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和其它国家一样,在美国,家庭生活是社会得以延续、个人得以安身的基础,但它却又有其某些自己的特色。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一般由父母和他们未婚的孩子组成。若不是为疾病或贫困所迫,孩子结婚后是不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一般是密切的。遇到节假日,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包括祖父母、叔叔、嫂嫂等都聚到一块进餐。美国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在美国每年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迁居,这就破坏了原有的家庭纽带关系,也直接影响着美国人的婚姻。美国青年到一定年龄往往离开家乡,要么去上学,要么去当兵,或到大城市去找个谋生的职业,这就给他们的婚姻自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美国,父母不为  相似文献   

2.
人的排行与性格多彩人生●王震雷编译为什么人们会有不同的性格?科学家们给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答案。有一种奇特的答案是:导致孩子性格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的出生排行顺序,即取决于他是老大、老二、还是老小。如果我们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里的1000个长子和10...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影响其他成员,本文主要是关于在家庭结构的建立中,母亲、父亲和孩子在这个结构中的关系。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分析孩子精神结构的建立的各个阶段,父母在各个阶段的所处的位置对此的影响,同时解释了俄底普斯情结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独特的历史化渊源、单向式的思维模式、独特的历史发展因素,形成了美国家庭价值观的独立、权力及平等三大观念,以及突出个人平等、独立发展和权利意识及在个人独立基础上的天伦之乐的思想意识。其中最突出的观念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平等。这种家庭价值观和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因此在美国家庭生活中,美国人也崇尚独立性和一切靠自己的原则。个人主义价值观也影响了美国人的爱情婚姻观,形成了以信念为基础的犹太基督教家庭、以爱情为基础的浪漫爱情家庭和以理性为基础的理性婚姻家庭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四十岁后才成为短篇和长篇小说作家。他象在他之前的西奥多·德莱塞一样,也与美国文学的典雅传统决裂而转向自然主义。他是第一个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探讨他小说中人物的动机和挫折的作家,因而一直被称为美国“心理作家”的鼻祖。安德森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许多作家影响极大,特别是海明威和福克纳。舍伍德·安德森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一个乡村。他弟兄七人,父亲是一个穷苦的工人。后来他父亲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当安德森还是个孩子时,他父亲把家搬到一个阴沉的工业小镇。在那里,年轻的安德森觉得无论在感情上还是文化上都是与世隔绝的;这种感受为他后来对人类在工业文明中的“机械化”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虎妈战歌》触动了美国的哪根神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1年1月份以来,有本名叫《虎妈战歌》(BattleHymnoftheTjgerMother)的自传开始热销,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作者是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女教授蔡美儿(AmyChua)。这本书是她关于家庭生活以及孩子教育的自传,是对自己严格苛刻的“虎妈式”教育方式的反思,但它出版后却在美国教育界、  相似文献   

7.
祈祷之手     
烟寒 《世界文化》2006,(2):22-22
公元15世纪的时候,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很小的村子里,住着一户有着18个孩子的家庭。18个孩子!哦,要知道这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家庭啊!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每天为了这一大家子人的一日三餐忙得焦头烂额了。他是一个金饰匠,每天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还尽可能  相似文献   

8.
美国权威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当代美国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于“结婚成功”的必要条件,推举“分担家务”的人比以往有了明显增加。相反,推举“孩子”的人则从1990年以来有了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9.
张小敏 《世界文化》2012,(12):11-13
弗兰克.麦考特(FrankMcCourt,1930--2009),美国著名教师、作家。身为一名教师,他曾获得美国教育界最高荣誉称号“全美最佳教师”:身为作家,他曾获得普利策奖、全美书评奖等项大奖。从爱尔兰贫民窟一个默默无名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巨匠。弗兰克麦考特历经困难,但他依然不失生命的风度。面对贫穷、挫折、苦难,他以乐观进取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美国青年一代心目中自强奋斗的偶像。  相似文献   

10.
<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向来推崇狂欢纵饮、自由享乐的酒神精神,而美国精神的本质其实就是酒神精神。如果非要选择一种酒来代表美国精神的话,没有比威士忌更合适的了。早在美国建立之前,威士忌就已经像血液一样,在北美殖民地居民身体里流淌。它是酒杯中的天使,能让人忘却痛苦和忧伤;它也是酒瓶中的恶魔,会戕害人的身心健康;它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催化力量,也是斗争胜利后的玉液琼浆。尽管美国政府曾与威士忌进行过多次较量,  相似文献   

