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激荡心灵而挥之难去的,正是这种“伟大的痛苦”、悲情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近来,在编一本《考场作文指导》的书,凡是涉及到“耻辱”“痛苦”“抉择”“生与死”“正视历史”“追求真理”“说真话”“方向”“人生”等等话题,全国各地的考生,不约而同地拿司马迁爷爷来当例子。伟大的司马迁啊,凭着他失去的生殖器,给一个个高中学生指明了人生道路!2006年天津高考题《愿景》,网上广泛流传的一句“经典名言”是:“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这位同学真是见识高明,以为司马迁爷爷的生殖器是壁虎的尾巴,可以割了一茬又一茬!从前还见过一个考生,让汉朝…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人生的悲剧?“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①“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②读司马迁《报任安书》,激荡心灵而挥之难去的,首先是这种“伟大的痛苦”、悲情的人生。人生旅途有种种屈辱和不幸。司马迁那个时代,“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垂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然而,这种种耻辱比起宫刑,算得了什么!“最下腐刑,极矣!”③一个“最”字,一个“极”…  相似文献   

4.
1什么是人生的悲剧?"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①"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②读司马迁<报任安书>,激荡心灵而挥之难去的,首先是这种"伟大的痛苦"、悲情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西汉时代,许多书是没有书名的,《史记》也非司马迁定名。司马迁在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看后非常钦佩司马迁所取得的成就,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积,“公”是美称,这也仅仅表明是谁的著作而已。  相似文献   

6.
戴本刚 《师道》2006,(4):5-6
艺术家是世界上的另一类英雄,他们以自己的痛苦给人们带来欢乐,他们将眼泪化成了珍珠。这些正直与真诚的艺术大师的人生经历,教人们懂得何谓真正意义上的生与死,他们属于那些因心灵而伟大的人。何谓英雄?罗曼·罗兰作了最好的诠释:“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令人痛心的是,在这个越来越崇拜物质的时代,很多人已不再相信“英雄精神”!今天,让我们从一些艺术家的传记中重温那久违的心灵震撼。安徒生:“人生是最美的童话。”从苦难中挣扎着走过来的安徒生,心底里一直蕴藏着一些美丽动人的东西,在“做…  相似文献   

7.
陈德玮  肖程 《现代语文》2006,(10):30-30
什么是悲剧?“悲剧是人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曾苦伤心不曾听,凤城何处有花枝。”读李商隐的咏物诗,激荡心灵而难以挥去的正是这种“伟大的痛苦”中流露出的诗人悲剧性命运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生死观是其特殊遭遇与伟大人格的产物。他之所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最终用生命铸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观———《史记》 ,有赖于正确的生死观做为他“腐刑”后继续“苟活”的精神支柱。他的“人固有一死 ,死 ,有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的罕譬 ,片言居要 ,百意烛照 ,感悟生命 ,洞明人生 ,彪炳千古 ,震响史册 ,成为照亮后人奋斗之途的火炬 ,激起一个个创造人生价值者的生命巨浪 !  相似文献   

9.
鲁迅评价《史记》的名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句后句之间是有联系的,“发愤著书”、“发于情、肆于心”是其核心所在。《离骚》之情对《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情感本是历史真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寓情于史,将历史的真情、历史的过程与自己的人生体验恰到好处地融汇为一部伟大的史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在他那部不朽的名著《史记》里,把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陈涉列入“世家”,又将“号为霸王”的项羽编入“本纪”,表现了其卓越的史识。可是历代史家,多不识太史的苦心,他们纵然对《史记》不乏褒扬之论,但对司马迁这一有心的安排颇多微词。班固因《史记》撰《汉书》,武帝以前主事,多录《史记》原文,却把陈、项归进列传;刘知几撰《史通》,大兴问罪之师,怪《陈涉世家》其称不当,“名实无准”,讥《项羽本纪》“纪名传体”,“再三乖谬”。解放以后,人们肯定了司马迁列陈涉为“世家”的进步意义,有的同志却又走到另一个极端,说司马迁“列陈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人司马迁,以一篇《报任安书》喊出了他内心的苦闷,这是一个伟大灵魂向世人发出的自白。文中他以自我否定的方式肯定了自我,以发愤著书的方式进行着美的抗衡,为此他不但超越了死亡,而且终于超越了自我。这是司马迁为自己抒写的传记,其中包含的人生意蕴是极为深广的。《报任安书》的思想内蕴必将“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相似文献   

