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世纪20年代初,希腊人民奋起反抗统治希腊达400年之久的土耳其人。这场独立战争,经过激烈的战斗,土军退入耸立于阿蒂卡平原上的巨大岩石上的卫城。他们藏进巴特农神庙背后进行顽抗。这个神庙是在公元前5世纪为祭祀守护雅典城的女神雅典娜而修建的。巴特农神庙是古代希腊最高的建筑,是欧洲文明和民主的象征。土军逐渐陷入绝境,但困兽犹斗,在子弹打尽之后,他们便开始破坏神庙的大理石墙壁,剥下古代金属铆钉上的铅皮。不料这竟成了土军的绝妙战略。希腊人见他们破坏神庙而慌了手脚,  相似文献   

2.
古代奥林匹亚赛会于公元前776年复兴,希腊人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大殖民运动。从公元前8世纪到6世纪之间,整个地中海世界遍布希腊人的城邦。随着希腊人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赛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希腊人的城邦像池塘里的青蛙一样多,希腊人的赛会如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最名的泛希腊赛会有奥林匹亚赛会、皮提亚赛会、地峡赛会和尼米亚赛会,诗人品达罗斯称之为“四大桂冠赛会”,此外还有泛雅典娜赛会等以奖品丰厚而闻名的赛会和妇女们举行的赫拉赛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谱号的标记来自古哥特语字母C、F和G,以它们在乐谱中所在线的位置表示出该线音调的高低,由此推及其它线及线间音调的高低。从前教堂圣歌的演唱者就是用这种方法确定音高的。谱号一词“clef”是法文,源于拉丁文“克拉维斯”(clavis,钥匙)。称谱号为钥匙是因为它们开启了乐谱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镜子小史     
第一面镜子是一潭静水,不知道有多少世纪没有别的镜子来取代它。人在寻找用以制造武器的材料时发现了金属,后来他们学会用金属来制造战斧、剑和盾,也知道了金属被磨光就会发亮。一潭静水、一面光亮的盾牌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向制做小金属镜跨出的短短一步。古代埃及人、罗马人和希腊人制做的金属镜子装饰得十分精美,总的来讲形状与现今的镜子大同小异。那时也有壁镜,但都是用磨光的金属制成的。甚至在用玻璃制造镜子的尝试中,例如早期在西顿城,金属是制镜的最佳材料这一想法还是这  相似文献   

5.
他生来就是弹钢琴的。他有一双巨大的手,手掌宽阔,伸开后呈弧形的手指尖能触及钢琴键盘上十二个音符的跨度。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他的脑子里装着几百首乐曲,只要稍微复习一下,就可登台演出。他的头脑敏捷,只要在去参加下一场音乐会的途上,在飞机或火车上,把乐谱背诵一下就能学会一首新的乐曲,然后就能够出色地演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具有一个艺术家的灵魂。不久前,九十六岁高龄的阿瑟·鲁宾斯坦结束了他那丰硕多产,他经沧桑的一生;全世界从此失去了一位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有一次在谈到年轻的演奏家时,鲁宾斯坦说:“你知道,这些人真了不起。他们弹奏得比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一开始的和弦对音乐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但任何一位能够看懂乐谱的人都会很快地发现,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这些和弦是任何一个双手正常大小的人所根本无法弹奏的。著名钢琴演奏家塞里尔·史密斯熟悉这位作曲家,他说他从未见过象拉赫玛尼诺夫这样大的手,“如同章鱼的触角覆盖在键盘上”。他还说,拉赫玛尼诺夫用其右手可以弹奏从C到高音E的和弦。这是绝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但拉赫玛尼诺夫却可用拇指弹奏中央E,他能以常人所不能及的方法用拇指在其它手指之间屈伸自如地演奏。  相似文献   

7.
《克莱斯勒偶记》是给我演奏钢琴的生涯带来一大转机的最最重要的乐曲。我在高中三年级时,冬季里的一天,我摊开随意买来的这首曲子的乐谱,慢慢地把一个个音符变为声音。我顿时感到我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紧紧地攥住,眼泪犹如断线的珍珠不住地滚落下来。当时为什么会这  相似文献   

8.
“蜻蜓眼”式琉璃珠与人骑骆驼铜灯□左鹏琉璃也称料器,是早期的玻璃。它最早出现在西亚,公元前1400—前1350年,古埃及已经出现了蜻蜓眼式琉璃珠项链,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琉璃品在希腊人居住的希腊本土、爱琴岛、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大量出现。其后又传播到了南...  相似文献   

9.
《圣经》(Bible)即《新旧约全书》,系由犹太教经典《旧约》和用希腊文字写成的《新约》两部分组成。《旧约》是古希伯来民族(犹太民族前身)用本民族文字在近千年的时间里写下的历史典籍与文学作品,于公元前1世纪汇编成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发展创始时本无典籍,便先借用《旧约》,而同时又在用希腊文字创作自己的典籍,约在2世纪中叶完成了《新约》的写作。在这之后,《旧约》与《新约》的合订本就成了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在为其汉文译本定名时,译者按照我国将重要文献都称作“经”的习惯,也将译本定名为“经”,但为避…  相似文献   

