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百年前——公元1685年,在德国与“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同年诞生的还有另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亨德尔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的哈雷城。亨德尔并不象巴赫那样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最初是个理发师,后来成了外科医生,还当过萨克森-马格德堡王子的男仆。老亨德尔六十三岁时,第二次结婚,娶了一个牧师的女儿。他们婚后的第二个儿子就是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老亨德尔一直希望儿子今后能成为一名律师。当这个孩子刚刚表现出不同凡响的音乐天赋时,他的父亲便禁止他的音乐活动,竭尽全力来扼杀他这方面的才能。这样,小亨德尔不得不经常在深夜躲在阁楼里偷偷地用古钢琴练习弹奏。七岁时,亨德尔的父亲带他到萨克森-魏森费耳斯的公爵府  相似文献   

2.
托斯卡尼尼的排练是非常聚精会神而又紧张的。他曾经说,“每一次排练对我来说都象是一场演奏会;而每一场演奏会都象是一台首场演出。”他经常用一种特别粗哑的嗓音随着乐队唱,又低又难听。有时他竟忘记了这个习惯。有一次在萨尔茨堡,一场紧张的彩排正在进行,他的声音竞高出了乐器的演奏声。他喝令乐队停下来,吓了大家一跳。“看在上帝份上,”他喊起来,“是谁在这儿唱啊?”  相似文献   

3.
来自全世界的一百多个音乐研究工作者和著名演奏家将在斯图加特聚会,参加“国际音乐节”,这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为1985年欧洲音乐年所主办的一项活动。音乐节将包括一次音学研究会,讨论关于“巴赫、亨德尔、舒茨”的早期音乐,以此作为对音乐节所奉献的一份艺术礼物。同时还将举行五十五场音乐会。该音乐节是由斯图加特国际巴赫  相似文献   

4.
广岛之恋:时间与记忆的游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妮 《世界文化》2007,(11):23-24
上世纪50年代末,战后法国开始了一场被称为“新小说”,“新浪潮”(及“左岸派”)电影的艺术实践。文本和电影第一次互为彼此而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浪潮”电影对传统电影的高度自觉与革新,其创造性的试图通过胶片传递出在文学哲学领域里被反复演绎着的现代主义气质,在这个意义上“新浪潮”可算作名副其实的“作家电影”。  相似文献   

5.
结婚舞——非洲利比亚的奔都族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俗,每一位少女都必须学会跳“结婚舞”,才能准许结婚。少女学跳舞时,必须躲在偏僻无人的地方练习,忌讳别人瞧见,因为一旦被人发现是不吉利的。求爱舞——在太平洋群岛的一些土著部落,每当年轻酋长求婚时,先由一群姑娘上场跳舞。  相似文献   

6.
马太·帕克英国牧师。英语中的成语“大鼻子帕克”就是来源于他的名字。“大鼻子帕克”的含义是“爱管别人闲事的人”。帕克是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坎特伯雷地区的大主教,他尽管腼腆,温文尔雅,但主管着教堂的一切事务,于是,他的政敌就叫他“大鼻子帕克”。梯尔·布莱希丹麦天文学家。在一次决斗中,他的鼻尖被对手用剑削掉了。后来,他装上一个黄金做的假鼻子,这恐怕是价格最贵、分量最重的鼻子了。西兰诺·蒂·伯乔兰克法国诗人、小说家。伯乔兰克是个思想活跃人物。他因鼻子长的奇特,曾与侮辱他的人进行了* 余次决斗。托马斯·韦…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4-95
经过10天3轮激烈角逐,第七届“魏玛——拜罗伊特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大奖揭晓,俄罗斯囊括一、二、三等奖。由同一个国家参赛选手包揽前3名,此乃该项赛事历史第一次,引得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8.
去年年底,一个名为“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的活动在北京举办。来自波兰艺术家的精彩演奏,令北京观众真正感受到了肖邦音乐作品的不朽魅力。肖邦,对于中国听众而言,可谓家喻户晓;其钢琴作品的光盘、磁带、教科书等随处可见。但是,数位波兰当代艺术家来京同时演奏肖邦及波兰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尚属首次。音乐周期间,还展映了影片《肖邦——爱的渴望》;举办了肖邦生平展览;中央音乐学院也举办有大师班等一系列活动。本刊记者就“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有关问题,专访了波兰驻中国大使克·布尔斯基先生。交流使彼此相近“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人们开始对“乡间艺术”越来越感兴趣,乡村雕刻、瓜果雕塑和庄稼画等已成为艺术新潮,受到青睐和推崇。 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近年来年年举办一次名为“乡村雕刻的发现”的艺术展览。其中一种“活树雕刻”类似盆景,作品内容以古典文化为主,也有不少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 由于乡村雕刻艺术顺应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态,并且引导了一种新潮艺术的发展,因而吸引了众多的对乡村艺术一向不感兴趣又不甚了解的买主和收藏者。 辛辛那提市一位名叫特沃德尔的玩具设计师是个瓜果雕塑艺术家。他认为,植物栽培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他先在百…  相似文献   

