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发现,36 岁的美国流行歌手惠特尼·休斯顿这个曾经蜚声世界歌坛十几年的风云人物,近年来因表现欠佳、举止失态而屡遭议论。目前,她的形象又因一系列谣传而再度受损。 据纽约市《珍妮杂志》编辑普莱特说,惠特尼在一次约定为该杂志拍玉照时姗姗来迟,让记者和编辑们足足恭候了4个小时。“她当时的行为相当怪异,旁若无人地唱着歌,然后睡眼惺忪地弹起钢琴。我想奴佛卡因(一种麻醉药)是不会使人出现这种怪异行为的。当时在场的人都认为她服用了另外某种东西。尽管如此,我们到底还是在数次拍照中选到了一张专人满意的相片。她毕竟还是一位出色的表演艺术家”。 自从惠特尼在今年3目26日举行的职业歌手大奖赛上失利以来,有关这位金嗓子的各种闲言碎语旋风般地纷至沓来。这些传言不外乎是:她与33岁的歌手勃比·布朗的婚姻出现危机;勃比是个虐待狂和登徒子;惠特尼是同性恋者和瘾君子。惠特尼对上述传言多次明确否认,并表示不屑一顾。元月11日,惠特尼在夏威夷国际机场被保安人员扣留,原因是在她的袖珍书里搜查到15.2克大麻。她把提包留在了候机室,趁着警方到来之前,登上飞机溜之大吉。3月6日在纽约“名望”摇滚乐大厅落成曲礼仪式上,歌迷们末能欣赏到她预定演唱的小夜曲...  相似文献   

2.
戊戌百年祭     
王元化 《寻根》2001,(1):49-52
1998年9月《读书》杂志与天则经济研究所,为纪念戊戌政变一百周年,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我应邀参加,并作了发言。当时有位编辑朋友,要我将发言记录整理发表。我因抽不出时间修改而作罢。但此事一直在我心中。现我将在会上的发言作了大量增订(但与我所想写成的章还是距离很远,因为我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核查资料了),披载如下(见9月20日日记),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6-96
3月11日,具悠久历史的惠特尼双年展在纽约惠特尼美国美术馆开幕,历时两个半月的展览将于5月30日闭幕。2004年,惠特尼双年展由惠特尼美术馆的3位策展人共同策划,他们是电影与录像策展人克里西·埃尔斯、惠特尼Altria分馆馆长沙明·M·穆明和当代艺术助理策展人德布拉·辛格。参展的108件作品除大部分在惠特尼美术馆中展出外,有些将在公共艺术基金会的合作下在纽约中心公园展出。  相似文献   

4.
陆家齐 《世界文化》2006,(12):13-13
无论在画册里还是在挂历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幅迷人的肖像画,画中人是一位美丽的少妇,她面容佼好,气质高雅,身着一袭白色的裙衣,黄色的披肩搭在膝前;她坐在一张古式靠椅上,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观画的人。她就是那位在当时法国上流社会名噪一时的雷卡米埃夫人。有人称雷卡米埃夫人为“神秘的绝代佳人”,“沙龙里的一朵白花”。这是由于她的一生充满神秘色彩,而她美丽的姿容和高雅的风度,曾在当时巴黎第一流的沙龙里独领风骚。关于她的姿容,一位后来成为她养女的侄女曾经这样写道:“雷卡米埃夫人有倾国倾城之貌:她的腰肢优雅娇媚,双肩修美匀称,…  相似文献   

5.
<正>不同以往,刚刚落幕的迈阿密海滩的巴塞尔艺术展上,录像作品出人意料地成为一个亮点,而往届都是以静物展为主。许多艺术品交易商都带来了自己的影片,在中间展位集中展示。维也纳的Krinzinger画廊有两部作品参展,其中《切口》是关于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伯拉莫维奇和乌雷1978年的表演。影片中裸体的乌雷以橡皮带拴在墙上,不停地冲向镜头,而阿伯拉莫维奇则呆板地站在一边。在片长25分钟的影片结尾,根据表演情节安排,观众席中的一个男人跑入镜头凶狠地用脚猛踢阿伯拉莫维奇,并将她一拳打倒在地。另一部作品是维也纳艺术家马库斯·哈纳凯姆和罗斯维莎·舒勒的《盛开》,影片中哈纳凯姆和舒勒拿着形状怪异、色彩夺目的物体在乡间漫步,同时画外音中一个美国人在介绍19世纪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关于风景画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夏晓虹 《寻根》2008,(4):50-59
差不多十年前,我讲授近代文学专题课时,课间,有一作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生前来请教。她从王韬专记近代上海风物人事的《瀛堧杂志》中抄出以下文字:“水龙之制,云自倭人传入中国,遍及各处。”她的问题是:“‘水龙’是什么东西?”现在想起来还觉汗颜,我当时竟不知其物。也正因为有这一次的张皇,从此对晚清上海的“水龙”便格外留意。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化》2012,(4):F0004-F0004
1949年8月14日,普林新出生于当时为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区,父母为美国政府做事。大学毕业后普林斯在纽约《时代》杂志集团的剪报部门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从杂志上裁剪文章,提供给编辑、记者成者寄给读者。慢慢的,  相似文献   

8.
合成性的长篇小说《全家》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令人感兴趣的文学实验的成果之一。威廉·迪安·豪威尔斯是这个“实验”的发起人。他想邀集12位著名的美国作家合著一部小说,每人写一章,每一章写一个人物。豪威尔斯当时是美国文坛上的领袖人物和著名的编辑,也是大多数美国重要作家的向导和朋友。他觉得他有把握邀集另外11位著名作家与他一起来写这本书。1906年春,他把这一计划告诉给很有才能的哈泼兄弟出版公司创办的《哈泼斯市场》杂志编辑伊丽莎白·乔丹。后者欣然响应并答应负责这项编辑工作。她向豪威尔斯提供了一份需要约请的撰稿者名单,其中包括亨利·詹姆斯。小说的每一章将在《市场》杂志上以连载的形  相似文献   

