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从他1926年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到1944年不幸病逝,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全民抗战》等7种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报刊评论,包括社论、时评、小言论、短评、答读者来信、漫笔、杂感等。在抗日斗争和民主运动中,起了竖旗文坛、冲锋陷阵、积极引导舆论的巨大作用,在新闻评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闻和出版两个领域的最高成就奖都以韬奋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邹韬奋(1895-1941)在我国革命文化史和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为一个同样深受韬奋影响,有幸活到今天的老文化工作者,每念往事,韬奋的为人处事和种种教诲便会活生生地浮现在眼前。邹韬奋来广西,只有很短暂的两次,可是他对广西的影响却很大。他第一次来广西是1937年12月,这年的11月12日上海沦陷,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武汉,韬奋原计划经香港、广州转武汉,同行的有何香凝、郭沫若等人。在上海开往香港的轮船上,闲谈中郭沫若讲到广西和桂林的情况,引起韬奋等对广西和桂林的极大兴趣。韬奋到香港后,决定绕道桂林,然后再去武汉。他于12月2日从香港出发,同行的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爱国先驱韬奋先 生在世上只走过了四 十九年,但他一生英勇斗争与艰 苦卓绝工作的精神,永远值得我 们学习。在艰苦的环境里,他无时 无刻不在出刊、编书、撰写文章。 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其劳作成果 令人赞叹,后世出版的《韬奋全 集》(上海人民出版社)竟有14 卷,达800万字之巨。他在世时,针 对时局,抨击时弊,为国家和民族 呼号。在共产党引导下,他成为一 位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愧 为中国出版事业的楷模。 我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不 少韬奋主编的书籍,这些书籍中 的许多内容,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当时这些书籍对于我后来走上革 命道路,有着很大的关系。不是个 别人或少数人,而是许多青年都 喜欢阅读韬奋主编的书刊。可以 说,他引导和培养了一代青年人。 我们重温他在短暂的人生中 谱写下的不朽篇章,会激励我们  相似文献   

4.
看着墙上的文字说明和图片,以及柜子里陈列的韬奋当年用过的文房四宝、生活用品和一些与韬奋有关的出版物等实物,韬奋的形象益发高大起来。尤其是看了那些纸张已经发黄的、反映了韬奋一生功绩的生活书店出版物,更是令人浮想联翩。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韬奋尚且能够将读者放在第一位,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下,我们的出版工作者是不是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治家。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不幸病逝。 他于1926年10月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直到病逝,在十八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生活》、《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周刊等7种报刊,撰写并发表了大量各种文体的新闻评论作品、论文、答读者来信、旅途通讯、回忆录和多种译著,在争取人民民主运动和伟大的抗日斗争中,起到了树旗文坛,冲锋陷阵,积极引导舆论的重大作用。 今年11月5日,是邹韬奋同志的百岁诞辰,本刊从本期起特开辟“学习和纪念韬奋”专栏,介绍他的办报思想、敬业精神,以及他在新闻评论写作、新闻通讯写作、报刊编辑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以示纪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个英雄、一个历史人物的造就,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而这种客观条件对一个历史人物来说,是不可能一样的,或者说是非常不一样的。主观上认识这种条件,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出新的业绩,就会在历史的河流中泛起阵阵浪花。韬奋就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伟大的历史人物。韬奋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7月3日,由韬奋基金会联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报共同举办的"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孙寿山,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启动仪式由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社长姜军主持.@@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副司长李宏葵,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邹小桦,以及总署各司局办负责人、总署直属各单位负责人和总署主管的各行业社团组织的领导、出版行业部分在京单位的领导、部分高等院校新闻出版院系的领导和代表、20多家在京新闻传媒机构的记者出席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12,(21):22
正本刊讯(记者王化兵)7月3日,由韬奋基金会联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报共同举办的"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孙寿山,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启动仪式由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社长姜军主持。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副司长李宏葵,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邹小桦,以及总署各司局办负责人、总署直属各单位负责人和总署主管的各行业社团组织的  相似文献   

9.
最近逛书城,看到某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的<生活书店史稿>(以下简称<史稿>)第二版,连忙买了一本.此书我已有1995年的初版本,因发现其中有些问题,很希望这个第二版会有所改正,不料看了之后,有些失望.因为书中只作了一些版式调整和小的修改,原来的问题却基本上没有改.这里且以第一章<韬奋与<生活>周刊>为例,提出来谈谈.  相似文献   

10.
韬奋在总结他的编辑工作的经验时曾经说,要办好一张报纸或者一个刊物,“内容的力求精警”是一个很生要的原则。韬奋所说的“内容的力求精警”,参照他在别的文章中谈到这个问题时的论述,它的含义,用今天报人的话来概括,就是“少而精”。  相似文献   