10.
左贞观是著名的俄罗斯籍华裔作曲家,也是第一位荣获“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的华裔艺术家。“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16岁到俄国定居。我接受的是中俄两个国家的文化和教育,这使我的生活很有意思。我的根在中国。”这便是左贞观在接受我采访的开场白。左贞观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系中俄混血血统。其父母均曾在复旦大学教书。适值1958年反右时期,其父遭遇不公正待遇。1961年,母亲将其4个孩子统统带往前苏联学习生活。左贞观曾求学于新西伯利亚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学毕业后,作为职业作曲家,他在前苏联对华广播的…  相似文献   

11.
格里格是挪威最受人爱戴、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德彪西称他的音乐为“一颗犹似充满雪花的粉红色的夹心糖”,虽然这种说法出于讥笑,但却是一种无可否认的事实。格里格本质上是一位抒情的微图画家,他把富于浪漫色彩的甜蜜和一种被称之为北欧人的特性融合到一起。他决非第一位斯堪的纳维亚民族主义作曲家(尽管有时人们常常这样称呼他),但他确实是第一位赢得广大欧洲听众的挪威作曲家。他的钢琴小品演奏时所需要的那种技巧上的质朴无华使他的半音阶的和声特色广为流传。他也爱在他的作品中使用空心五度和导音,这些都反映了挪威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2.
说“斗”     
郑慧生 《寻根》2000,(2):32-34
斗在我国占代是一种用来舀酒的勺子。《诗·大雅·行苇》说:“酌以大斗,以祈黄。”毛传训‘决斗”为‘十三尺也”。并不是说,大斗之口,长阔三尺,而是说斗柄长三尺。《经典释文》说:“三尺谓大斗之柄也。”先秦的斗不是盛粮之器,而是舀酒之具,金文“斗”字就是如此:它有一只长柄,用来操持柄端的勺头叫做魁头,可以盛酒。《说文》:“魁,羹斗也。”古人把类似斗形的星座命名为斗星。处在北部天空的叫北斗;处在南部天空中的叫南斗。它们的形状都像勺子,有勺头,有柄。至今群众还叫它们为勺子星。(图1)不过,星座毕竟只是星座,…  相似文献   

13.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7,(11):15-16
在一些音乐著作中,在介绍俄国19世纪60年代对俄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新俄罗斯乐派”——“强力集团”时,往往提到一位库宜,也译顾宜或桂宜的“集团”成员,这都出自我国台湾省译者之笔,译法各有千秋,并非错译。但我们大陆的读者甚至音乐爱好者见到此“三宜”,一定会如堕五里雾中,不知所指何人。笔者现在要介绍的就是此“三宜”在大陆已约定俗成、读者较熟悉的译名“居伊”的俄罗斯作曲家。  相似文献   

14.
应,一边转身走回阿尼的车边,一边道:“旅游的。”进了文化部的办公楼,与文化官员卢森保格先生寒暄后,他带我参观了政府办公楼的里里外外。在介绍一个不大的圆桌形会场时,他说,政府所有的会议都是公开的,记者们可以在两侧玻璃后的房间旁听。有时这里也演奏音乐会,会场音响极好。他对我的音乐进行了评价,所用言辞及观点绝非一般人所能表达,并邀请我在此办演奏会。我问:“您演奏乐器或对音乐有特别研究吗?”“是的”,他说,“我的儿子打爵士鼓,现在英国伦敦演奏……”。以色列《音乐之声》的主持人伊斯瑞力先生告诉我,他喜欢我…  相似文献   

