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郜林涛 《天中学刊》2003,18(4):55-59
“大历之风尚浮”是大历诗风的基本特点,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大历之风尚浮”有三层含义:境敛而实;气骨顿衰;浅易平熟。  相似文献   

2.
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了由盛到衰的剧烈转变,以此为契机,前后两个时期的诗歌也被分为两段,即严羽所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诗)和“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唐代李肇论其间风会的嬗变说:“大抵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四库提要》则说:“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这些评论不能说不准确,但带有印象式批评的笼统和抽象的色彩,在文学史研究要求逻辑性和实证性的今天就不能令人满意了。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以细密的分析论证来说明问题。本文就是从一个较少为人注意的角度,即通过选本反映出的美学趣味的变异来考察其诗风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2 名词解释古诗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上官体 初唐四杰 (王杨卢骆 ) 《修竹篇序》 沈宋 王孟 高岑 李杜 《三吏》 《三别》 《箧中集》 张王 (张王乐府 ) 元白 元和体 新乐府 新乐府运动 韩柳 古文 古文运动 晚唐讽刺小品 大历十才子 韩孟诗派 郊寒岛瘦 温李 唐传奇 变文(敦煌变文 ) 词 长短句 词牌 令曲 (小令 ) 慢调 慢词 敦煌曲子词 《花间集》 花间词人 南唐词人 白体 晚唐体 西昆体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三苏 苏门四学士 苏黄 江西诗派 一祖三宗 大晟词人 中兴四大诗人 格律词派 诚斋体…  相似文献   

4.
2 名词解释题古诗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上官体 初唐四杰 (王杨卢骆 ) 《修竹篇序》 沈宋 王孟 高岑 李杜 《三吏》 《三别》 《箧中集》 张王 (张王乐府 ) 元白 元和体 新乐府 新乐府运动 韩柳 古文 古文运动 晚唐讽刺小品 大历十才子 韩孟诗派 郊寒岛瘦 温李 唐传奇 变文(敦煌变文 ) 词 长短句 词牌 令曲 (小令 ) 慢调 慢词 敦煌曲子词 《花间集》 花间词人 南唐词人 白体 晚唐体 西昆体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三苏 苏门四学士 苏黄 江西诗派 一祖三宗 大晟词人 中兴四大诗人 格律词派 诚斋…  相似文献   

5.
2 名词解释题古诗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上官体 初唐四杰 (王杨卢骆 ) 《修竹篇序》 沈宋 王孟 高岑 李杜 《三吏》 《三别》 《箧中集》 张王 (张王乐府 ) 元白 元和体 新乐府 新乐府运动 韩柳 古文 古文运动 晚唐讽刺小品 大历十才子 韩孟诗派 郊寒岛瘦 温李 唐传奇 变文(敦煌变文 ) 词 长短句 词牌 令曲 (小令 ) 慢调 慢词 敦煌曲子词 《花间集》 花间词人 南唐词人 白体 晚唐体 西昆体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三苏 苏门四学士 苏黄 江西诗派 一祖三宗 大晟词人 中兴四大诗人 格律词派 诚斋…  相似文献   

6.
读杜随笔     
《远游》诗的编次问题杜甫五律《远游》(删韵)作于何时何地?清代仇兆鳌、浦起龙和杨伦三位注家有不同看法,仇氏定为大历四年作于潭州,浦氏以为大历三年“出峡舟行之作”,杨氏更为提前二年,编入大历元年夔州时期。三家的主要依据都是本诗诗语。现抄引全诗如下,然后加以讨论。江阔浮高栋一作冻,云长出断山。尘沙连越(?),风雨暗荆蛮。雁矫衔芦内,猿啼失木间。敝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首句栋字,“一作冻”,当是讹误。也可能是后人乱改。按“高栋”在杜诗中不止一  相似文献   