11.
煤海笔耕     
知道广旺矿务局宝轮院煤矿采煤青工、业余通讯员刘华的人都说他耿直、执着。刘华今年30岁,1987年开始在采煤队当合同工,1992年转正,1990年开始写稿。迄今,他已先后在《广旺矿工报》、《中国煤炭报》、《四川工人日报》、《警钟长鸣报通讯》等中央、省、市地级报刊台发表作品近300篇。十年来,他一直战斗在采煤战线上,任劳任怨,业余勤学苦钻,曾几次被矿队送往《四川工人日报》社、《广旺矿工报》社进行新闻通讯培训,曾多次被矿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通讯员”。谁都知道采煤队工作辛苦,可这位爬惯了掌子面…  相似文献   

12.
笔耕有感     
采撷天地芳华酿造生活之蜜信念融进翰墨方块锻造春秋岁月用犁铧耕耘我们的额头我们以心中的锦绣回赠岁月以生命醇香笔耕有感@吴进国  相似文献   

13.
笔耕的感觉     
转眼间,我爱好“爬格子”已有10个年头了。1992年,我退伍回到家乡,被分配在一个山区税务所,开始了我艰苦而平凡的工作生活。随着《新闻爱好者》的熏陶,我涌起了让自己在报刊上倾诉的愿望。没想到,我采写的稿件很快就在各地报刊刊出了。虽然很稚嫩,但发表作品的欣喜仍让我兴奋得难以入眠。我的写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去年秋,我从自己的150多篇作品中,筛选出98篇,取名为《真情有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疑,写作的道路是艰辛、寂寞、坎坷的,但我的耳畔时时回响着路遥先生…  相似文献   

14.
笔耕乐     
在生活中,青年朋友们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喜欢体育,有的爱好音乐,而我呢,却爱好新闻写作。屈指算来,从我写的第一篇小稿被采用至今,已整整5年了。这5年里,全国各级报刊电台已采用了我写的消息、通讯、特写、杂文等620篇,我也连续5年被《徐州日报》、徐州人民广播电台、新沂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五年的业余写稿,有耕耘的艰辛,也有收获的欢乐。1985年的秋天,我利用两个晚上写了一篇关于农村储蓄方面的稿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给《徐州日报》。出乎意料,这篇处女作被采用了。  相似文献   

15.
笔耕的事业     
新闻是笔耕的事业。怎样评价一位记者一位编辑的能力、水平、业绩?主要看笔下的作品。记者要记,编辑要编,都是笔的劳动。报纸的版面,广播电视的节目,是由记者编辑们的笔,传统的笔以及现代的笔——话筒、摄象机等写出来的。记者编辑的园地在此,职责在此,奉献在此,他们能力、水平、业绩的展现也在此。所以,除了学历、专业工龄等“硬条件”之  相似文献   

16.
韬奋故居     
《档案与史学》2008,(11):3-3
重庆南路205弄54号(原吕班路万宜坊54号)是一幢三层新式里弄房子。1930年至1936年。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著名的新闻家、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曾居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韬奋的笔名     
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的笔名.韬奋的意思: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不息.除了「韬奋」之外,他还用过各式各样的笔名:一九一五年谷僧谷曾一九二七年心水思退沈慰霞因公惭虚秋月落霞春风润一九二八年孤峰清风云霄静渊愚公韬奋一九二九年笑世一九三二年奋奋一九三三年邹韬奋捂  相似文献   

18.
学习韬奋精神做韬奋式新闻工作者吴冷西今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邹韬奋同志诞辰100周年。我怀着十分钦佩和景仰的心情来纪念韬奋同志。我是受韬奋同志主办的《大众生活》的启蒙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代人中间的一个,尔后又踏着韬奋同志的足迹,投身新闻事...  相似文献   

19.
韬奋楼     
这幢雄伟壮丽的古楼,耸立在华东政法学院校园内。它建造于1897年,原为圣约翰大学的“怀施堂”。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邹韬奋同志于1919~1921年曾在这幢楼里学习。为了纪念邹韬奋同志,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这幢百年古楼曾一度失修,在十年动乱中又遭到严重破坏,就连“韬奋楼”三个字也被搞得无影无踪。现已修复。原司法部部长、华东政法学院第一任院长魏文伯同志重新题了“韬奋楼”三个字。邹韬奋同志与世长辞已40载,这座楼作为纪念文物,时刻激励着后人。  相似文献   

20.
不朽的韬奋     
一九八一年,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接触了韬奋,并奉命与另一位同志编写了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从此,韬奋和他创办的生活书店成了我心中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