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乐 《文教资料》2006,(34):104-105
翻译批评的主体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随着读者的反馈和意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双语专家不再是惟一有资格进行翻译批评的群体。读者的心理活动时刻制约着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对译者的翻译活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翻译批评是整个翻译研究以及翻译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翻译批评的主体通常被认为是译者,双语专家和读者。该文认为,这三者应该是有区分的,其中译者经历自我批评,批评再到接受批评的历程,他在翻译批评主体中占据首要核心地位。该文指出了这点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把读者作为文学批评主要研究对象的读者反应批评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视角,读者反应同样也成为翻译批评不可或缺的一维。随着文学的商业化和读者群体日益多元化,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应当给予准确的定位,才能保持翻译的初衷——文化传播。本文分析了读者在翻译过程的主体间性以及对翻译活动的反控,旨在科学评价读者在文学翻译中地位。  相似文献   

4.
陈莹 《英语辅导》2011,(1):142-144
本文旨在讨论翻译批评标准,并在分析前人研究和借鉴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了一个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这一标准是基于读者反应的批评标准。它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研究读者反应,借助图式理论,在奈达的“动态对等”基础上提出“动态互动对等”,指出原文读者对原文形成的图式若能与译文读者对译文形成的图式达到互动对等,那么从读者反应角度来说,译文就是好的译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月亮文化内涵及其古诗翻译,指出在翻译古诗应当遵循价值对等原则、文化价值原则、审美价值原则等原则,力求在翻译古诗时重现文化内涵,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来接受中国古诗。  相似文献   

6.
翻译批评以翻译标准为指导,应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然而,由于翻译标准并不统一,翻译批评原则的确立和选择往往带有批评者的个人主观色彩,导致在具体操作中很大程度上无法使翻译批评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译文要帮助实现这一过程,译者在译文中就应隐身幕后,避免干扰、影响读者与原作者的交流。译者隐形这一指标比较具体,便于从功能性、分析性和对比性批评等角度对译文作分析、评价。译者隐形作为文学翻译批评的一个尺度,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从翻译批评的方法论尺度衡量,译者隐形这一指标可使翻译批评标准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7.
翻译始于实践,止于批评。而翻译批评如果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就如同无本之木。因此,对翻译批评标准的研究能够加强译品的质量评估,促进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运用王宏印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评判六个标准,分析杜甫《登高》的两种英译本,以求客观合理地评判古诗英译。  相似文献   

8.
翻译批评主体的2-5-N分法指由双语批评主体和非双语批评主体而划分的译者、双语专家、媒体、读者和发起者五种批评主体和N种人群。而批评者的批评动机又可分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探讨、抒发感情、译文介绍推荐三种。在翻译批评中,批评者应坚持科学辩证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和描述原则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9.
进行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应当引入互文性理论使研究对象在其理论框架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文本、主体和文化三方面对翻译批评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其中,文本的研究以词语为主;主体研究主要考查译者,同时将读者反应作为参照对象;而文化研究的重点是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翻译界对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策略褒贬不一.本文通过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其中诗荚译的作品,力求探讨更合理的诗歌翻译策略,丰富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11.
典故往往是诗歌的精华,中国古诗中酒典故作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蕴含深远,是诗歌中的灿烂瑰宝。诗歌翻译中对酒典故的处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中国古诗中酒典故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分析如何最好地向目的语读者展现中国古诗中酒典故,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翻译批评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翻译批评的纽带功能、监督功能和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翻译批评的功能,使翻译活动为译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翻译批评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翻译批评的纽带功能、监督功能和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翻译批评的功能,使翻译活动为译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古诗翻译是文学翻译中较难的一项工程,它对翻译的要求甚高。译者必须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对诗歌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不是说翻译出来就算翻译成功,而是要在充分发掘原作的内涵上又通过美的形式传达美的感受,让读者在欣赏译文时犹如身临其境。本文旨在讨论通过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开展古诗词翻译活动,从而达到译文和原文在意境、文化背景和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宋小琴 《考试周刊》2014,(85):13-13
在世界翻译领域,功能翻译理论一直是世界各国翻译家们所追随的主流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民族、跨文化、跨交际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作者、译者和译文的读者都是关键要素,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向某一个要素靠拢,而是要综合考虑各个要素的感受,统筹兼顾。这一理论不仅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标准,而且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多元化的、动态的新视野。文章在充分理解功能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翻译批评一直以来引起广泛的争议,人们往往从一个视角去批评另一个视角下翻译的文本,并提出对与错,忠实与否等翻译标准。随着翻译研究从规定性向描述性研究转向,翻译批评也应向描述转向,客观描述翻译行为和其背后的原因,用历史和时代的观点去辨证批评、分析翻译行为和翻译活动。立足译者主体性、文本意义不确定性及文本阐释的多样性,结合伸出你的手献出一点爱的多种英译,运用文献法、语料分析法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从对等理论视角、功能视角和读者接受视角对该翻译进行翻译批评,可以发现很难对其进行规定性判断。因此通过对Holmes的翻译学结构图的改进出发,分析出在翻译批评中应采取描述翻译批评模式,用描述的方法去分析译本和翻译活动,从而达到构建描述翻译批评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翻译批评是对翻译结果的评价。而关联理论认为“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语用概念——通过重构动态的语境,使译文读者对译本进行动态的推理,并获得最佳的相似性。运用关联翻译理论,对乔伊斯作品《死者》的三个中译本中的译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关联翻译理论于文学翻译批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媒介,而翻译与美学的结合则是提高中国文化英译质量的一种途径,所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已建立完善的翻译美学体系,以其理论中关于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观点,进行《唐诗三百首》古诗不同译法的比较,可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质量的保证必须基于其自有形式美与非形式美,再辅以译者主观能动性,否则将引起读者对中华文化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诗的英文译文常常被认为是依赖性文本,其存在依赖于诗歌本身,因此对于古诗英文翻译的研究相对较少。其实诗歌翻译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交际目是将诗歌本身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国家读者。本文旨在通过对唐诗《静夜思》的不同英文译本采取概念隐喻理论进行分析,希望对认知翻译界面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20.
受传统认识论哲学的影响,传统的翻译批评要么局限于文本的比较分析,要么过分强调译者或读者的作用,割裂了翻译主客体间的相互联系,使翻译批评成为了一种"独白"。通过分析各个传统翻译批评的模式,吸取它们的建设性意见,为翻译批评理论的建构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