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废伪"的争论,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从法理的角度看,要理清这一争论,关键在于明确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以及法律介入科学活动的方式与界限.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真伪     
关于“废伪”的争论,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从法理的角度看,要理清这一争论,关键在于明确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以及法律介入科学活动的方式与界限。  相似文献   

3.
大科学与小科学的争论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以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转换。促成这一转换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科学研究项目在尺度上的变化。这一变化引起了科学界对大科学与小科学的广泛争论,而这一争论体现的是科学家对于研究路径选择和科学研究优先性的不同理解和思考。文章通过以大科学项目为案例进行研究,梳理了大科学与小科学争论的要点,从科学自主性、科学价值和科学研究路径选择、科学家培养等角度对这一争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认为这一争论是科学建制过程中的一种内生张力,这一内在张力不可消除。  相似文献   

4.
科学心理学解释的自主性问题是在心理哲学与心灵哲学中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以自主论与还原论对此问题的争论为切入点 ,从科学心理学解释对象的复杂性、意向解释与提供理由在科学心理学解释中的重要性 ,以及科学心理学解释中的目的论语言使用的合理性三个方面揭示并阐明了科学心理学解释过程所具有的不同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解释的独特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1930年代末的关于科学是要计划还是要自由的贝-波之争,其源流可追溯到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整个三十年代英国科学家中的科学与社会运动,是该争论的过程因素。该争论实非二人之争,而是存在于两个科学家群体之间,Nature杂志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若干科学组织牵涉其中,争论所涉及范围远超英国之外,过程比较曲折,历史影响极为深远。科学家们争论的问题包括科学、计划和自由的内涵,科学发展的机制,科学家的责任,科学的社会关系等等问题。它不仅促生了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而且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更为重要的是,这场争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科学观念,它使功利主义科学观从此深入人心,与之后苏联之外各国科学的计划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小科学"演变为"大科学",以及科学事业与国家目标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尽的前沿"与"有限的资源"的矛盾越发突出,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和微妙,导致同行评议( peer review)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同行评议本身存在的或由其引发的一些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乃至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争论,争论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尤其如此。本文回顾物理学发展史中那场著名的世纪之争——玻尔与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诠释的争论,说明正常的学术争论对推动科学创新是何等的重要。作为至今传为佳话的这个著名案例,留给我们有太多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这场争论必要的人文思考,并结合当前学术界的若干实例,讨论科学研究中的"科学发展观"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争论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对科学争论的理解。劳丹解决科学争论的模型并不令人满意,因为仅在认识论和逻辑论证领域不能充分地说明科学争论的缘起和解决。沿着库恩的思路从社会学角度对科学争论进行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的社会争论也在不断出现并在加剧。科学的社会争论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的社会本质,科学的社会争论的主体的多元化、结束的迅速性及发生范围的地域性是其主要特征,非认识论因素在其结束机制中起到主要作用。同时科学的社会争论在普及科学知识,防止和阻碍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影响及促进价值选择多元化方面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与SSK实验室研究关注“知识实践”的社会建构不同,SSK科学争论研究侧重于对争论中的“知识主张”的建构过程进行社会学研究。鉴于此,文章拟从“研究场点”、“关于争论的争论”、“争论分析方法”三个层面,在阐述利益模式和经验相对主义纲领的基础上,就SSK科学争论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SSK争论分析方法之于科学史的意义展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思维模式研究管理学科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婧  杨乃定 《科学学研究》2005,23(6):750-753
管理研究方法论对于管理学科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针对管理学科问题研究方法多元化选择的现象,从研究者思维这一角度切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思维态度、思维路线、思维方法三方面提出研究管理学科问题的思维逻辑和规范,以此来提高管理研究方法解决管理学科问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Numbers of 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 ratings have recently been used as measures of scientific growth.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a number of presumed weaknesses of these measures. First, a distinction is made among scientific activity,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The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bove measures might depend on the particular field of science, on the speed whereby research front information becomes archival, on the phenomena of wrong papers and of ‘also ran’ papers, on th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patterns, on whether we want to measure activity, productivity, or progress, and on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i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patterns. Though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he quantitative substantiation of the proposed effects must await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The process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ocuments, such as patents, has been important to the industry, business, and law communities. Recently, the importance of patent processing has also been recognized in academic research communities, particularly by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researchers. In addition, large test collections that include patents have recently become available, to enable the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ethodologies from a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In the light of these activities, this special issue is intended to collect advanced research papers on patent processing.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patent processing, this paper survey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outlines the papers selected for the special issue.  相似文献   

