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礼乐本为一体,并且,礼包含乐。荀子论礼亦论乐。从礼的角度审视乐,荀子发现礼与乐均治人治世、本于性情、取法天地。呈现同功、同源、效法对象相同等面貌,甚至,乐之“和”也基于礼之“别”。即是说,礼乐同构。  相似文献   

2.
《礼记·乐记》是表述儒家乐论的经典文献。儒家认为 ,乐的本源是生活 ,乐是折射现实的镜子 ,故察乐可以知政 ;儒家以礼、乐并提 ,认为乐与礼皆法自然而生 ,乐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精神 ,礼体现了自然井然有序之特征 ,故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 ,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 ;乐有“移风易俗”、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 ,故儒家注重乐的社会功能 ,提倡乐教。墨家“非乐” ,是出于对社会现实、民众疾苦的关怀和对腐朽统治者的批判 ,有历史的合理性 ,但墨家又滑向了“矫枉过正”之极端  相似文献   

3.
一经部古代文人把先秦儒家的古典著作《易》、《诗》、《书》、《礼》、《乐》、《春秋》,称为“六经”。实际上,秦灭以后,所谓“六经”中的“乐”已失传,只剩下“五经”了。到了汉代,《礼》有“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并非《礼经》的分化,是三部不同性质的书,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在教育思想中的明确性从我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即可看到审美教育的内容。古代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又突出审美教育的作用。“礼、乐、射、御、书、数”,全面发展。“礼”的教化作用在先,“乐”的情感教育作用又在诸多教育要素之首。孔子曾在齐地听到《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认为“乐可以修内”,培养人的思想感情。“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强调了诗对人的感化教育作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造就完美的人性。无论音乐,无论诗,作为审美的载体,“发乎情”…  相似文献   

5.
礼乐诗歌是雅乐乐章的组成部分,以描绘祭祀天地宗庙、朝觐盟会、阅武告捷、新谷祷雨、敬老立学诸礼为主要内容,展示出礼乐相成的独特情境,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礼行乐奏的仪式情境;礼德乐和的诗歌情境;诗礼交融的审美情境.典礼仪式实践,其环境的选择、场景的构设,以及人物服饰、举止、语言、歌唱、舞蹈等因素构成一个综合展演的"仪式情境".乐章应用于"仪式",是仪式情境的组成部分;描绘典礼的诗歌,又以仪式情境为抒写对象,以特别的"礼""乐"意象,构建起礼德乐和的诗歌情境."德"为礼之灵魂,"和"为乐之功能."礼"是躯干,"乐"即精气.有躯干可以站立,通精气才有生命.礼乐配合中,"乐"的"流走"把"礼""贯穿"为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当诗人用"诗"再现这一"有机体"时,便创设了诗、乐、礼浑然一体的审美情境.  相似文献   

6.
在《诗经》学的发展进程中,《诗》文化角色的变化实质上也是“乐”地位的变化。先秦社会的《诗》基本上是以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充当了同一种文化角色,一起为礼服务。第一种状态是“诗乐合一,诗从属于乐”;第二种状态是“诗乐分离,诗逐步走向独立”。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体现出《诗》的角色由“乐”之附庸向“礼”之附庸的转变。《诗经》发展的历史也是礼与诗、乐关系角色演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儒家礼文化主要是对五帝时代的社会礼文化的继承,儒家的礼乐文明使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步入了伦理社会。儒家礼文化的特点是“仁”、基础是“中庸之道”、主要内涵是“礼”和“乐”。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为他人考虑,是儒家礼文化的基本规范和标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儒家礼文化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8.
黄济 《中国教师》2006,(10):20-21
首先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这里称“诸经”,而不称《五经》或《六经》?因为在这部分中,除了解读《五经》之外,还增加了对《孝经》的解读,因而称为“诸经”。《庄子.天运》篇中论述孔子对老聃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说:“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里所说的“六艺”,如指了“五经”,怎么称作“六经”呢?原来是在《礼》中,除了《礼记》之外,还有《周礼》在内,如它所说的:“我…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指出:“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音乐,作为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革命的阶级和反革命的阶级都很重视。历代反动派和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都很注意抓音乐这个阶级斗争的工具,用它来为反革命的政治服务。孔丘就是把音乐作为维护和挽救奴隶制统治的工具。他提倡“礼乐”,把“礼”和“乐”联在一起,显然是要通过“乐”来完成“礼”的使命。他认为要达到“礼治”,必须从人的思想感情入手,而音乐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人的性情的手段。他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意思是说,一方面要以“礼”来控制人民、统治人民,另一方面要以“乐”来麻醉人民、欺骗人民;一面要促进奴隶主贵族内部的团结,另一面要使奴  相似文献   

