝、汉族等名称来源于汉中,以张骞为代表的汉中杰出人才格外引人注目,司马迁有一定的汉中情结。总之,汉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西汉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汉中作为三国鼎立的战略支点,对三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赤壁之战前,汉中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隆中对策>是各方对汉中战略地位认识的升华总结;赤壁之战后,汉中是各方争夺的焦点,汉中归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地理基础;赤壁之战前后,汉中是西汉遗产继承的焦点,刘邦的统一战略和文化遗产对蜀汉有直接影响;赤壁之战后,汉中是三方人才汇聚的焦点,诸葛亮北伐期间,进一步提升了汉中的文化地位;赤壁之战前后,汉中是民族宗教文化的焦点,张鲁在汉中创立的五斗米道,标志着中国道教的产生.总之,汉中是无可争辩的三国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凝结了汉中地区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她走过了汉中郡、兴元府、汉中府和汉中道等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两千余年的古老历史。要加快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突出汉中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山水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