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32年12月19日《申报》报道,"久经筹办之沪津航空,前因青岛机场问题未能解决,致稽迟迄今犹未实现,兹各项手续俱已就绪,并定明年元旦日起正式飞行"。又据1933年1月10日《申报》报道,沪津线已改为沪平线(图1),"现准于今日(星期二)开航,由上海经过南京、海州(指今连云港——编者注)、青岛、天津,直达北平……本月仅暂运邮件……上列各处寄递航空信件当日可到,且与上海至重庆间皆可衔接。"  相似文献   

2.
在沪宁航空邮路开通二个多月后,交通部沪蓉航空管理处主任聂开一来沪筹备沪汉航运,并决定于双十节试飞。据1929年10月10日《申报》报道,沪汉航空于同年10月9日试飞,并带有邮件一大袋。又据同年10月16日《申报》报道,"定十七号起,沪汉线正式开航,经  相似文献   

3.
据1930年11月26日《申报》报道(图1),在沪汉航空邮路开通约一年后,"中国航空公司现决定将沪汉航空线扩展至宜昌,并定于下月十六日起正式飞行"。该文还说到,"原拟于十月开,将沪汉线扩展至重庆,嗣以刘湘之反对……"而向后延期,刘湘的意见是"重庆航站之用人、行政概须归川方支配,即飞机亦须由刘指挥……",一时不能谈妥,故"决先办沪宜航线……将沪宜线分作二段飞行,沪汉段照原状",开辟汉宜段。但直到第二年2月16日,中国航空公司才在《申报》上做广告,称"上海到汉口只须七小时,到宜昌只须二小时"。同年3月7日《申报》报道"中国航空公司沪汉航线筹备展至宜昌,公司已定于本月十六日实行飞航……沪宜间航空邮件,则须粘航空邮票三角"。之后,又相继预告延至3月23日、3月30日,又延至3月31日,并称"先载邮件,暂不载客"。但是3月28日《申  相似文献   

4.
据1928年6月30日《申报》报道,"交通部现正预备十万元,筹设沪汉间之邮政航空",原由是早在1911年汉口邮务长就设想"由邮局自办沪汉两地间飞行邮递之举"。至1929年4月,交通部航政司规划民用航空,长江线"第一步完成京沪飞行"。至于航空邮政线怎样办,"中国航空公司总董、铁道部长孙科,已与美国航空事业公司签订重  相似文献   

5.
欧亚航空公司在开通西北航线后,"迩来盛传该公司又将另辟由粤至汉之新航线"。据1933年5月11日《申报》报道,"粤汉航线试飞成功"。但是,该航线直至第二年4月才再一次被提起(图1),称"欧亚航空公司计画举办之平陕、粤陕两  相似文献   

6.
翁如泉 《上海集邮》2004,(10):40-41
1933年10月24日,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上海一永嘉(温州)、闽侯(福州)、思明(厦门)、汕头、广州的航线。但某些书刊的记载与此不同,如“1930年11月中国航空公司开辟沪粤线”;“实际上应从1933年3月算起,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上海—广州航线”等。  相似文献   

7.
据1936年2月14日《申报》报道,"中法联运通航自经两国政府于去岁正式签订《中法联运通航合约》后,我政府即令由中国航空公司负责筹辟联运航线。中航公司于奉令后即根据该公司美籍董事毕斯培氏试航勘定之航线,自广州而西营河内设站  相似文献   

8.
据1930年3月11日《申报》报道,"交部现与德国汉沙公司会同设立欧亚航空公司,系中外合资性质……"。又据1930年8月20日《申报》报道,"《中德航空合同》,经交通部长王伯群与德国航空公司代表许密德,本年二月二十一日在京签订。……兹探悉该合同内容如下……公司资本总额为国币三百万元,分三千股,中国认二千股,德方认一千股,  相似文献   

9.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同年7月,伪满全面接收东三省邮政,并发行伪"满洲国"邮票,危害我国邮权。从伪"满洲国"成立伊始,日本侵略者即尽全力攫取伪国邮权。据1932年6月17日《申报》报道,日本递信省"特派工务局庶务课长藤原保明充任满洲国邮务司长,同时由邮务、电务、工务经理各局,选派内海二朗等二十余人于十四、五(日)由东京起程赴满,分掌满洲国通信机关要职"。又据《申报》报道,"我政府对日人唆使伪国夺我东北邮权固已早经顾及","所有辽、吉、黑三  相似文献   