10.
袜子的起源     
古时的人,赤足穿硬皮革做的鞋子,往往磨伤脚上的皮肤或打水泡。有人便想到,如果先穿上一层软的东西再穿鞋就好了,于是发明了袜子。希腊时代有种叫西科斯的鞋,是用柔软的材料制成的,穿上它再穿一层鞋也可以,据说这便是袜子的起源。公元2世纪前后,埃及便有了像中国或日本那样的布袜子;北欧的人为了防寒用布把脚缠上,用来代替袜子。古代的服装,衣摆拖在地面上的长衣居多数。后来流行穿短衣,脚露在衣服外面,这就必须穿裤子或袜子。到16世纪,手工针织品盛行,毛线帽和袜子流行起来。由于针织机的发明,最先用机器编织的是  相似文献   

11.
希腊艺术是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代表着鼎盛时期的希腊大陆和地中海地区希腊语民族的艺术。有别于早期的艺术风格,希腊艺术以其理想的美,着重表现人的价值以及创造性地尽可能表现人体美。虽然,它最初由于承袭了埃及的人体透视形式而受到了约束,但希腊的先进创作方法还是逐步地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艺术  相似文献   

12.
有人曾把《伊索寓言》评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的确,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伊索寓言》的译本,它对西方的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巨大。西方文坛,一直把伊索奉为“寓言之祖”,对伊索的褒美之词,历几个世纪而不衰。可是近几年来一个新的结论轰动了整个世界:“伊索”不是希腊人而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寓言家陆克曼。那么陆克曼是怎么变成伊索的呢?原来希腊人把埃塞俄比亚的寓言翻译成希腊文,以“伊索”署  相似文献   

13.
庞贝,位于气候宜人的意大利西南那不勒斯海湾;庞贝,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海陆交通便捷。庞贝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0世纪。那时的庞贝,还只是海湾畔的一个小集市,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的生产,后相继受到希腊人、萨莫奈人的统治,公元前80年被强大的罗马帝国划入版图,这也是庞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世纪。正是在这100年中,庞贝成为繁华的贸易中心,也成为一个度假圣地,罗马的富人们在庞贝建造了巨大的宅邸并装饰众多精湛的艺术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荷马是站立在西方文学长河源头的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之间。"他是诗人、哲学家、神学家、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农林学家、工艺家、战争学家、杂家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在一切方面为希腊乃至  相似文献   

15.
马勒亲笔写的《降E大调第八交响曲》的乐谱,现藏于慕尼黑国立图书馆内。那上面并没有特意写上“千人”字样,至少在马勒自身写此曲时与《千人交响曲》的叫法是无缘的。这千人指的是演奏人员的人数,但在乐谱  相似文献   

16.
希腊人     
在那期间,印欧语族的赫楞人部落正在占领希腊。当一小支牧羊人部落离乡沿多瑙河岸向南飘泊去找新牧场时,金字塔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正开始显现出衰变的初步迹象,而且巴比伦古王国的贤明君主汉穆拉比,也长眠地下几个世纪了。这一小支牧羊人部落以赫楞的名字自名为赫楞人。赫楞,是狄优克里安和他的妻子皮拉的儿子。根据古老的神  相似文献   

17.
《玩具交响曲》是海顿的名作之一。此曲活泼有趣,不仅孩子们喜欢它,即便是大人听了也销魂醉魄。据传说,海顿从市场的露天货摊买来便宜的笛子和喇叭等,把它们摆在眼前的桌子上谱写出这支乐曲。因为此曲太逗了,在排练时,乐队的人笑得前仰后合,以致排练不下去了。可是到了近年,人们才知道此曲是莫扎特的父亲列奥波德·莫扎特所作。1943年,在巴伐利亚的图书馆发现了有列奥波德·莫扎特署名的一个组曲中的一些乐曲正是此曲。这是他1760年所作的包括  相似文献   

18.
没有人知道人类首先剃胡须的确切日子,但事实上,古埃及最初一些王朝的建筑遗迹上却描绘有刮净脸面的人。这可表明,刮须修面至少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悠久年代。尽管在远古年代刮脸刀具已为人所知,但古老世界的许多部族如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闪米特人(即现代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依然蓄有细心予以梳洗修剪的胡髭。犹太人,尤其是拿撒勒人把胡须视为对神的亵渎行为。阿拉伯人则割去别人的胡须以表示自己的怒恨和敌意。目前,阿拉伯人一般沿循土耳其风俗,刮去胡须而蓄唇髭。古代希腊人,习惯刮去唇上胡髭,从当年一些画像上可以看到这种特征。尔后,希腊又蓄起唇髭和络腮胡子,并视其为男子汉和力量的标志。在亚历山大大帝年代,剃刀已推广使用,当时一些哲学家,年长者仍蓄留胡须,并将胡须看成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9.
由首都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共同推出的《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在京面众以来,吸引了大量参观者。此系卢浮宫国外大规模展览之一,130余件展品除大理石雕塑外,还有陶器、金器等,再现了公元前5~4世纪著名的"希腊古典时代"。整个展览分《生活在古典希腊时代》、《古希腊人的神灵世界》及《与希腊名人对话》等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源地,古希腊人民创作了丰富多采的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欧洲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地理上的阻隔和社会条件的限制,除明代有少许记述外,直到清末,才有人开始在中国翻译介绍古希腊文学作品并逐渐受到了重视。相传为荷马所作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19世纪50年代在中国已开始有所介绍。1857年1月创办于上海的《六合丛谈》杂志第1号,发表了英国人艾约瑟撰写的《希腊为西国文字之祖》一文,对荷马及其作品有如下的记述:初希腊人作叙史事和马(荷马)、海修达(希西阿德)二人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