12.
世人多认为司马迁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了半面之交又千夫所指的李陵仗义执言差点身败名裂。我倒觉得他糊涂一世聪明一时,从郎中到太史令,侍从数载也未参透宦海浮沉,欲以一言之辩挫败众口一词,触怒龙颜在所难免。司马迁用如椽之笔让一个个呆板的名字名垂青史震古烁今,无愧太史之名。然而他让自己卷入一场无妄之灾,迅疾被历史洪流湮没,乃至生卒年无从查考,人生结局成谜,《史记》残缺不全,愧对太史之名。  相似文献   

13.
徐宗文同志在《略论司马迁思想的基本倾向》(《苏州大学学报》一九八二年二期)的结尾时说:“司马迁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属于儒家的,这一问题应成为我们研究司马迁及其伟大著作《史记》的根本出发点。”既然这一问题是“研究司马迁及其伟大著作《史记》的根本出发点”,那么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就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经过探讨之后,我认为司马迁思想基本倾向不是儒家,而应是道家。  相似文献   

14.
相传老子是先秦时期的著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老子是谁?这在司马迁《史记》中已不能肯定。司马迁举出三人:一是相传孔子曾问过“礼”的周守藏室之史老聃,(《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索隐本]记载:“老子者,楚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聃,姓李氏。周守藏室之史也”)他比孔子年长;一是“老莱子,亦楚人也”,与孔子同时;一是“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是老聃。他见闻广博,相传为“博大真人”,过着隐居生活,《史记》说“老子,隐君子  相似文献   

15.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存在着两种生死观,一种是“士可杀不可辱”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追求个人道德、个人气节的冰清玉洁以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这种生死观以屈原为代表。另一种是“忍辱以求生”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有时不得不使自己在精神尊严等方面忍受让人难堪的耻辱,这种生死观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迁含冤忍垢写作《史记》,正是对其生死观的躬亲实践。司马迁是伟大的,他的人生遭际是令人同情的,他的生死观所包含的真理内容是令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7.
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这是苏教版六年级的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重点段,文章条理非常清晰,从司马迁当时的心理写到做法,…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作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许多深刻而精辟的论述,但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的独特性、深刻性,还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司马迁的著述入手,对司马迁的思想作追踪描述,力图对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深层内涵有所揭示。 一、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本质 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研究司马迁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司马迁哲学的本质是生命意志,司马迁是个生命意志主义者。这里使用的“生命意志”一词,和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不是同一语义上的概念。叔本华的“生命意志”的本质即在于求生存,本文使用于司马迁的生命意志可以定义为:生命化过程对外拓展思维空间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重生(一)     
“尽管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但没有痛苦,人的心灵永远都无法成熟。痛苦折磨着人的内体,又升华着人的灵魂。哲人在痛苦中孕育,诗人在痛苦中诞生,豪杰在痛苦中崛起!特别是我们服刑人员, 在经历了人生最大也是最为痛苦的失足后,应失足不失志,在立足改造的基础上,勇敢地向昨天告别,在民警的教诲下,战胜痛苦与挫折,走出逆境,迎接和谐美好的明天!”——余非凤(化名) 这是一位在狱中服刑的青春少女写下的一段自我感触颇深的话。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用了整整13年(不包括收集材料的5年)的时间,完成了52万字的鸿篇巨制——《史记》。在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里,司马迁以历史人物为中心,既写人又叙事,在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