9.
凡是来过云南的人,无不为她的美丽神奇而赞叹;凡是离开云南的人,无不因未能穷尽其妙而感到遗憾。云南,就象一颗具有神秘魔力的绿宝石,不断地向世人发射出诱人的光芒,又象一个绵长而多彩的梦,总令人憧憬向住。她那无穷的扭力,并非仅仅来自山川雄奇,自然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她历史悠久,有着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绚丽多彩,风韵流响。造化似乎对“彩云之南”这块土地情有独钟,使她不仅成为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一开始就处在一个多种文化交汇叠合的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0.
克丽斯蒂娜·吉勒,20世纪80年代英国时尚圈顶级模特儿,17岁的时候因参加伦敦当地的一场“平民时装秀”演出而一举成名,曾被英国HELLO杂志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并入选队物》杂志评选的“世界最美丽的100个女人”,身上一度拥有无数绚丽光环。然而,1990年以来,克丽斯蒂娜一直孤独地住在伦敦。想到过去,往事如烟,总会让她感叹不已,因为那些记忆永远都无法用“单纯”两字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1.
杨和平是一位澳大利亚籍的华裔女子,对悠久的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多年来她默默地做着传播中华文化的工作。杨和平祖籍中国广东中山,因连年战乱,举家迁往香港。杨和平1946年于香港出生,恰值二次大战结束,其父企盼天下和平,便给她起了这个寻常而又吉祥的名字:杨和平。杨和平大学毕业不久,便往澳大利亚的悉尼,在那里,她结识了华裔陈之彬并与之结婚。两人同往墨尔本工作。陈之彬门等地参赛,具有一定社会影响。2002年10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晓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故宫午门…  相似文献   

12.
起初,创办《认知科学》的大部分动机在于编撰一份用于研究头脑和知识系统的交叉学科杂志。在开始编辑杂志时,艾伦·柯林斯(1977)这样写道:"现在的杂志无一例外都局限于通过研究单一学科来解决问题,而对于通过研究不同学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们,没有他们的交流之地"(p.1)。  相似文献   

13.
正埃达·塔贝尔(1857—1944)是美国20世纪最成功的杂志作家之一。在当时那个女性几乎没有社会地位或政治权力的年代,她写了不少重要的文章。塔贝尔曾利用自己的报道技巧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做过斗争。这家公司就是美国的标准石油公司。塔贝尔指责标准石油公司采用非法手段打击或吞并比较小的石油公司。她调查了这些非法的商业交易,并把它们写下来发表在一家名叫《麦克卢尔》的杂志上。她的报道使这些案  相似文献   

14.
素静  塑人 《世界文化》2001,(5):26-27
人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曾以一曲《我心依旧》红遍世界的巨星席琳·迪翁宣布告别歌坛,一心一意当起了全职妈妈。突然从多年来那种每秒都安排得满满的日程表中摆脱出来,她已发现了生活中全新的一面。“从没想像过在这么短的时间,我就成功地减了压。”迪翁最近接受《巴黎竞赛》杂志采访时说,“淡出的第一个月,我像是变了一个人。我努力消除自己的压力,忘掉自己的声音———那过去半辈子我赖以生存的声音。”“以前我特别憎恨清晨,总爱睡懒觉。”她主动爆光道,“可现在却起得很早,看看花、听听小鸟唱歌,我还整晚整晚地看电视,那都…  相似文献   

15.
“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丰富而真实地、真正史诗般地描述,以及她在传记方面的杰作”(获奖评语),赛珍珠:一个客居中国多年的美国人,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学奖。  相似文献   

16.
流浪的等待     
夏日炎炎,她坐在装饰得很好的冷气开得很足的房间里,啜着咖啡,看着小说。她年轻美丽,大学毕业做了一家文学杂志的编辑,兴致来时也写些优雅的散文。二十多年的日子一直很顺。  相似文献   

17.
能在海外接待诗人舒婷,实在高兴。舒婷的名字,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读大学时便已熟悉。当时,一个同学拿到一本油印刊物《今天》,大家争相传看,感觉如同闷热的宿舍清晨开了窗子,一股清风吹入,沁人心脾。尽管现已不记得当时是她哪首诗,但舒婷的名字却清晰地印入脑海。  相似文献   

18.
17、18世纪时,印度社会存在着许多陈规陋习,寡妇自焚殉夫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当时,男人死后,他的遗孀不允许再结婚。遗孀要剃光自己的头发,并去所有的饰品,包括丈夫送给她的手镯、脚镯等。她只能躲在一旁为死去的丈夫哭泣,凄惨而无望地度过余生。  相似文献   

19.
亚马逊河的来历地名的来历有时相当怪异,亚马逊河就是其中之一。在希腊神话中,亚马逊人是生活在新西亚的一支庞大的部族,她们都是女斗士。亚马逊人生得粗扩而魁梧,为了能在射箭时将弓拉得更长,她们不惜把自己的右乳房割去。希腊人甚至把亚马逊解释为两个词的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2012,(4):62
1949年8月14日,普林斯出生于当时为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区,父母为美国政府做事。大学毕业后普林斯在纽约《时代》杂志集团的剪报部门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从杂志上裁剪文章,提供给编辑、记者或者寄给读者。慢慢的,这些天天出现在普林斯面前的广告画面成了普林斯的创作对象。他的第一批作品是1977年翻拍广告中出现的模特儿、卧室家具、手表、笔以及珠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