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张报纸,即使只有一两篇新闻“失实”,也会损害它在读者中的信誉,一个记者或通讯员一两次疏忽大意,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名誉受损。羊年除夕前,我社收到一篇来稿,内容记一个村民买回“三步倒”,准备毒狗食肉,结果被家人误食,一死二伤。这无疑是一则有价值的社会新闻。值班编辑因作者是位老通讯员,便及时编发。  相似文献   

2.
重要职责 义不容辞 报纸一定要有一点批评,而且应该是有影响的批评,这是党报及党报记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又是党和政府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张党报如果没有批评,就显得平淡,没有波澜,没有棱角。作为党报,对社会经济工作和生活中玩忽职守、置人民利益于不顾的官僚主义,对造成人  相似文献   

3.
1986年1月9日,《常州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大胆改革无所惧,百折不挠求胜利》,介绍常州电机总厂厂长韩听本在错误和挫折面前,总结经验,坚持改革,继续奋进的事迹,同时发表了《大智大勇搞改革》的评论员文章,版面上构成了鼓励坚持改革的强烈气氛,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常州市厂长工作研究会会长、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厂长杨维书多次说道:“这篇报道实事求是,批评中肯,撑了改革者的腰。”  相似文献   

4.
1986年10月16日《新疆日报》三版头题刊登了本台记者梁松采写的一篇通讯。这篇通讯报道了3月4日一辆汽车在乌伊公路上遭遇车祸,酿成两人死亡、四人重伤的惨剧后,乘车路过现场的石河子市供销社土产公司四名领导干部下车看了看,却丢下伤员驱车而去。记者批评了这种见死不救的错误行为。见死不救的既成事实已经令人气愤,更使人难以容忍的是,见死不救者竟采取种种卑劣手段,阻挠批评报道的发表。  相似文献   

5.
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敢讲真话,要对党和人民负责。有了这种思想和信念,就会不怕担风险,敢于冒风险,从而写出高质量和有价值的报道来。我是《中国建材报》特约记者,曾担任耀县水泥厂《水泥报人总编辑。1994年,我写的《法律怎能苍白无力?》(刊登于1994年4月8日《中国建材报》一版头条),说出了企业和厂长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引发了《中国建材报》为时半年的反“三乱”系列报道,并得到朱港基副总理和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的肯定和支持。我本人虽遭打击报复,心理压力不堪重负,但我至今无悔。当前企业处于…  相似文献   

6.
7.
批评是不是一定就要疾言厉色?显然不是。那么新闻报道中,批评报道如何表达立场?如何在倾向性明确的情况下做到客观真实?尽量核实、尽可能给被批评者说话的机会、尽量在表达上客观准确……这些的确重要,但是如果把被批评的事实像讲故事一样,不加任何评论却有选择地讲出来,效果也  相似文献   

8.
(一) 最近读到一篇书评,是关于《图书馆工作概要》一书的(见《黑龙江图书馆》1981年6月第1—2期合刊)。我也看过这本书,它确是一本简明的较好的图书馆学基础知识书。读了书评,又有所启发.只是感到书评中的某些说法,正是对此书大加赞赏的地方,而并不符合原书的本意。如书评认为,此书是“比较‘新’的”,“新”的“最明显的一点”,  相似文献   

9.
小王是刚分来我们报社当记者的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很崇拜鲁迅,十分爱读鲁迅的文章,同时练得一手犀利的好文笔,在当地颇有名气。近日我省一家单位与外商合资办厂。可这家单位刚接到外商的投资,几名主事领导就到省里一家最豪华的餐厅大吃大喝。小王知道后非常气愤,当即写了篇批评稿。稿子登出后,指责、扯皮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从有关部门打来编辑部,弄得大家招架不住。于是,总编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 一个人认为自己做的事很正确而偏偏又受到批评,心情是难以平静的。小王想不通,决定找总编评理。于是,两人展开了一场对话。 小王:你对鲁迅评价如何? 总编:众所周知,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文章和人一样得到了人民的肯定。 小王:我们可不可以向他学习? 总编:不仅可以向他学习,而且应该向他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他的硬骨头精神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小王:难道不应该象鲁迅那样揭露黑暗?  相似文献   

10.
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最近在谈如何改进人民日报工作时说:记者应该采写评论性新闻。如何写好评论性新闻问题,很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评论性新闻,报上登过不少,但总的说来,并不多,给人们以深刻印象的更少。1982年7月29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江西赣州地区大包干责任制显示出巨大优越性》的报道,我认为,这是一篇针对性比较强、说服力也比较强的评论性新闻。我国农村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时候,阻力是相当大的。观望的、怀疑的、反对的,都有。应该说,这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属于认识问题。要扭转他们的思  相似文献   

11.
12.
“煤饼新闻”是一篇触及社会生活的批评报道。它既体现了党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心上的优良传统,又为报纸如何眼睛向下,关心群众的生活,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多次在大小会议上称赞这篇报道好,关心和帮助群众就要努力从这些具体问题抓起。不少读者来信反映,这是报纸通过舆论的力量为上海几百万居民办了一件好事,提出~(?)如  相似文献   

13.
剑指县委书记的批评报道时间推回到20年前.1988年,我在山西雁北一家新闻单位担任新闻部主任.有一天,接到群众报料说A县新盖的几栋楼房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大风把围墙都刮倒了.  相似文献   

14.
15.
有一种观点认为,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就是指批评性报道,衡量媒介是否具备或在多大程度上具备舆论监督功能,主要看前者有没有直接批评什么或批评性报道和言论有多少。笔者以为,这种观点犯了以偏概全,对舆论监督作简单化理解的错误。所谓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这里尤指新闻从业人员)在了解相关社会事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现象。舆论监督的涵义有“参加”、“影响”、“威慑”、“制衡”和‘’批评”等,其核心是“威慑”和“制衡”。显然,把单纯的“批评”视为…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1日,我采写的批评报道《黄岩热电厂锅炉故障供汽‘打摆子’黄罐集团出口桔罐难产火烧眉毛》在报上刊登后,引起了较强的社会反响,台州日报就这一问题,连续发表了六篇跟踪报道,促使有关部门不但解决了供汽问题,确保了桔罐顺利生产,还促使久拖未决的热电厂三期工程于今年1月11日动工。最后,我以一篇《热电厂保证供汽,桔罐生产进展顺利》的消息,为这次“供汽”问题的报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7.
音像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愈来愈大,在广播、电视、报刊上涉及音像方而的新闻报道也逐渐多起来。但音像事业政策性较强,有些新闻单位还不太熟悉,因而片面性和违背  相似文献   

18.
先请看马克·吐温的一篇微型小说: 丈夫支出帐单中的一页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  相似文献   

19.
最近,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说:“新闻工作,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学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必修课,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历来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发挥好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作用,也是办好报纸的一条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记者在采访报道中要学会十八般武艺,“发掘”工夫和“开拓”功力,应是其中的两项。发掘,就是从平平常常的动态或扑朔迷离的现象中发现新闻价值,并且挖掘出报道新意来。这就要求记者独具慧眼,即“新闻眼”,善于寻求独特、新鲜而深刻的意境。而记者要有敏锐的“感触进发点”,就必须具有我国古人所提倡的那种“一意求新”精神,“多识前言往行”,即多搜集事例和言论方面的资料,以供采写和研究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