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华裔美国自传体小说的经典之作,《华女阿五》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模范少数族裔"形象。其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了一位华裔女孩从天真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以自传体形式,开创了华裔美国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解读黄玉雪的《华女阿五》可见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和艺术及积极认同主流文化的方式已主动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黄玉雪的文化认同方式对后殖民时代华裔的书写策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的黄玉雪通过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打破了华裔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坛上集体"失声"的尴尬局面。在小说《华女阿五》中,主人公玉雪虽生存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夹缝中,饱受种族偏见和性别歧视,但她通过观察、学习、反思和顿悟,最终实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自我成长,成功构建了美国华裔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女作家黄玉雪在其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中没有采用自传通常采取的第一人称叙事手法,而是刻意以第三人称叙述整个故事。本文拟从叙事学叙事人称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并试图发现这一与自传体相矛盾的叙述方式对叙述效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揭示小说作者向美国主流社会展现传统中国文化、以促进白人社会对华人的理解和同情这一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5.
章燕 《滁州学院学报》2009,11(4):20-21,63
本文从文化相对主义及东方主义等角度对黄玉雪塑造的"模范少数民族"形象进行解读,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指出其不能真实代表美国华裔,甚至歪曲了华裔的形象,是西方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对东方实行文化霸权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全知性的作者叙述为主,又结合了人物叙述;而人物叙述中又分成次要人物视角和主人公内视角。三种视角相结合,既充分揭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表明了作者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7.
《华女阿五》:成长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文学中,“成长”既是一种小说类别,也是一个普遍主题,贯串于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少数族裔文学的发展为成长小说注入新的活力,反映出边缘人物成长的艰辛历程。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华女阿五》亦可归类为成长小说。它反映出唐人街的第二代华裔少女在两种文化夹缝中成长的困惑,展现出华裔成长为“模范少数民族代表”的坚强意志、觉醒以及与命运的不懈抗争。  相似文献   

8.
华裔美国作家黄玉雪被誉为“华裔文学之母”。本文借助阿特金森、莫顿与苏所提出的少数族裔认同发展模型,探讨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家庭教育、中文学校教育、美国学校教育等对其身份建构的影响及主人公在此模型的不同阶段如何不断调适身份。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苏萨克在小说《偷书贼》中采用了复视视角的叙述技巧。小说中作者选择死神的声音,既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又显示出战争的残酷无情。本文拟分析《偷书贼》的叙事视角,从而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公认的文体家。作为现代派小说的杰出代表。波特敢于打破叙述者对人的内部和外部只能做同步描述的传统全知叙事模式,另辟蹊径,运用独特的叙事策略,尤其是叙事视角的选择和视角越界的运用使她的短篇小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立体表现效果。短篇小说《失窃》虽然情节简单却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空间。分析《失窃》的叙述视角有助于读者更准确的理解叙事者无言“展示”背后的深层含意。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梦"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在美国有着很长的历史,且产生了不少杰出的作品,如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本文通过黄玉雪的《华女阿五》与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的书写策略,探讨华裔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经历的两种不同的对"美国梦"的追求过程以及他们所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从种族、文化、阶级三个角度对围绕《华女阿五》的争论进行客观解读。指出作者黄玉雪塑造的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美国主流社会认可的华裔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中国文化,但评论界不少人认为她把具有多样性的华裔形象模式化了。文章就此争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并尝试给出客观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Writing is often a massive challenge for the learners who study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Many EFL practitioners are searching for solutions to help learners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ir writing. In this auto-ethnographic study, two narratives are discussed. In the first narrative, the primary challenges of EFL writing encountered by a cohor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Australia are narrated and then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hinese EFL researcher. In the second narrative,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EFL writing are recounted, with a focus on dialogical awareness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an EFL writer.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for EFL learners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is discussed.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reflects upon a dialogic model of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and calls for the setting up of interactive contact zones to help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earners in their EFL writing practices as well as in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4.
写作训练对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写作教学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文章试图对叙事短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原则进行整理分析,希望能为汉语写作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雪山飞狐》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而与众不同,表达了金庸在全知叙事基础上对客观性的追求,从而提升了金庸全知叙事的“真实性”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基于电脑的写作焦虑因素,对比不同英语水平、不同性别学生的写作焦虑程度,发现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基于电脑的英语写作时,普遍存在中等程度的焦虑,不同英语水平及不同性别的学生焦虑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华文文学对焦虑的书写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层面上的;二是精神层面上的。前者是表层意义上的,基于生存的需要;后者是深层意义上的,关乎文化的融通问题。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焦虑左右着新移民的言行,影响着他们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