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8):F0002-F0002
回顾“十五”,南宁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南宁市连续三度(1999-2000年度、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被评为“全国科技进齿先进市”.标志着南宁市科技进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力量的核心引擎,而科技人力资源是构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我国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科技人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08-2012年)以来,云南省高校的创新平台建设发挥了多学科及人才集聚的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为目标,统筹规划、创新机制,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了“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人才引培创新系统”、“科技管理制度创新系统”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5.
《青海科技》2009,16(3):5-5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省人民政府决定,对为发展我省科技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对外科技交流,从全球创新治理的“参与者”角色逐步向“引领者”角色转变。随着我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仍然存在资源散、协调难等问题,有些开放创新举措尚未落地落实,不利于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原因既包括全球形势变化带来的外部环境问题,又包括内部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部分是长期存在、难以突破的深层次问题,部分则是因为政策过于宏观、加之落实不到位、创新主体不敢干,出现的举措落地难、见效慢等表象问题。解决这些痼疾沉疴,要紧密围绕“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的思路,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实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政策,坚持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对外开放的战略政策,加快优化吸引海外人才的制度体系,提升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支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全球化发展,发挥企业畅通“双循环”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技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核心要义,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从战略体系视角,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中系统推进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具体包含:(1)界定科技强国战略内涵,建立“战略环境-战略目标-战略能力-战略行动”战略体系分析框架;(2)分析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环境,准确研判长远发展大势,牢牢把握科技战略机遇;(3)丰富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4)提升科技强国建设战略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战略人才力量;(5)深入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8.
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西省实施了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是工程建设中涉及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中部欠发达省份,江西省通过科技管理观念、体质、机制和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实现了科技创新人才从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其做法与经验为我国其他欠发达地区走出人才流失的困局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我省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工作围绕我省“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以技术、人才、项目为重点的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取得显著成效。1深化层次,扩展领域,省院合作再上台阶1.1创新机制,共建合作平台“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青海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合作工作,签订了全面、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的领域涵盖决策咨询、人才引进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研究开发等多个方面。双方共建了“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围绕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10.
塘沽区全面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塘沽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2005年,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2006年,滨海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属经济实现了连续“三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突破。“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是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本文论述了引领人才培养实施的内容、遴选人才的模式,培养人才的举措以及营造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以中国科协系统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为例阐述“引领、遴选、培养、营造”在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实践中的效果和价值,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评价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搜集2006—2018年各省市的科技评价政策文件,在优化科技评价政策量化量表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层次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评价政策总体上呈现“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政策目标主题向创新人才培育、区域创新扶持与知识产权保护转变,同时,科技评价政策的作用机理呈现“非线性”特征,政策目标的作用方向正由“数量制胜”向“质量取胜”转变。从科技评价政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看,科技评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其直接政策效力明显薄弱;科技评价政策的多重目标导致政策的协同效应不足,同时,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之间的不协调也削弱了政策效力,导致其“指挥棒”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13.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创新人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要素。基于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高校人才培育现状,从创新学术、商业管理、大国工匠和商业创业四个维度合理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新人才指数。结果显示:(1)中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与学校综合发展水平具有较高一致性。(2)中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态势。(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之间存在强关联性,区域经济是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条件,而高校创新人才也会积极“反哺”区域发展,形成正向循环。为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系统部署,高校应从人才自主培养、校企联合培育、教育资源整合三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发展需要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更需要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支撑。福建省将各方面力量汇聚到加快建设人才强省的行动中,推进闽台科技人才交流互动,增强海峡两岸科技创新型人才区域集聚效应,进一步开创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张会庆 《今日科苑》2023,(12):37-45
高校科技社团作为“高校+科技+社团”三者的有机融合体,在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指引下,对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等均具有巨大的价值,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定位,是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三全育人”体系组成部分,学生专业发展课外平台和智慧养成的多元化活动场所。然而,高校科技社团当前建设发展中仍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厄,如科技伦理道德建设挑战日趋严峻、社团组织内部“主体性”结构失调、实践活动“场依存性”弱化,以及指导教师职责角色发挥不足等。为应对上述挑战,依据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理念,从社团组织建设、文化氛围营造、技术赋能场域扩展以及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维度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旨在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科技社团之作用发挥,为新时代高校科技社团建设提供新的视角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罗伟  佟敏 《科协论坛》2006,21(4):32-34
“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支撑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农村涌现出了一批依靠科技带头致富、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带动群众致富的“先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深入贯彻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市科协于日前深入基层,对农村“双带”示范型科技人才队伍开展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加强自主创新构建农业科技制高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我院“十五”期间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科技服务取得的显著效益,总结了主要做法和体会,提出了“十一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以推进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研究通过探讨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的内涵构成和使命任务,分析我国强化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面临的挑战,以及世界农业科技强国建设农业战略科技力量的经验等,提出了强化我国农业科技战略力量的战略路径。研究认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是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中坚力量”作用和引领作用的机构和组织,在承担任务、成果产出、人才培养、创新水平、事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原创性、颠覆性、长远性、基础性、系统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由涉农国家实验室和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高水平科研机构,研究型农业大学和涉农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及农业和涉农科技领军企业构成;以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提高农业科技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使命担当。同时,研究提出从四个方面强化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包括坚持“四个面向”科学布局国家农业战略科技任务,培育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四大主体”,推进“改革攻坚”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及建设农业战略人才力量“四支队伍”。  相似文献   

19.
杨留花  石磊 《今日科苑》2022,(11):68-78
国家高新区是带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资源。本文以湖南省典型国家高新区为例,从个体感知视角,基于调查问卷数据,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方法,对高新区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人才政策、个人发展,“乡土情结”以及在高新区工作年数等个体特征是吸引创新人才的关键变量,创新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未得到统计支持。针对高新区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吸引力,本文从实施差异化人才政策、重视人才高层次需求、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社区、制定本土人才培养和回流计划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为新征程上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推进保证,指明了前进方向。 “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的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中走在前列。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例,试图探讨在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