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佳伟 《知识窗》2010,(3):52-52
孟姜女按照先秦的女子称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盂”在此处是排行的称谓,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辞海》我:“孟姜,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妻。姜姓,字孟。……后人将杞梁说成秦朝人,称‘范杞梁’,并演变为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在财富与人或人的本性内在同一的意义上,人或人类的历史是财富的历史。不同的财富时代,最终归结向不同的技术时代。在“财富之母”的“自然资源”、“财富的一般可能性”的“劳动”、财富“贫困基础上”的“劳动时间”、“机器时代”及其此后的等价于财富的“自由时间”、“财富占有”等层面,财富的历史是技术历史的财富表征,技术是人的财富的尺度,是人的第一财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根本性上支撑于财富发展的人的发展或富国强国之路的合理取向,惟在于以真正意义的技术创新为依托,尽快逐步占有技术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深入二宜楼     
在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有一座名为"二宜楼"的圆土楼.话说在1933年农历5月16日深夜,土匪詹方珍率团围攻这座土楼.当时土楼里的人组织自卫队固守,楼外土匪用小平射炮猛轰,炸死蒋位申之妻汤行菊,如今四楼外环墙上还留有两个大弹孔.3日后,楼内的"神枪手"李金木开枪打死詹匪的"万能炮手"詹百曼,报了一箭之仇.绰号"詹老鼠"的匪首詹方珍见围攻二宜楼两个多月不克,最终悻悻退去.  相似文献   

4.
世世代代居住在湘鄂川黔边沿地区的土家族,是一个精于纺织刺绣的民族。早在秦汉时代,土家族的先民就已能用大麻织成一种精细的賨布”。《华阳国志》称这种布为“兰干细布”,说它“织成文如绫锦”。唐代又称其为“溪峒布”。“溪峒布”工艺已十分精湛,《溪蛮丛笑》描绘它“绩五色线为之,文彩斑斓可观。俗用为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峒布。”宋代以后,土家族的纺织技术日益发达,除了一般的土布外,用丝经棉纬织造的,色彩绚丽、工艺精巧的织锦——“西朗卡铺”,逐渐享誉天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3,(8):22-23
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元明间的社会称呼,是由姓氏和排行组成的,或加“郎、官、秀”表示等第,如《水浒》中称武棱为武大或武大郎,“沈万三”的“三”是兄弟排行,“万”字是当时市俗对富人的一种礼貌表示。若换在今天,排行可略而不提,其称呼就是“沈老板”。  相似文献   

6.
景爱 《百科知识》2009,(5):41-43
萧氏的由来 萧氏本是汉族姓氏。在宋朝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有“和穆萧尹”之句。郑樵《通志》称,宋国微子启之后人大心,在平息南宫长万的叛乱中有功,被封于萧,建立萧国,故其子孙遂以萧为姓。清代学者张澍认为:“箫姓即萧也.古人往往萧为箫,系借用字。后世不学者遂以箫为姓,犹苻、符互易也,或为指箫为姓。”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天才?这个问题已争论很久。其实天才存在与否,主要是看对“天才”二字的释义。如果说天才是生下来便无事不懂的人,则答案自属否定;倘使把天才解释为“具有超越常人之智慧者”或“脑细胞功能特别活跃者”,则应承认其存在。  相似文献   

8.
琢磨     
“琢磨”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琢、如琢如磨。”诗人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曰:“斧藻至德,琢磨令范。”古人赋予“琢磨”一词多么美好的含义。而把这含义一剖无遗的则是古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识义。”可近些年来,“琢磨”一词的含义却变得由褒而贬,尤其是“琢磨人”三字更耐人琢磨。工作中,谁也不愿意身边有个爱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文化》2009,(4):18-18
我们在观看有关清代历史的影视作品时,经常会看到一些战士的胸前或背后,写着一个很大的“兵”字或“勇”字。他们虽然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士,但其性质却不同。  相似文献   

10.
管嗣昆 《百科知识》2012,(17):36-38
正一个小土匪孙美瑶和一座名为抱犊崮的无名小山几乎一夜成名,1923年5月~7月的全国各大报纸上,这是两个使用频度最高的词。他们何以成名?这与一场轰动一时的劫车案——临城劫车案有关,临城劫车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土匪绑架"洋票"的大案,有"民国第一案"之称。抱犊崮的土匪势力鲁南的抱犊崮位于枣庄、临沂、费县、滕县四县之间,为周围70多座山峰之冠,海拔600余米,有一柱擎天之势。因山势险峻,无法牵着大牛上山,只得抱着小牛犊在山上养大后再耕田,故名。山势周遭乃悬崖峭壁,只有北面一线鸟道可通,是藏身的绝佳之处。  相似文献   