14.
团队思维方式如何影响团队科学创造力,既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科学创造力领域的新兴课题,也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为样本,借鉴创造力成分、社会认知等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实验研究发现,团队思维方式对团队科学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问卷调研显示,团队思维方式分别通过团队创新效能感和团队认知灵活性的中介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于团队科学创造力;开放式沟通分别调节了团队思维方式与团队创新效能感、团队认知灵活性、团队科学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团队科技创新具有理论启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研合作网络特征与团队知识创造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鹏程  彭菡 《科研管理》2011,32(7):104-112
知识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创造新知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从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视角出发,对科研合作网络与知识创造绩效的关系展开了分析。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本文选取了管理学领域的24个科研合作团队,收集了他们在6年时间发表的1494篇论文,并通过识别888个作者的合作关系建立合作网络模型。数据结果表明,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团队知识创造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1)合作网的派系数量与知识创造绩效呈正相关关系;(2)最大子图比例以及合作网络密度与其呈负相关关系;(3)中心性则与其无关。最后,本文从合作结构的角度提出了提高科研团队绩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Our study examines how individuals decide which scientific claims and experts to believe when faced with competing claims regarding a policy issue. Using an experiment in a public opinion survey, we test the source content and credibility hypotheses to assess how much confidence people have in reports about scientific studies of the safety of offshore oil drilling along the California coa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message content has a substantial impact. People tend to accept reports of scientific studies that support their values and prior beliefs, but not studies that contradict them.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re values influence message acceptance. We find that core values and prior beliefs have independent effects on message acceptance. We also find that the sources of the claims make little difference. Finally, the public leans toward believing reports that oil drilling is riskier than previously believed.  相似文献   

17.
刘崇俊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22-1127
对科学精英的科学生产功能进行定位,是科学精英研究最基本的理论诉求。默顿学派成员在传统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指导下,认为从个体主义角度而言,科学精英个人在科学生产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功能,而从群体角度而言,整个科学精英阶层独立地创造了绝大部分优秀的科学成果,他们对于发展科学知识、推动科学进步、支撑整个科学共同体发挥的重要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随着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式微和科学社会学中默顿范式的广为垢病,科学知识社会学家通过对实验室实践进行参与式观察,以"实践的逻辑"取代"理论的逻辑"对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做了动态考查,最终认为科学生产是一项集体事业,科学精英与普通科学家通过科学网络同盟,分别构成了科学生产作坊中相互依赖的两极,从而避免了科学精英生产功能定位研究中精英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拔尖人才匮乏,如何培养基础研究拔尖人才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试图以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连贯性、长周期培养、教育单位三个视角分析他们的关键成长路径,得出良好的教育连贯性、硕博贯通式的培养有利于基础研究领域拔尖人才的成长,以此提出高校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应在保证教育连续性的前提下注重实践教育,在长周期培养模式下进行多通道设计,并积极探索与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Science 2.0:科学活动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爽  徐飞 《科学学研究》2016,34(9):1281-1286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全方位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Science 2.0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就互联网对科学活动影响的初步概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学交流不断获得新的工具和平台,传统的科学活动正面临更开放的环境,并可能引发整个科学系统的变革。Science 2.0让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使成果交流变成互动探索,成果刊布也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全面提升了科学交流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科学活动因互联网发展而正在发生的这一重大变革,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贾向桐 《科学学研究》2006,24(6):823-827
以人类活动的“生活世界”为出发点,从社会价值层面探讨近代科学革命产生的形而上学与社会原因,揭示社会价值因素对科学革命在器物、制度和观念层次上的重要推动作用,说明社会价值取向的转移与近代科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