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十八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带有各种头衔人物的包围之中。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这几位不是别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在音乐上是个巨人,可其本人却是个矮子。从一张描绘贝多芬行走在维也纳街头的画上就可以看出,他的身材明显地比旁人小。辛特拉对贝多芬作了一番形象的描述。他说贝多芬的身高只有  相似文献   

3.
秋天里一个周末的旱晨,我们驱车驶出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区,在向西约25公里处驶下公路,很快路旁闪出了被树林掩映着的教堂尖顶,这便是布隆斯维克庄园。由于时间尚早,庄园还设开门。也许因为我们一大早便从外地赶来参观的诚意感动了看门人吧,友好的看门人特许我们提前参观。 园中静不见人。清晨的雾气飘渺弥漫在曾是沼泽的水面上,仿佛蒙盖在布隆斯维克庄园上的一层神秘面纱。 1731年,德国贵族布隆斯维克·安道尔伯爵买下了坐落在要懋尔栋瓦沙尔的一片沼泽地。懋尔栋瓦沙尔历史是一个普通集市,当时只有几栋牧羊人的小屋,周围…  相似文献   

4.
王茜 《世界文化》2007,(5):22-23
俄国庄园产生于莫斯科公国时期,即公元15至16世纪,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作为化意义上的庄园兴起于18世纪中叶。1762年,彼得三世颁布了“贵族自由令”,解除了贵族必须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因此,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财富和领地的贵族回到了自己的领地,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宅院,开辟园林花圃,收购名画和雕塑,组建私人戏院,按照自己的品位、俄国的民族传统,独具匠心地装饰和布局,建成了一座座庄园。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骄傲地自称女地主,并在别列和察里津诺两地建造了自己的庄园。她在18世纪下半叶向名门望族赠予大量土地,从而使有配套设施的庄园像网一样覆盖了俄国大部分领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2·17—1827·3·26)可惜,可惜—一太晚了!A.W.塞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传》,H·E·克雷比尔编(1921)贝多芬最后一次患病时间拖得很长,也很痛苦。这场病始于1826年12月初,当时他刚从乡下探望兄弟同到维也纳,此后就足不出户,一直卧病在家。水肿是  相似文献   

6.
初见贝多芬的面模:上世纪50年代,青岛市第一中学篮球场东北角有两排红砖平房,前排是体育和音乐美术教研组,后排有两间是供学生绘画活动的美术组,这里有许多我少年时代的珍贵回忆。红砖房对面是音乐教室,教室墙上有贝多芬的画像及名言:“音乐当使人们的灵魂爆出火花。”这些都是音乐、美术教师赫保真老师所为,赫老师在音乐课上常给我们讲贝多芬的故事,讲如何欣赏贝多芬的乐曲……在红砖平房的美术组里,有许多供同学写生的石膏像,其中一个石膏半面像是贝多芬逝世后用石膏在其脸上翻下的面模复制品。老师说,外国有用石膏在死脸上翻制面模的风俗,如此可为后人保存一个人的最后形象。1986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富春江画报编辑的《美术五十讲》一书中,介绍贝多芬此面模时说:“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1770~1827年)是大家熟知的音乐家。在他逝世时,为永远纪念并保存他的光辉形象,特由雕塑家用石膏在他死去的面部上翻制下了此面模……”贝多芬原来是这样的:宽宽的额头、紧抿的嘴唇、闭目凝神,仿佛沉浸在新乐曲的构思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内田光子说:“12岁时我随当外交官的父亲迁居维也纳以后,开始过着与专业音乐家差不多的生活。虽然如此,但当时我并未想去当音乐家,也从未羡慕过站在舞台上的音乐家。16岁时。父亲被调到德国去了,我毫不犹豫地留在维也纳继续学习音乐。当时我还不懂作为音乐家去生活意味着什么。我见过许多水平不高的人成了名,不过也有相反的例子。我想试一试。“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1969年,在贝多芬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冠。翌年,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亚军。  相似文献   

8.
千里碧波的森林孕育出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名曲,当我们漫步于这充满浪漫情调的森林之际,让我们侧耳倾听大自然的旋律吧!纽约有中心公园,巴黎有枫丹白露,而维也纳却有它的“维也纳森林”。维也纳森林位于该市的西面,是一片面积一千二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广阔翠绿地带,其间点缀着一个个村庄和葡萄园。维也纳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问我:对匈牙利最感兴趣的地方是哪儿?从布达佩斯上M7号公路西行约30公里,有一个不很起眼的小镇,不加注意很可能就会错过公路上的路标——懋尔通瓦沙尔。我的答案便是这里。这里有布隆斯维克家族庄园,因大师贝多芬与布降斯维克家族几位小姐纠缠不清的关系,这里也被旅游者亲切地称为“贝多芬情人庄园”。  相似文献   

10.
著名俄国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于一八一八年出生在距奥廖尔城不远的斯帕斯基·鲁托维诺沃的一座富丽堂皇的贵族庄园里。  相似文献   

