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9,(3):40-43
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供给与学生需求发展不平衡,存在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致使供给需求不对称现象;思政教育内容老套陈旧,显现重复交叉趋势;思政教育方法手段单一,呈现出模式形式化倾向;思政教育活动质量低,出现了针对性不强偏向等现实瓶颈。从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供给瓶颈,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途径和供给环境等五个方面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方法与路径,对地方应用型高校深化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四有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和实现载体,故此需要调动全社会的所有积极力量和因素,构建动态立体的全方位育人网络。分析地方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的路径策略,有利于推动地方高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与载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际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全育人”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还存在全员育人意识不强、全程育人力度不大、全方位育人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采取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主体、建设全程衔接的教育链条、打造全方位协同的教育内容等创新措施,不断提升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高校应倡导和支持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开展科技创新、公益活动、暑期实践和勤工助学等课外实践活动,以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大学生学术科技社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为依托,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而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要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考核机制、激励措施上为落实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6,(4):154-156
服从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地方本科高校面临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挑战和机遇。地方本科高校除了围绕着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目标实施一系列改革外,还要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实行大学生主体性教育,使大学生把社会的成才需要当作自己内在的要求,自己能够自主、自觉教育自己、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6.
分离式实践是当前高校典仪活动存在的突出困境,具体表现为活动主体“身心分离”、活动内容“景境分离”、活动效果“质量分离”。究其缘由,主要在于多元参与在场的错位、符号意义象征的越位和制度管理规范的缺位。为纾解高校典仪活动分离式实践困境,推动高校典仪活动实现从分离走向融合,亟需彰显学生在场的主体性,契合符号意义的教育性,增强制度机制的保障性,以充分发挥高校典仪活动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定位不清、重教轻育、素质教育知识化和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学习两张皮等问题,应采取以育领教,突出学生在自身人文素质养成中的主体性;从养求知,帮助学生优化和提升人文素质结构与品质;强化隐性素养,促使学生优秀人文品质的整体涌现;深化价值自觉,引领学生植根专业“化育成蝶”等对策,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原则与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坚持丰富性原则、和谐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校园文化活动应重点抓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交往,指导学生的闲暇生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所在,也是阻碍地方应用型高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调查分析发现,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阻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应引起大学生个人和应用型地方高校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地域环境的复杂性及多民族宗教意识是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背景根据。高校应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要树立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实践育人的协同合作机制,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模式,搭建校园文化特色实践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如何更好地开展创业实践教育,是目前地方高校在创业教育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创业实践作为实现创业教育目的最有效途径,除了实际创业还应包括针对创业的社会调研和模拟创业等。文章立足地方高校,通过研究创业实践在创业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提出了“服务站”式、“沙盘演练”式、“实训平台”式、“导师制”式以及“SYB”式等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并分析了选择创业实践模式时学生的德育教育、实际需求及资源优势等因素,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阅读不可避免地受到“碎片化”“快餐化”影响。好的书评,能传播馆藏信息、引导阅读倾向、倡导先进价值观。高校图书馆要重视新书通告、文本推介、书海导航、热点点评、“大家”之言、大学生书评等各类书评工作,引发大学生阅读兴趣,推进大学生整体阅读,提升大学生使用图书馆和深层次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生中强化廉洁教育是高校的重要教育任务。本文从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主要内容,强调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必须要同高校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干部培养、管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分析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大学生科研活动中所存在的经费不足、平台建设不完善、指导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开展的少等问题,阐述了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应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科研活动、学校支持学生科研课题等措施,不断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团学活动是培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教育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高校团学活动的效果较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新时期改进高校团学活动要以广覆盖、基层化、重实效为原则,以注重活动创新、创立特色品牌、加强社团建设为方法,着力提高团学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学生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陶冶道德情操、塑造健全人格、拓宽知识视野、拓展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有效开展学生活动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学生活动,让学生活动发挥更大的效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妥善解决。文章在分析目前高校学生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高校建立分层分级学生活动体系势在必行的问题,并针对如何建立分层分级学生活动体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学生活动的科学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院校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开阔我国大学生的视野和眼界,促进大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对于地方院校而言,中外合作办学还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地方院校及有关部门积极改进。首先,地方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明晰自身的定位和方向,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办学模式上要摒弃以往的单一办学模式,采取多种办学模式。在招生问题上,要提前拟好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此外,针对地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政策和监察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关注合作办校现状、加强监督展。  相似文献   

18.
以高校生活区管理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中西方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工作的共同目标,也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向学生社区拓展延伸的主要目的。高校如何对学生社区进行科学管理,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比较我国与西方高校学生社区的管理理念、体制、方式、学生参与程度以及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旨在借鉴经验,进一步改进我国高校学生社区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学生健康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积极响应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倡导,研究创新在高校引入课下“校园APP健身跑”与大学生体育课相融合,以多样化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以多元化评分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积极性,目的在于大力发展大学生自主锻炼意识,提高身体健康素质,逐步养成健康第一的理念。辽宁几所高校共同合作,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数理分析研究法等相互比较认证,发现参加“校园APP健身跑”学生的体质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优秀率、达标率提高明显,学生已基本适应了自觉慢跑锻炼的健康生活习惯,“校园APP健身跑”融入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大学服务社会”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威斯康星思想的核心理念,更是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灵魂所在。高校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通过社会活动、学科竞赛、实践调研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将“高校—师生—社会”等多方利益紧密结合,构建多元共赢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以“中国社会实践”课程改革为例,课程以威斯康星思想为启示,构建出“纵向教学”与“横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传统的实习鉴定考核模式进行了优化。课程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金石,并将项目策划全面融入实践教学内容,打造出高校社会实践课程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