11.
英国和美国曾被认为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两个国家。那么,在两国使用的口语之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1607年和1620年分别到达美国弗吉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定居的英国人,是操十七世纪初的英语,即莎士比亚和弥尔顿时代的英语的。他们大部分来自英格兰南部和东南部,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人曾离乡背井在荷兰居住多年,但他们说话时,仍带有本国南方的口音。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保持了原来的说话方式,但不久就学会了赋予旧词以新义。同时,他们也从当地印第安语中吸取了许多对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有关植物和动物的词汇。到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时,在美国的移民有三  相似文献   

12.
女神如是说     
<正>身高仅一米五四怎样,出生在乡村的穷苦家庭又怎样?美国乡村音乐的常青树多莉·帕顿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奠定了无人可及的"乡村歌坛第一才女"地位,唱作弹全能的她主演过多部电影,主持过数次大型颁奖典礼,她的名字与成功女性画上等号,让我们看看如今年逾六旬却依然风姿绰约的她,有着怎样的成长心得分享给大家。"20世纪50年代,我在美国的大烟雾山地区长大,当时周围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的言行。我是12个孩子中  相似文献   

13.
戴安娜儿时的保姆艾丹山秋岛百合子嫁给在报社工作的英国人并生了孩子,为继续工作非雇保姆不可,于是她找了些保姆。一次来了个保姆,这位保姆安静地微笑着说:“真没想到我带过的孩子后来成为身居那么高位的人……其实我帮工的是个极普通的家庭呀!”她便是戴安娜王妃儿...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在西班牙人征服新大陆以前,古代墨西哥人的家庭形式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即从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阶段。他们在婚姻上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使文明世界的欧洲人也感到惊讶。古代墨西哥人盛行家长包办婚姻的习俗。每当男子成年、女子及笄后,父母便开始操办他们的婚事。首先,由男方的父母把儿子和全部亲戚召集在一起,请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盛顿头号智囊机构布鲁金斯研究会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黑人家庭和白人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该研究会对约2300户家庭30年以上的收入数据进行了调查分析后得出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1983年,Michael Holbrook Penniman出生于贝鲁特。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黎巴嫩人。连天战火中,全家曾辗转巴黎,后定居伦敦。少年时代,Michael Holbrook Penniman曾遭校园霸凌并患失语症,11岁时仍不会用英语读写。在人生的剧变期,音乐为他提供了脆弱却安全的栖身之地,从此之后,当他尝试用音乐表达自我,所有曾经晦暗的剪影、惊心的记忆、忧郁的隐藏人格和可怕的幻想敌,都统统  相似文献   

17.
寇志明 《寻根》2003,(6):48-53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我在美国一个多为富豪家庭子弟光顾的人文学院教书,当时我常常被这样一种现象所震惊:单是提一下把古汉语列入语言教学课程表的建议,就会遭到几位院长的怀疑,其中有一位还拿自己缺乏国际经验自鸣得意。无论人们是不是喜欢,从那时到现在,世界形势大大改变了,即便是那些最蔽塞、最不与外事的人,也不可能完全不顾及第三世界的文化遗产和信仰体系了。海外中国语言课程格局的一个显著变化,尤其是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是大量的遗产学习者在学院和大学里选修了中文课,他们或者为了在主修课之外拿学分,作为双主课的一部分,或者以中文…  相似文献   

18.
训练和开发孩子的潜能 ,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回答下列提问 ,看看你做到了哪些。A :完全或基本做到 ;B :没有做到。1 坚持与孩子每天欣赏20分钟古典音乐。2 每两周与孩子欣赏一次画展。3 每周让孩子做一次“左手写字”练习。4 强迫孩子改掉左撇子的习惯。5 过分激励孩子 ,对孩子期望值过高。6 对孩子的指导采取专制性和命令性。7 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孩子的训练目标。8 与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 ,让他惊喜地发现 ,你不再只会斥责他(她)。9 每三周发现或培养孩子一种兴趣。10 在辅导孩子功课时 ,半小时不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正>唐·德里罗(1936—)是美国享有崇高声誉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其代表作《白噪音》(1985)被研究者马克·奥斯蒂恩定义为一部“美国死亡之书”,它真实地反映了美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探讨死亡之于美国人的意义。德里罗凭借该书获得198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以美国中部的小城镇——铁匠镇以及坐落在该镇上的“山上学院”为背景,展现了以教授杰克·格拉迪尼的家庭为代表的美国后现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忘记自己曾草草写下的信件、备忘录或杂货单,这对普通人来说是很可能的。而一时记不得自己曾写过一本书,这对一个人来说却有点异乎寻常了。80岁高龄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却碰到过这种事。1983年他听说他那本所谓的《第十个人》,从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档案室中发现了。于是他记起,早在1944年,他曾和米高梅影片公司签订合同,或许写过一个故事短小精悍的电影剧本,并还想起他或许给这个剧本起名为《第十个人》。然而,当把所发现的这些打字稿送到他手中之后,他却感到愕然了,正如格林本人在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