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分析了0Cr17Ni4Cu4Nb钢在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应用硬度试验研究了0Cr17Ni4Cu4Nb钢在1040℃固溶处理后,480℃时效时的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40℃固溶处理后显微组织主要由块状低碳马氏体组织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在480℃时效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硬度先升后降,时效4小时时硬度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对金属可锻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为金属本身的塑形,塑性越好,锻打时越不容易开裂.金属的塑性与金属的组织密切相关,晶粒越细小、组织越均匀塑性就越好.所以可以通过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来改善金属的可锻性.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时,能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它包括在热态或冷态下能够进行锤锻、轧制、拉伸、挤压等加工.可锻性的好坏主要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变Al-Cu合金初生α-Al的枝晶彤貌,本论文研究了正反转电磁搅拌换向间隔时间对半固态Al-Cu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正反转搅拌下换向间隔时间对初生α-Al组织形貌的影响较大,初生α-Al的显微组织形貌是由搅拌的激烈程度和搅拌的有效时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AC-HVAF活性燃烧高速燃气喷涂设备在Q235钢表面喷涂WCp/(Co+Cr)复合材料涂层,应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应用扫描电镜分析涂层断口形貌.结果表明,WCp/(Co+Cr)复合材料涂层组织致密均匀;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其相对耐磨性比淬火回火态中碳45钢提高40倍.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举重运动员刘春红因2016年兴奋剂复检显示阳性结果而被取消在2008年奥运会比赛成绩,随后她就该处罚决定向国际体育仲裁院提起上诉一案为起点,对奥运会复检程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尽管复检程序总体上对保障清白运动员的权利和维护反兴奋剂秩序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时效方面存在一定瑕疵,如时效过长,可能加大运动员的举证难度,也不利于保护第三人的信赖利益;国际奥委会对复检程序适用时效规定时未能保持前后一致;反兴奋剂组织不严格执行时效规定可能会造成时效变相延长。此外,《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第17条关于时效的规定仍不够清晰,应当通过释义明确可以导致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的情形,以确保在维护纯洁体育的同时,合理保障运动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铁碳合金相图”表明了金属(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随成分、温度变化的规律。而且在铁碳合金相图可以帮助学生根据金属材料的成分推断其组织,根据组织定性分析其力学性能,另外在选材、铸造、锻造、焊接以及热处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铁碳合金相图是学生全面认识碳钢、合金钢和铸铁的必要的工具,因此学生对铁碳合金相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对本课程的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对45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利用CO2激光加工机对其进行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测试系统、盐雾试验机等研究了激光相变硬化层的显微组织、硬度、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层分为熔化区、相变硬化区以及热影响区三部分。其组织依次为:混合马氏体+未溶碳化物、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扫描为速度为2.0m/min时试样的显微硬度提高约2倍;随扫描速度增加,耐蚀性先变好而后变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针对20CrMo低合金钢采用渗碳、渗硫处理,以提高20CrMo钢的表面耐磨性,运用金相显微镜,HMV-200型显微硬度计,JSM-5500LV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渗层的形貌,相结构等进行分析,用MM-200快速磨损试验机和MH-2000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9.
赛场申诉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反映出赛事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所有正式提交的申诉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梳理和分析,从提高裁判员培训针对性、强化裁判员现场执裁能力、引入“鹰眼系统”、完善竞赛规则和规程、细化赛事组织工作等几个方面给出建议,为完善今后大型田径赛事组织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金既是古代的货币。又是重要的装饰品。但黄金贵重,一般人用纯金饰品用不起。因而合金与包金应运而生。合金是添加铜或者银,包金则采用金箔为多。金箔是利用黄金的良好延展性,反复锤打金片而成。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于崇祯七年(1643年)所著的《天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中国传统武术话语权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传统武术话语权式微问题的主要表现,即本质功能淡化、表层利益化严重、媒介记忆影响受众现实的真实性、媒介记忆受大众审美的影响等。进而提出话语权提升策略:传播主体方面,由"走出去"转为"互动化";受众方面,提高审美能力;媒介方面,关注社会记忆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2.