7.
杜甫卒于大历五年,几乎成为了“杜诗学”中的一项定论。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杜甫的卒年进行了重新考察,不仅认为大历六年的秋天杜甫尚滞留于长沙,而且被历代杜诗研究者称之为“绝笔”的《风疾舟中》一诗的作年,乃在大历六年的秋冬之际。被《研究》一书作者语含讥讽的“则公之卒.大历六年仍嫌稍近,当迁延至大历七年春后矣”云云,其实是一种最接近杜甫卒年历史真实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了由盛而衰的剧变,也给唐代诗歌划出了前后不同的变化轨迹。严羽据此把这一阶段的唐诗分为“盛唐体”和“大历体”,并注明“大历体”即“大历十才子之诗”。本文根据大历十才子的创作实践,并结合代表大历年间诗歌风尚的《中兴间气集》的选录标准,具体考察大历十才子的创作倾向,为进一步探讨大历诗风的演变提供逻辑性、实证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了由盛而衰的剧变,也给唐代诗歌划出了前后不同的变化轨迹。严羽据此把这一阶段的唐诗分为“盛唐体”和“大历体”,并注明“大历体”即“大历十才子之诗”。本文根据大历十才子的创作实践,并结合代表大历年间诗歌风尚的《中兴间气集》的选录标准,具体考察大历十才子的创作倾向,为进一步探讨大历诗风的演变提供逻辑性、实证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乔亿的《大历诗略》是清代唐诗的重要选本,同时也承载了清代唐诗学的重要思想,与王士禛《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鼎足而三,彰显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突现盛唐、中唐两大诗歌高峰之间的诗风、诗艺上的自然承接、衍变,突出了大历诗歌的成就。此选本自乾隆刊刻以后,未能再刊行。《大历诗略笺释辑评》将校勘、笺释和评论辑为一集,乃诗学视野下的文献整理,具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诗学价值,颇有益于学界。  相似文献   

11.
中唐的边塞诗自有其独特成就与审美价值,以“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为例,其诗作中虽多应酬之作而失之于“浮”,但其边塞诗却能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由此亦足证中唐的边塞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初唐的诗文革新运动,批判《楚辞》轻薄、浮艳以及不守“礼乐之道”;中唐古文运动的先驱们对《楚辞》的批评,基本延续了初唐以来的思想;中唐新乐府运动,对《楚辞》持肯定的态度.这些都与两汉以来《楚辞》经典阐释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选》上卷,选录了“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的《茂陵山行陪韦金部》一诗,内容是“宿雨朝来歌,空山秋气清。盘去双鹤下,隔水一蝉鸣。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诗中的“赤烧”《唐诗选》无法解释,本文拟求其解。  相似文献   

14.
<正>【作品概况】《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颜真卿赴任抚州刺史,多次登麻姑山,游览仙坛。大历六年(公元771年),67岁的颜真卿再次登山游览,情意大发,撰文并书写了《麻姑仙坛记》,内容为麻姑山仙女和仙人王平方在麻姑山蔡经家里相会的神话故事。立碑后遭雷电毁佚,现已无原碑拓传世。据传世剪裱本计此碑共901字。此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相似文献   

15.
《相士如相马》等《杂诗四首》早在宋、金、蒙古对立时期已收入元好问的诗集,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里辑出了宋人汪藻的《浮溪集》,四首诗又出现在《浮溪集》中。对此四诗的二属情况,学术界尚乏深入的考辨。从汪、元二人各自诗文集的版本情况以及诗文内证两方面来看,四首诗应为元好问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欧阳詹《李评事公进示文集以诗赠之》中“李评事”有职无名,不知为何人。文章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从年龄、任职、诗文成就等三方面论述了“李评事”可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益。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文》2007,(12):73-73
蔡丽双,中国当代杰出女诗人。原籍福建石狮,定居香港,文学博士,客座教授,编审。现任《香港文学报》社长、《香港文艺报》总编、"香港作家诗文朗读比赛"赛事主席、《世界诗人》(混语版)主编,香港作家联会名誉会长等职。著有诗文集《星光下的情怀》、新诗集《一片冰心》、散文诗集《感恩树》、中华诗词集《芙蓉轩诗词》、  相似文献   

18.
杜甫在湖南     
唐代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的一个大雪天,杜甫来到岳阳。在小船上他唱出了:“岁云暮矣多北风,洞庭潇湘白雪中……”(《岁晏晚》)的名句。在岳阳楼,他写下了著名诗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大历四年初春,杜甫告别岳阳,驾舟南行。一  相似文献   

19.
在唐传奇初期,文体地位不高的唐传奇与诗文特别是最有可比性的叙事古文之间在思想内容上相互渗透。这种渗透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传奇之佛道怪奇倾向渗入诗文;诗文之儒家道德渗入传奇;诗文夸耀盛世的创作思想渗入传奇,传奇也开始博物颂盛;诗文拒语神怪的特点渗入传奇,传奇也关怀现实。  相似文献   

20.
<御览诗>为现存少数唐人选集的一种.编选者令狐楚在中晚唐之交的政坛、文坛上均有相当地位和影响,其奉诏纂进的<御览诗>在文学史上也应有其特殊地位和价值.从对诗歌体裁的选择、对诗人的选择和对诗歌的选择三方面入手,可以看到:<御览诗>虽多取大历、贞元诗人作品,倡导的却不是声浮气薄的大历风气,从其对气格和风情的追求上都体现出元和诗坛的风尚.<御览诗>可作为一个特殊的出发点来考察元和诗风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