10.
礼和乐是荀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荀子将以善为主要依归的礼和以美为主要诉求的乐置于统一的视阈中加以考察,从礼的审美旨趣和乐的伦理定位两个方面论述了“美善相乐”的礼乐关系思想。荀子的“美善相乐”思想肯定了艺术的道德价值,为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但是,它使艺术承载了过多的道德使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张衡传》一文中有“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的句子,注解说:“[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笔者认为这一注解是错误的,这里的“六艺”应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经书。注解中这“六艺”并非太学里的教学内容。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置太学,设五经博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而注解中的“六艺”指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西周时期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 ,其教育内容是 :“礼、乐、射、御、书、数” ,即六艺 .分析了“六艺”中的“射、御” ,阐述了“射、御”的体育功能 .  相似文献   

13.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礼”,即宗法制和等级制互相结合的礼仪;“乐”,即音乐,观其设立之根本目的,意在对民众进行思想教化。明清时期的礼乐制度高度成熟,不仅完善了宋元时期“本人性情,礼乐兼有”的礼乐观,而且在意识形态上更加细化。本研究以《清史稿·乐志》作为切入点,运用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刍议明清时期礼乐制度的时代形塑,同时对明清时期礼乐制度所蕴含的时代思想及流变特点进行阐述,继而讨论礼乐制度在明清时期的形成、转型与嬗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在夏商时代就已经有了“礼、乐、射、御、书、数”这样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但是,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提倡,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形成的只是以儒家“礼、乐”为主要特征的人文教育。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古代的文史典籍浩如烟海,人文...  相似文献   

15.
《师说》:“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课本注释为:“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张衡传》“衡少善属文……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课本则注释为:“〔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鉴别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及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古今中外都把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就有“乐”。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论语》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则把“乐”看作是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  相似文献   

17.
礼和乐是荀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荀子将以善为主要依归的礼和以关为主要诉求的乐置于统一的视阈中加以考察。从礼的审美旨趣和乐的伦理定位两个方面论述了“美善相乐”的礼乐关系思想。荀子的“关善相乐”思想肯定了艺术的道德价值,为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但是,它使艺术承载了过多的道德使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诗》、《书》、《礼》、《乐》、《易》、《春秋》,始称作“六艺”,后尊为“六经”,。“六经”为孔子所编,或孔子曾编过“六经”。这是我国历代诸多学者经过反复考证所得出的结论。尽管“六经”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其中《乐》已失传,《易》、《书》、《礼》经过曲折离奇的过  相似文献   

19.
二胡随想     
中国文化精神充盈着音乐精神。《乐经》历来就被尊为“六经”之一。相传到秦火而淹没不闻,也有人说本无其书,如清《礼经通论》认为:“乐本无经也……故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之原在诗三百篇之中,乐之用在礼十七篇之中。……先儒惜乐经之亡,不知四术有乐,六经无乐,乐亡,非经亡也。”这种看法将《诗经》看作《乐经》的本原,将《礼记·乐记》看成是《乐  相似文献   

20.
音乐对人的教育作用 ,人类早有发现。在我国奴隶制时代商周时期的“国学”里 ,所制订的基本教学内容“六艺” ,即 :礼、乐、射、御、书、数中 ,我们就可以看出 ,“乐”同“礼”一样 ,放在“六艺”的首要位置 ,是培养人道德情操的重要内容。“六艺”包括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因素 ,可以使人才得到和谐发展。其中“乐”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对音乐的教育作用高度重视。他曾说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儒家亚圣孟子也说 :“仁言不如乐声之入人深也。”荀子说 :“乐者 ,治人之盛也。”太史公司马迁还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