11.
音乐史话两则程在里作曲献知音从古典派音乐的时代起,作曲家常常将新作献给有钱有势的人。这样做的理由有多种,为了寻求艺术上的知音也是个理由,不过更重要的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作曲家可以从某位伯爵或公爵等赞助人那里得到赏钱,钱数往往不可轻视,所以像贝多芬那样...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之死     
贝多芬子然一身、茕茕独居,凄凉地隐退在巴登,靠着菲薄的年金勉强糊口。他唯一的乐趣就是到郊外的一座美丽的森林去,在林中恣情漫步,独自一人潜心于他的天才创作,陶醉在他那雄壮的交响乐的构思中。有一天,他最心爱的一个侄子(对这个侄儿他总是慈怜温籍)写信来说,他在维也纳牵连进一桩麻烦的事件中不能摆脱,只有伯父出面才能帮他脱离困境。贝多芬得信后,立即动身去维也纳,为了省钱,他徒步上路。夜幕降临时,他停在一家简陋的小房子前,请求主人留宿。那晚,他已疲惫不堪,无力继续前进,而离维也纳尚有好几里路  相似文献   

13.
罗朗 《世界文化》2023,(1):52-55
<正>英国有很多古堡,遍布整个国家。从剑桥郡的伯利宫到约克郡的霍华德城堡,从牛津郡的布伦海姆宫到莱斯特郡的比弗城堡,从诺桑伯兰郡的安尼克城堡到约克郡的哈伍德庄园,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堡。这些古堡的主人曾是国王的兄弟、摄政的公爵、显贵的侯爵、女王的宠臣。古堡壮观气派,是达官显贵居住的地方,他们营建塔楼碉堡、喷泉水池、大型花园,收藏古典油画、古希腊雕像、武器甲胄、书籍手稿,城堡外面是花园、赛马场、打猎场,这是英国贵族社会的缩影,也是英国中世纪的历史投影。  相似文献   

14.
《第一交响曲》勃拉姆斯视交响乐创作为严谨凝炼之壮举,因此,他直到43岁才完成第一部交响曲。不过,即使自信的贝多芬,他的第一交响曲的问世,也同样经历很长时间。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发表于30岁那年,但他从23—24岁就开始构思,并为此写了大量小品。第一交响曲首演于贝多芬最初为获得经济收入而在维也纳举办的音乐会上。这场音乐会以莫扎特的交响曲拉开序幕,先后演奏七部乐曲。贝多芬亲自担任指挥,并同时弹奏钢琴,十分活跃。音乐会  相似文献   

15.
格林卡的音乐对一般音乐爱好者来说,也许听得不太多,音乐会上也很少演出他的作品,但谁也不会否认,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对俄罗斯民族乐派,还是对柴可夫斯基,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尽管1804年他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从小生活优裕,幼年时代在他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但  相似文献   

16.
“但这是一次辉煌的大捷”伍德斯托克的布莱海姆宫,是在安女王时代由于马尔巴勒公爵在巴伐利亚的布莱海姆取得辉煌的胜利,女王赐予他的。目前由当代的马尔巴勒公爵在那里居住,有关这一次战役,罗伯特·索塞曾写过一首讽刺诗:“众口称赞这位公爵,因他赢得了这一伟大战役。”“但是,这究竟有什么得益?”小小的彼得金说。“那,我可说不出什么,”他回答说,“但那是一次辉煌的大捷。”  相似文献   

17.
1804年5月20日,斯摩棱斯克省的新斯帕斯科耶村子里,一只夜莺特别嘹亮的歌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就在这朝霞满天的时刻,贵族伊凡·尼古拉耶维奇·格林卡的家里生下一个婴儿——他就是未来的伟大作曲家米哈依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格林卡的父亲的领地很象普希金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描写的拉林家的庄园: 老爷的府邸幽深而清静, 府邸的前方是金色的田野, 开遍鲜花的草地色彩斑斓, 疏疏落落的村子依稀可见, 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牧放, 同拉林家的庄园一样,一个绿荫如盖的大花园和宅邸相连。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作为浪漫派先驱,大部分作品都是借助于某一话题或外部大千世界某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绪,反映自己的哲学思考。《月光奏鸣曲》正是这样一首名作。本文通过对某曲式及素材使用的分析,重点突出他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刻画出贝多芬的音乐性格和魅力所在——哲学沉思的威严与审美诗意的结合,并以此来显示贝多芬音乐的感染力以及对人精神上的鼓励。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爵位     
耿莹 《世界文化》2006,(3):25-25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这个爵名的由来有三:一是欧洲氏族社会解体时期,日耳曼部落的军事首长;二是古代罗马部落的军事首长;三是古罗马时代的边省将领,后指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王权的日益强化,公爵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上层  相似文献   

20.
1732年3月31日,弗朗兹·约瑟夫·海顿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名叫罗劳的小村子里。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以一所小小的农舍为家。海顿自幼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多少受到他的堂兄弗兰克的熏陶和指点。后来,维也纳大教堂唱诗班的指挥罗伊特得悉了他的情况,就劝说海顿的父母把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