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雯慧 《阅读》2022,(75):53-54
<正>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深受感动的同时也备受鼓舞,被海伦·凯勒那顽强的毅力折服了。记得有一次,我因语文测试得了95分,在班级名列前茅,就开始骄傲起来,连续数日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字迹潦草,放学回家不温习功课,天天玩得不亦乐乎。很快,我就迎来一次“滑铁卢”——在接下来的一次语文测试中,我只考了74分,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节选的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共有29段,四万七千多字。在教学中如果细嚼慢究,至少得花四个课时,那么怎样处理好这篇自读课文,做到又快又准地把握文本的精髓呢?笔者在此试对其品读方法作点介绍。通过反复诵读文本,让学生读出主旨,读出情感,读出哲理,读出启迪,以至熟读成诵,悟在其中。一读,整体感知内容。让学生带着“作者在三天光明中想要看到一些什么”这一问题,或听配乐朗读录音,或听教师范读,或听同学互读,但必须从读中听出  相似文献   

3.
我国“80后”作家安东尼的作品《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深受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小王子》的影响.两部作品均赢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并创造了销量神话.通过比较两部作品所处的文化环境,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从受众角度来分析作品热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韩礼德提出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是语言实现其语篇功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主位的分类及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来探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剖析其语言组织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5.
梁晓声在《人世间》中塑造了郑光明这样一个盲人形象。作为郑娟的弟弟,郑光明与郑娟一样都是好心的妈妈捡回来的弃婴。但更为不幸的是,郑光明生下来就是个盲童。《人世间》塑造这样一个视障者的形象,并使之贯穿全书的始终,使郑光明由一个盲童成长为一个懂事的盲人少年,最终修行成一个看破红尘的高僧。郑光明虽然眼睛看不到东西,但他从小就喜欢拿着彩色厚玻璃片对着太阳照,并最终通过出家而开智慧,走出了“无明”,迎来了光明。这里的视障隐喻意味较深,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努力超越现实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孙占军 《阅读》2011,(6):11-12
我出生在甘肃陇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姥姥就下地劳动了.只把我自己扔在家里。饿了,我就上锅里拿块大饼,渴了,就在大缸里喝瓢凉水,困了,不知道依偎在什么地方就睡一觉。那时也没有好玩的,除了追狗打就是和泥玩。  相似文献   

7.
丁耀亢佚诗《问天亭放言》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耀亢早年诗集《问天亭放言》久佚。本文据稀见抄本 ,对其篇目、内容、风格进行考证、论析。集中不但保存有若干珍贵的明季史料 ,也反映出诗人既要隐居田园、又未能完全忘怀世事的矛盾心态。而在诗风上 ,更可见丁诗由闲淡雅致而发展为亢厉激越的演变轨迹。集末所附《山居歌》与《田家歌》 ,则是丁氏此后小说与戏剧中的曲辞及对偶俚语的先声。  相似文献   

8.
《我和我的家乡》是2020年国庆节期间推出的主旋律影片,同时也是《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借助5个单元5个故事,将观众的目光引领到医疗、交通、教育、环保、扶贫等领域.电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展现出现实生活中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使观众在150分钟内经历感情的起伏跌宕,感知社会的群体形象和时代发展的脚步.  相似文献   

9.
颜之推与庾信作为由南入北的文学家,其作品中都含有悲叹个人遭遇的感情成分,《观我生赋》、《哀江南赋》更是为众人所知。然而由于两位作者在社会经历、思想境界方面的不同,两篇赋作在风格表现、主题立意和审美效果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尤以颜之推对在外族入侵下华夏文化的悲悯情感为最。  相似文献   

10.
杨锦 《美育学刊》2024,(1):49-56
1989年盛宗亮应钢琴家彼得·瑟金委约创作了《我的歌》。作品将中国民间曲调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有机结合,表达了作曲家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对作曲家本人创作观念的影响。分析盛宗亮对中国民间旋律的有效引用,有助于从演奏者的角度阐释如何更好地演绎这首民间曲调与现代技法相结合的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11.
发表于1941年的丁玲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女主人公贞贞,在战争环境中除了承受民族苦难外,还承受了性别苦难。面对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女性个体,她依然保持了独立的人格,捍卫了女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运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抒情,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我"就是普希金自己。实际上,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这个"我"并非真实作者,而是隐含作者,或者称之为"第二自我","我"作为叙述者成为作品中的一个独特角色。"我"的叙述话语分为叙述性话语和非叙述性话语,产生了独特的叙述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慧 《阅读》2006,(7):10-13
嗨,大家好!经过了一个学期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悠长自在的暑假又开始啦!该怎样度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暑假呢?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打算吧?叮当姐姐很想分享大家的收获和快乐呢!写信来告诉我好吗?……[编按]  相似文献   

14.
在《野草》中鲁迅借大量死亡相关意象的铺陈和幽微感受的叙写,直视自己当下的疲敝心境,并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进行反复确认.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以一个人死后七天的经历为框架,以个人的经验辐射更为广阔的社会内容,为生死空间的构筑赋予了新的写作内涵.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透视《第七天》与《野草》文本中的主题书写,从异世界的虚构...  相似文献   

15.
梅柳 《职大学报》2012,(6):41-43
《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主题丰富凝练,情感深沉真挚,语言质朴感人,打动人心,是一首从作者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妈妈、对党、对祖国的赞歌。  相似文献   

16.
李娟 《职大学报》2012,(4):46-48
《我从草原来》一歌,景、情、志三者浑然一体,一是词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手法;二是因为作者的创作灵感和情感来源于一位蒙古族小姑娘花日的口述,读者从歌词中仿佛看到了她在畅谈,在追忆,在感叹,所以该词以场景的真实为生命,以追随歌者为构思,致使景、情、志自然相融。  相似文献   

17.
"啬"是老子政治哲学的重要原则,虽然历经了二千多年,仍具有深刻的合理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应该以"啬"为官,以"啬"治人,以"啬"养生.  相似文献   

18.
号称世界"大熔炉"的美国有着不同的肤色、发色和"眼色"。在美国最遭人白眼的,莫过于黑人。美国黑人在美国长达近500年的生存历史就是一部血迹斑斑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他们争取自身解放和权利平等而斗争的历史。尤其这一年来,美国黑人血案频发。引发了全美一轮又一轮的抗议种族歧视的浪潮。美国黑人期待着《我有一个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我的璀璨生涯》是澳大利亚杰出女作家迈尔斯·富兰克林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一部现代女性的成长史。该小说描写了聪明坚定、勇于追求目标的独立女性西拉比在冲破多重阻挠后毅然选择走上成为文学家道路的故事。作为半自传体小说,西拉比追求自己事业的过程也正是作者进行的一场追寻生活意义的旅程。本文从原型批评理论中有关旅程的叙述原型角度出发,分析了女主人公发现自我、追寻梦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的《变形记》以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被社会障碍所摧毁的个人的孤独无援的心理,具有浓厚的时代色 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