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2.
束荣柱 《学语文》2001,(5):45-46
  相似文献   

3.
本文由中国传统的"互文"修辞手法谈到现代语言学和西方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解读理论,指出它们的异同,再用详实的例证阐明,将他它们结合起来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作品的解读高屋建瓴,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蕴与形式。将"互文参照"的方法用来指导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4.
“互文”,又称“互言”、“互体”、“互文见义”。它是指古代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深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相似文献   

5.
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正确认识互文的形式及其作用,有助于我们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互文见义”原是一个传统的辞格,它广泛存在,却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正确认识“互文见义”及其重要性,不仅有助于我们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同时也对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海良 《考试周刊》2009,(11):21-21
“互文”(即“互文见义”)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常是由两个句子或两个短语对举,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说明,联系紧密,意义上合指、兼顾,即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下旬又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下两句意义互相交错、互相补充,所以又称为“互文见义”。  相似文献   

8.
漫话互文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①"心折骨惊。"(江淹《别赋》)"心"、"骨"是互文,即"心骨折,心骨惊。"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烟"、"月"是互文,即"烟气、月光,同时笼罩着河水、沙地。"③"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相似文献   

9.
互文见义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形式。它运用的形式比较灵活,所起的作用也很微妙,能使得诗文中语句结构工整,意义凝炼含蓄,声韵和谐优美,收到“文省而意存”的效果。只有掌握了它的句式结构特点和句意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它在诗文中的作用,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诗文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些短语、句子根据内容或音律等方面的需要,常常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使短语或句子精练含蓄、音调明快,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可是,有些学生对互文见义这种修辞没方法不够重视,在理解、翻译、赏析互文见义的短语或者句子时,往往采用直译法从字面上去理解,以致理解片面,赏析出现偏差乃至错误,曲解了作者的本意。比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互文见义的句子有八处之多,但是《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11.
雷保利 《成才之路》2010,(20):35-35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是古汉语中的修辞手法之一。这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屡见不鲜,就是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中也有数十处之多。如果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理解、掌握它,就有助于提高自己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所以,现就它的含义、特点以及分类予以简要分析,以便同仁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诗文中有些语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会产生错误。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登船。“主人下马”这部分省了“客”.“客在船”这部分又省了“主人”,前后语意互相补充,才能正确领会句意。如果将其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那就曲解了文意。可见。掌握这种修辞手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古诗文语句的意思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3.
刘素玉 《语文知识》2004,(11):21-21
所谓互.就是把应当一起说的两个词语放到两处说,理解时要互补互训,参互成,合而见义。在汉语中有不少互见义的成语.这些成语都由两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结构是并列的,词类也相互对应,意义相同或相近。下面分类辑录,以飨读。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学语文》2006,(3):42-42
连文和互文是古代汉语的两种修辞手法。处在连文和互文关系中的词语,位置相连或相应,词性相同,意思也相同或相近,词义可以相互推阐。连文(也称同义复词)指两字相连成词,前后词义可以互推的修辞方法,如《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同左师公曰:“丈夫亦爱伶鱼少子乎?”“爱怜”连文,由“爱”可以推导出“怜”也是疼爱的意思,不能拆开来另作解释。  相似文献   

15.
互文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征在于“两物各举一边省文”,即在形式上是分开叙述,在内容上要合起来理解,通俗一点,便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思相互交替、补充。  相似文献   

16.
古诗文中哪一种修辞手法用得最多呢?很明显,就是"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叫互言、互辞、互体,相对为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人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也谈"互交"     
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正确认识互文的形式及其作用,有助于我们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雷其坤 《语文知识》2004,(3):24-24,27
互文见义与并提分承是两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互文”概念形成之初,古人对互文的理解是含糊的,不成熟的。现有部分学者从古人所举互文之例出发,以古律今,强把变文同义等现象拉入互文范畴,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在“互文”概念形成之初,古人对互文的理解是含糊的,不成熟的。现有部分学者从古人所举互文之例出发,以古律今,强把变文同义等现象拉入互文范畴,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