15.
“世界杯”足球赛,这个星球上最恢宏的单项体育盛会,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这种亲近是由于空间距离——她第一次光临亚洲,仿佛中国球迷只须向东轻轻地一跨,便可以融入其中,甚至有球迷设想,骑着自行车到韩国去看球;这种亲近更是由于心灵距离——中国足球历经44个春秋的守候,终于在神奇教练米卢的引领下进入世界足球圣殿,中国球迷终于不再是“世界杯”的局外人了。舞台——“世界杯”:我们来了!世界杯决赛圈是四年一度的人类盛典,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足球竞技本身,它是一个地球村的节日,不同肤色和种族的人以足球的名义聚集到一起,共同促进着彼此的经济、文化和情感的交流。有人把2001年称为“中国年”,北京申奥成功,APEC会议在沪举行……,标志着中国找到了与世界交流的越来越多的机会,而中国足球队梦圆沈阳,自然也是“中国年”浓墨重彩的一笔。带着几分羞涩与激动,我们登上这个舞台,聚光灯徐徐地亮起来,也许球技本身还稚嫩,但中国足球知道,应该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世界杯”可以在一夜间写下一段传奇,成就一名球员,全世界所有睿智的目光聚焦于此。于是,它也成为中国球员的一个梦想,我们需要经由这里获得足球世界更多的了解,李铁、李玮峰、祁宏...  相似文献   

16.
在今天的维也纳,人们很少能听到格鲁克(Christoph Gluck,1714—1787)的作品,但在奥地利音乐史上,这位作曲家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歌剧领域推行的深刻变革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拓展了道路。他摒弃了以往歌剧僵硬呆滞的风格,尽管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曾不遗余力地为这类歌剧写过大量脍炙人日的音乐。在格鲁克看来,歌剧不是用来炫耀“圆润的歌喉”,正如莫扎特十分贴切地形容那些华而不实的唱段那样,它首先是戏剧.著名的启蒙主义学者约瑟夫·封·宗南费尔德在评论《阿尔西斯特》的演出  相似文献   

17.
李欧 《世界文化》2007,(3):41-42
时间观念 初到泰国大学任教,感觉这里的时间观念极强。因为每天上班必须“签到”,下班必须“签去”。若提前走,还必须报告并说明原因,教师职工均无例外。即便是没有课,也要“坐班”,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半。“外教”就更麻烦,必须先到“外事处”签到,然后再返回办公室,校园里来去一趟需二十多分钟。有两次,因为上午第一节有课,我没有即时去“外事处”签到,不久电话就来了,问明了情况后,仍然要求“补签”。后来才得知,这么做的原因,似乎与薪水有关,虽是“月薪制”,但却要精确到“日”的。午餐是在学院食堂,下午一点就上班。无课无事,在办公室里坐着。中国式的午睡习惯,常常潮水般地袭来,为防不雅,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化交流》2010,(1):91-92
近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200天倒计时掀起了又一轮的舆论关注热潮,消费者购买世博会相关纪念投资品的热情也再次升温。迄今为止,第一组“世博金条”市场溢价超出发行价近50%。  相似文献   

19.
徐雁平 《东方文化》2003,(6):106-112
我曾两次观摩有代表性的雕版印刷工艺,一次是世俗性的,另一次则是宗教性的。第一次是在一小型展览会上看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彩色套印,刷印程序一丝不苟,即使是袖手旁观,也大气不敢出。印出来的年画,颜色似乎更有层次,还有一种很亲切的质感;第二次是去年秋天上“中国古典献学”课时,带领同学们到位于南京淮海路35号的金陵刻经处参观。  相似文献   

20.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莱蒙托夫1814年生于莫斯科。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哈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受匿名信的侮辱,而与法国大革命的逃亡、禁卫军官丹特士进行决斗。普希金在决斗中受了重伤,29日逝世,死时38岁。莱蒙托夫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至极,当即写下了名的诗篇((i寺人之歹盼。诗人对杀害普希金的凶手投出了匕首般的诗句,激怒了沙皇,震惊了整个社会。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自安排下,他被流放到高加索。由于外祖母的奔走,诗人于1838年4月回到彼得堡。1840年2月有人煽动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与莱蒙托夫决斗。决斗中对手没有击中,莱蒙托夫朝天放了一枪,[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