脑力、体力劳动者足底压力参数分布特征及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脑力、体力劳动者自然行走过程中峰力值(maxforce,MF)、达峰力值时间(time to max force)、冲量(impulse)等参数特征,探讨职业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采用比利时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50名普通健康脑力劳动者和63名普通健康体力劳动者进行自然行走过程中动态足底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脑力、体力劳动者左脚Toel、Toe2-5、Heel Lateral区域平均峰值(MF)存在显著性差异,右脚Mid foot、Meta5区域MF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左、右双足平均峰力值(MF)最大值均出现在足跟内侧(Heel Medial)。脑力、体力劳动者足底各区域达峰力值的时间(TMF),左右双足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行走过程中左足在Toel、Toe2-5、Meta1、Heel Medial、Heel Lateral区域的冲量(Impulse,IP),体力劳动者明显大于脑力劳动者且具有显著性差异〈0.01),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足底MF与足弓接触面积及足角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果说明: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行走过程中左右双足的平均峰力值、接触面积、冲量等参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能与长期从事的职业不同有关,建议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定制矫形鞋垫,可以缓解足底压力高压区的过度集中,不断维护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方式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访谈和个案分析对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体育社团的运作方式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社团联合会与体育部“双重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体育社团的发展,体育社团的多种组建方式为体育社团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体育社团将是大学体育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联合式”体育社团组建方式是“体教结合”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4.
邱妙云  李勇俊 《精武》2012,(26):87-88
本文阐述了绿道体育健身环境概念和特点,提出建设绿道体育健身环境的最大效益、相对独立和分散集中的规划原则以及层级建设模式,阐述了绿道健身环境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术由一项原始格斗技术发展成文化载体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的世俗化,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具有多方面文化特色;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改变武术发展中的不良趋向,但降低了武术的层次。  相似文献   

16.
排球意识理论研究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运动生理学、排球运动理论,运用文献分析、系统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排球意识的含义、排球意识赖以形成的生理与心理学机理、排球意识的结构、排球意识活动的表现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论纲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健康”语境中的“体质”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健康语境中体质一词使用混乱,理论上的体质概念与操作中使用的体质概念不一致.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梳理体质概念的中医学思想渊源和人类学基础,分析体质和健康一词使用的语言环境;进而提出:健康和体质分属不同的概念系统,两者不可交替使用或叠加使用,在体育与健康的语境中应该用体能替代体质一词.  相似文献   

18.
媒介的嬗变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作为人类身体的延伸,对世界意义的生成与转换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媒介的嬗变经历不同发展阶段。阐述口传媒介、印刷媒介、大众传媒阶段对武术发展与传播产生不同的影响。指出:探讨媒介的嬗变对武术发展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并非从功能论出发,而是从价值论出发;并非讨论传播手段作为工具有何长处与短处,而是在讨论传播方式作为意义世界有什么遗憾和缺憾,从而对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体育振兴法》已颁布50年,未做过改动。面对老龄化、少子化,医疗开支扩大以及体育纠纷增多等社会问题,日本于2011年出台了《体育基本法》。该法涵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紧紧围绕"八大理念"展开,强调体育权利,明确责任义务,探索建立体育行政机构,弥补了部分法律空白,提高了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当今日本对体育的理解与认识,基本法的颁布是日本体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划时代意义,很多条文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羽毛球后备队伍的人才格局及实力现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参加四届城运会羽毛球比赛的全国 2 2支队伍 (包括香港队 )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对全国羽毛球后备队伍的人才布局、年龄特点及实力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 :①全国后备人才格局变化随机性大 ,人才布局缺乏系统性、长远性 ;②在人才连续分布的年龄曲线上存在一个拐点 ,16岁以下年龄组训练水平明显偏低 ;③本届城运会在总体水平上不如上届 ,男双后备人才匮乏问题尚未得到缓解 ;④年轻羽毛球运动员在道德素养、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表现欠佳 ,是阻碍运动员突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