10.
据1930年3月5日《申报》报道,"新上海社云,交通部仿照各国成法,设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扩充储金及汇业事务。该局开办在即,业已组织就绪,共分五处,全体重要职员并已经交部分别委定,择录如下:总办刘书蕃兼代,会办沈叔玉……"。同年3月11日,邮政总局和该局在  相似文献   

11.
据1912年6月26日《申报》报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不久,财政部就试图推行印花税,称"……拟照前清旧案略加修正,脱稿后即可交议……"(图1)。之后,参议院通过了该修正印花税法(图2)。该印花税法规定,两类契约、簿据等需贴印花税票。  相似文献   

12.
向辉 《上海集邮》2010,(3):37-39
1936年1月19日,《申报》以《万国博览会筹备讯》为题报道(图1),称"中外实业家多人,最近集资筹备上海万国博览会……闻地点已在公共租界东区杨树浦路中段,择定空地一方,北出马路,南沿浦滨,共怙面积二百余亩……中外工商界闻此消息以后,已纷纷向该会筹备处接洽陈列手续云。"该文还摘引《字林报》消息,称在沪中外实业家在1935年8月已开始为上海万国博览会“办理初步技术上之设备,会场房屋之图样,已由德建筑师绘就”;  相似文献   

13.
1916年9月10日,《申报》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上海“邮便储金期成会致北京大总统、国务院电云:邮便储金为奖进勤俭储蓄惟一良法,风行各国,国家、社会同受其福,急望交议推行。邮便储金期成会叩”(图1)。此前,《申报》曾刊登蹉跎文稿《邮便储金与中国前途之关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2010,(5):93-93
2010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于当日发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邮票。如今,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北京"已渗透到首都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之中。《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邮票的发  相似文献   

15.
1915年8月25日,常州的"西班牙分驻集成邮票社"率先在《申报》上做集邮业务广告。从1915-1930年,在《申报》上做广告的常州邮商就有集成邮票社、万国旧邮公司、美华邮券室、新南旧邮票社等,现列于下表供参考(表见下页)。  相似文献   

16.
当北伐军占领江南,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时,中华邮政所辖各邮区面积已达全国的四分之三,于是1927年在首都先行设立邮政总局,逐渐进行统一全国邮政,进一步收回国家邮政主权。一、统一全国邮政据1928年7月7日《申报》报道,"当国军进渡黄河时,交通部长王伯  相似文献   

17.
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对德、奥宣战。据1917年9月8日《申报》报道,"邮局电局之封闭公共租界四川路福州路转角七号、十一号门牌德国邮政局及大德和电报公司,自中国对德绝交后早经阻止其收发电报、邮件。  相似文献   

18.
上海的邮票拍卖始于何时有多种说法。《中国集邮史》称,"1917年,邮票拍卖作为邮票商业的一种方式在上海出现"。然而,早在1912年12月8日至10日,《申报》就刊登了鲁意师摩洋行于10日拍卖古钱、古邮票的广告。那么1912年12月10日果真是上海邮票拍卖最早的日期吗?笔者最近查阅了当年上海的三大日报《申报》《新闻报》和《时报》,终于在《新闻报》上,发现1910年前后,上海参与各种物品拍卖的洋行已有如壳件、海利、新谷、华德、文治、亚洛、瑞和、宝和、鲁意师摩、祥茂、柏德等多家,并且在1910年4月3、4、5、6日均刊登了瑞和洋行"准于廿七日  相似文献   

19.
读2004年第5期《集邮博览》,戴金良先生《"站前"有多少邮局》一文后,颇有感触,可能是与笔者收集的种类相投的缘故吧!引赴了共鸣。一些问题愿与戴先生探讨、商榷。火车站设邮局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早在1903年4月13日(清·光绪二十九年),邮政局与当时的铁路公司就签订了《大清邮政局与铁路公司互议章程》共八条,其中第六条就明文规定:"火车各站准租趸屋若干间,照纳租费,并于各站设立信箱。系归邮局自行经理……"从此,火车车站设邮局,已成顺理成章之事。  相似文献   

20.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中国邮政在这种极其困难的环境下,维持战时邮政。一、建立新的国内外邮运总枢纽据1939年2月1日香港版《申报》报道(图1),"海外各国邮件之寄赴华北、华中各地者,战前多由上海转口,惟自战事爆发后,上海已为日人势力所盘据,邮件之寄运大受阻滞,而日人更在上海派设所谓‘检查员’,对于来往邮件一律施以非法检查,故国外信件寄华由上海转口,不特时间延久,而因日人之滥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