11.
人名如何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中国人接触到的外国人也日益多起来。虽然在某些场合我们可以把他们统称为“老外”,但在更多情况下,便不得不称名道姓,这样姓名翻译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面孔与我们相似的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好办,他们历史上用过汉字,现在也还经常用汉字写自己的名字。尽管许多字他们读不同的音,我们听起来觉得陌生,写出来却基本上是一样的,翻译时求其同(字)而存其异(音),照写就是了。他们之外的其他“老外”,就不那么  相似文献   

12.
据说是伏羲氏或者轩辕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字在上古时代仅仅指独木舟,春秋战国以后才用来统指一切船只。“刳”的意思是“挖空”。这就是说,距今至少5000年前,我们的先祖就会制造独木舟了。至于伏羲和黄帝是否实有其人,或者只是时代的标志,或者只是氏族或部落或部落联盟的代号,我们暂可以不去管它。“剡”意思是“砍削”。“剡木为楫”是说,我们的先祖早在那时已经知道砍削木头来制作桨了。用桨单独一人或数人划独木舟是否能够漂洋过海呢?不  相似文献   

13.
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集中地发生在特定层面上,我们称其为技术界面。分析了技术与人之间所形成的操作界面和虚拟环境,探讨了技术发明与使用背后所隐藏的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纠结、冲突,指出不同技术的使用产生不同的社会关系。为减轻技术过程在自然环境中的“吞”“吐”副作用,必须实现从“生态技术”向“技术生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植物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复杂,是久已著名于世的,向有“植物王国”之称。早在十九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就曾多次派人到云南进行植物调查采集,掠夺云南的植物资源。解放前我国老一辈的植物学家中,也有不少致力于云南植物资源的研究,但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不仅没有基本的工作条件,甚至生活也没有保障,有的因感染上恶性疟疾,病殁于野外,有的被土匪抢劫,仅以身免,还有的因贫病交迫,冻馁而死。 解放后,云南省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才得到了重视。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由中国科  相似文献   

15.
袁芳瑛,字漱六,湖南湘潭人.道光年间考中进士后,于翰林院任职.袁芳瑛一生工书善文,酷好收藏书籍,为晚清著名藏书家.晚清著名学者李盛铎称袁氏藏书之盛为“二百年所未有“,可见其藏书之多.……  相似文献   

16.
王莽在推行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以后,由于迷信风水,认为“刘”字卯金刀含有“凶煞”之气;因此,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第二次变更币制,将“金错刀”、“契刀五百”和五铢钱作废,改行六泉、十布。所谓六泉即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共六品。王莽简直是按人的年岁称泉了。十布是王莽变更币制推行宝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其主流而言,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尚书》说:“民为所欲,天必从之”,说的是上天也要顺从人的意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的孔子,更是重视人的因素。他提出“仁”的概念,建立了“仁学”。据统计,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有104处之多(也有人认为109次),而“礼”字出现15次,“天”字出现20次,“天命”只出现3次。可见,讲得最多、解释得最多的是“仁”。  相似文献   

18.
程龙权 《科教文汇》2008,(22):247-248
古代人名用“参”字的不多,但有三个人特别出名,他们是孔子的高徒曾参、西汉初年的丞相曹参和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由于“参”字是多音字,所以在这些人名中读什么音,是有讲究的。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论证了这三人的名字都读作cān,进而分析了已知其字的人名中的“参”字也读为cān,同时推测,即便是那些至今不知其字的人名中的“参”字也应该读为cān,而不应该读为shēn。  相似文献   

19.
云弓 《知识窗》2013,(7):57-57
这几年.很多人的环保意识都有所提高.不少产业也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环保措施.开始迈向“绿色”时代。不过.不见得所有打着“绿色”旗号的行为都是真正以环保为出发点的.他们可能只是以“绿色”之名行“牟利”之实。这就是近两年大家听到的“漂绿”。  相似文献   

20.
设施农业又称设施园艺,国外称作“工厂化农业”,国内俗称“温室园艺”或“大棚农业”。设施农业与大田农业之不同,首先在于“设施”二字。设施农业的特点主要是采用人工造成的气候环境来适应或改变植物生长与发育所需的条件。这些生产设施必须符合农作物的规模化与反季节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支付建造和维持生产设施所化去的昂贵成本,并获取必要利润。这种在可控条件下,采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工厂生产方式的高效和集约化的种植业或养殖业,其生产效率较大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