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学习目标】1.在一系列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例题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93~9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圆形纸片(没有圆心)、多媒体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抽象概括、数学思考等能力,进一步发展想象意识和空间观念,感受"好玩的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整体感知"圆"一个小球绕一点转一周形成什么图形?  相似文献   

5.
【课前思考】圆的认识是一节经典老课,很多名师和新秀对此作过精彩演绎,笔者曾在《小学数学教师》上也发表过《圆的认识教学对比与反思》的文章。如今,重上这节课,在浏览了各种版本的教材发现,基本内容没有多大的改变。如何在原先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这就要从研究学生入手。于是笔者在课前对全校3个班125名学生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一】从画圆的角度设计让学生学会画圆是圆的认识这节课的一个目标。从画圆的角度来考虑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就是把画圆不仅是作为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更是当做手段,认识圆的特征的手段。这种设计重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强调学生在画圆的活动中思考与认识圆的特征。主要的教学环节如下:第一个环节:用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圆的特征,能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操作和交流,能说出半径和直径的含义。3.能阐明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4.能用圆规画出指定的圆,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总结出多种画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1.师: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想想,在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教学过程第一板块--画圆引入,形成圆的概念1.自由画圆。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圆规准备好了吗?能用它画一些圆吗?(学生在练习本上自由练习画一些大小不等的圆)2.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关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显多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对传统进行继承,又要不断地创新,不能维旧,也不能盲目崇"新"。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能够发现同一个圆中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感受圆的本质特征。2.通过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等活动,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3.体验圆  相似文献   

11.
预习后的数学课怎样教?预习后的数学课,学生对概念、规则等结论性的知识已经初步了解,那么结论的呈现可以是直截了当;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基础,那么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再是重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经历,那么实验的过程可以适当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能运用圆规熟练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2.在自主猜想、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陈汉川 《快乐阅读》2011,(21):113-11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区里举办赛课活动,赛课内容是"圆的认识"。我翻阅与聆听了有关的教学设计和展示课,发觉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学生不知道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圆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之前已能用圆规在纸上熟练地画圆,因此圆规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节课对学生画圆的指导应该放在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上,而这正是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掌握的基础之上,在了解"为什  相似文献   

15.
课前说课: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前身是《现代小学数学》,《现代小学数学》是在1984年开始使用的一套教材,30年来,都是张天孝老师执笔编写的。始终由一个人执笔编写小学数学教材近30年,这在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历史上或许是绝无仅有的。比较浙教版教材不同时期"圆的认识"的编写特点,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张天孝主编及其团队教学理念的变化过程,为我们更好地编写与使用教材起到积极的作用。一、选取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本文选取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现代小学数学》实验课本、2003年出版的《现代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17.
一、课前慎思"认识周长"是我们熟悉的教学内容,教师们都乐于此课,但对此课的研究,往往是对"周长"的概念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入去挖掘,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除了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还要求能测量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如由规则图形组合成的图形的周长、圆形或杨树叶形的周长,并给出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的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学习者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和理解走进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探究和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  相似文献   

19.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意义建构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它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和转换,体验在数学发现和创造中充实而深刻、丰富而完整的学习历程,从而领悟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的过程.下面谈谈笔者对数学教学中意义建构的认识与实践.一、意义建构的基础——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气氛是意义建构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情感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催化剂.课堂教学应当充溢师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