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法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语言的表达与表现内容的之间内在联系,语言之间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既有语言的构造方面的原因,又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要素的影响有关,本文着眼于语言与民族性,思维方式,语言心理等文化要素的相互关系,结合大量的语言材料,揭示日语拒绝表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拒绝言语行为已越来越被学者们所关注,因为它在言语交际中最能威胁人的面子。由于中英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英汉语言之间拒绝言语策略的选择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拒绝言语行为交际风格。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这种交际风格上的差异也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以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为先导,以语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4.
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设计"面子"问题的行为.在不同的语言中,拒绝言语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交际风格上的差异,实质上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本文通过对日语和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实施方式的对比,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大学生对拒绝行为的态度及倾向后发现,虽然大学生们并不认为拒绝一定是不礼貌的,但多数大学生仍然存在拒绝他人的困扰.而分析模拟具体的拒绝场景所得的结果后发现,相较于直接拒绝,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间接拒绝;在面对异性或关系不那么亲密的请求者时,有更多大学生会使用直接拒绝策略.大学生群体进行间接拒绝时,较少使用指责策略和暗示策略,而对同情策略和回避策略的选用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美剧《绝望主妇》中的拒绝言语行为,探讨制约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策略的因素,即实施者的年龄、起始语、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进而得出结论:在对他人进行拒绝时,美国人使用直接拒绝与间接拒绝策略的情况具有相似性,但是比较倾向于使用间接拒绝策略,同时美国人的拒绝言语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权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与他人的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到拒绝言语行为,但是为了达到礼貌的效果,人们都会通过委婉、含蓄、间接的方式去拒绝对方。论文基于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理论,深入分析了《武林外传》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和拒绝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言迁移是语言研究者探讨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研究;社会框架是产生于社会文化的内容,一个框架在与另一个框架交际过程中,会表现出社会文化差异。将王绍斌,李玮的语用迁移实证研究收集到的数据结果作为样本,从拒绝言语行为入手探讨语言迁移折射的中西方文化框架差异及其成因,获取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性别研究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Brown&Levison等人的礼貌理论为依据,采用Blum-Kulka等学者的DCT语篇补全测试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拒绝"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在社会中使用非常普遍,因为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合作性"经常会影响到正常的人际关系,所以要注意这一言语行为的策略性使用。考虑到拒绝言语策略的特定功能,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拒绝求婚"和《水浒传》里"拒绝美差"的话白,探讨不同的人际社会的拒绝言语行为的拒绝策略;同时注意到,如果交际双方关系紧密,则可以忽略考虑听者的面子。无论交际双方的面子是否受到威胁,都很有必要自觉地使用拒绝策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礼貌理论与面子观,以"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形式,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辅助语调控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性别、英语水平等维度对英语学习者的拒绝语辅助策略的选择都有一定影响。最后,文章就其原因做了实质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略回顾了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拒绝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对中英商业购物中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开展对比分析。本文试图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此进行描述分析,发现中英语言中商业购物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的制约条件排序不同,从而导致其采取策略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3.
潘凡 《培训与研究》2009,26(1):24-26
本文概略回顾了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拒绝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对中英商业购物中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开展对比分析。本文试图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此进行描述分析,发现中英语言中商业购物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的制约条件排序不同,从而导致其采取策略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4.
曹永梅 《海外英语》2011,(4):230+232
该文对二语为英语的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拒绝时所产生的语用迁移进行了实证性的考察。结果表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进行拒绝时存在着明显的语用迁移现象,但这种现象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5.
原型范畴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施为性言语行为中重要的一种言语行为之一,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并表现出原型结构。试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旨在通过中英文拒绝言语的实例对拒绝言语行为的范畴框架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拒绝言语行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在与人交际时,特别重视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语言上,日语表达的暧昧性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而拒绝行为是一种威胁到对方面子的行为,因此在进行拒绝表达时,日本人更喜欢采用模糊、暧昧的表达方式。在拒绝表达中,副词的灵活运用,使语言表达更加意味深远、委婉含蓄。  相似文献   

17.
国内“拒绝”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国内学者在"拒绝"语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定进展.从"拒绝"语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国内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分析并讨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国内学者在“拒绝”语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定进展。从“拒绝”语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国内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分析并讨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谈言语交际中拒绝语义的表达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拒绝是人际交往中的逆势状态。直接拒绝,但能提供建议或原因,就不会伤及对方面子;转移话题,回避对方的请求,也可维护对方的面子;以威胁负面面子的言语,劝说对方放弃计划中的不合理行为。学习并正确运用拒绝语义的表达技巧,是保全双方面子、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索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分别用母语(中文)和外语(英语)在拒绝邀请、请求、提议和建议时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以及差异。武汉某知名高校英语专业大二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参与了调查研究。基于其选择性话语填充和半结构式访谈所获得的实验数据,以交谈双方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为变量,本文进一步探究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表现出的母语语用迁移现象。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在用中文和英文的拒绝言语行为中存在明显的相似性,访谈资料显示这是由于特定的中国社会文化影响了其在用英语进行拒绝言语行为时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从而进一步确认了中国英语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