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景与背景     
教室里的景象不同于自然景观,它是通过人为创造的方式产生的,教师的价值判断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风景美好的地方去度假,让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让美丽的景色滋润心田,是不少人的喜爱。所谓风景,简单地说,就是由光对物的反映所显露出来的一种景象。风景主要由主景和背景两部分组成。主景就是风景中的主体事物,它可以是一幢建筑物、一幅人物的面部特写、一个标志性的景物,等等。而背景通常指图画、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  相似文献   

2.
汉语维度形容词“宽”有两种理解模式:一种是功能认知框架,另一种是比例认知框架,通常在这两种框架下理解的“宽”义各不相同;“宽”具有“方位性、方向性、非廷伸性”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只蝴蝶     
汪国真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罗丹却相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风景无处不在:自然中有风景,比如优美的山水风物;生活中有风景,比如华彩的人生故事和生活片段;心灵中有风景,比如难忘的心灵波澜。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把你发现的生活中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风景谈》是茅盾先生在特殊的年代里写成的一篇较特殊的散文,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茅盾先生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对付国统区国民党的书报检查官,使文章免遭“斧削”之灾。采用曲笔形式写成的。整篇文章写的比较隐晦,没有明确指出文章的写作对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出茅盾先生的良苦用心和真实用意。 翻阅《风景谈》全文,通篇看不到“延安”、“解放区”、“共产党”等字样。然而你若再细心一点,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弄清了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指的  相似文献   

5.
客:读了您对王希杰教授两部修辞专著和一篇论文的批评,我感到您和王希杰之间大概积怨很深,不知道这是不是“以小人之心——?” 谭:您错了。我和王希杰一无宿怨,二无新仇,三无利害冲突,河水用不着犯井水。真正的学术批评,应该是撇开个人恩怨,“无社会背景”,实事求是。茅盾和阳翰笙是好友,阳翰笙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时,想请茅盾写“序”。茅盾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嘛,我就毫不留情地批评它!”阳翰笙笑了笑,仍然是恳切地要茅盾作“序”。茅盾只得写了《<地泉>读后感》。文中写道:《地泉》描写人物运用脸谱主义手法;结构故事借助于“方程式”;语言也是标语口号的。因此,《地泉》是不很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不久,新版《地泉》出版,茅盾的“序”一字不漏地印在上面。这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真正的学术批评。当然,阳翰笙的雅量也是令人钦敬的。  相似文献   

6.
佚名 《高中生》2009,(9):33-34
一、探究寓意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探究寓意法”适用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在审这类作文题时,考生要注意两点:①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要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人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习古代汉语,不能忽略它。不切实掌握词类活用,就不能透彻理解一些句子,有时甚至弄出很大的错误。词类活用,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其规律性,我们要对它进行研究。本文准备只谈其中的名词用如动词。 一个词活用为另一词类,这是指在特定句子中,临时作为某一词类来用。有的词有几个意义,词类不同,这不算词类活用。如“众”,指“人多”,是形容词;又指“众人”,是名词。这是一个词的两种用法,不算词类活用。有的词,不但两个不同的义差别较大,音也不同:如“长”(cháng)指“长度大”,是形容词;又音zhǎng,指“生长”,是动词。这竟可以看成两个词,只是用一个字形写出罢了。  相似文献   

8.
《风景谈》是茅盾在亲眼看到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感受到他们的崇高精神后,而写下的“见闻录”式的散文。他在《回忆录(27)》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可见,“政治”是这篇作品的“神”。而这个“政治”应是优良的革命传统。在《风景谈》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外,还应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下面谈谈笔者《风景谈》教学的几点做法: 阅读课文——体现革命传统教育 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凭借语言  相似文献   

9.
游记是一种运用文学笔法记叙、描写旅游见闻的散文样式。由于它常常以文物胜迹、山河状貌、地域特色、风俗人情、鸟兽虫鱼等为记游对象,所以它既能使人饱览山水,领略风物,增长知识,怡情悦性、受到美的陶冶,又能使人抚今追昔,加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因此,游记是一种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文体。但要把游记写好,写得不仅真实,能起导游作用,而且如诗如画般的美丽诱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真实 游记的内容必须真切、具体、实在,因为人们常常把游记看作是旅行游览的向导。茅盾说:“从前我有一个习惯,每逢游览名胜古迹,总得先找些线装书,读一读前人(当然大多数是文学家)对于这个地方的记载——题咏、游记等等。”(《海南杂记》)  相似文献   

10.
《明月共潮生》包含有最多的北海元素。第一,它写了许多北海的风景、风情、风俗和风物,它写的北海风景、风情和风物.都有生动的人物故事、情感和命运贯穿其中。第二,它从始至终叙述了1992—1993年北海的房地产热,从房地产这个产业层面对“北海狂潮”进行了一个完整的记录,完全可以看成是一部“北海狂潮”的文学志书。第三,它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北海狂潮”中的弄潮儿形象,不仅写出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北海狂潮”,而且写出了心理学、人性意义上的“北海狂潮”,通过对这一场经济学意义上潮涨潮落、心理学意义上大起大落的人生的跟踪扫描,最终获得一种人生意义上的哲理领悟。  相似文献   

11.
文坛巨匠茅盾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生前留下的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除了蜚声中外的《子夜》、《蚀》、《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林家铺子》及《清明前后》等小说与剧本外,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文艺论著、翻译作品等。这些都己成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珍贵财富了。如果说茅盾的小说是反映时代风貌的历史画卷,那么他的散文就是直接描摹当时风物人情的社会素描。“一个场面,一段经历,一些人物,他用速写的方式将它们描画下来”,“一个观点,一段见闻,一些想法,他用随笔的方式将它们记述下来”,茅盾同志写了大量的散文速写。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散文速写集》(分上下两册),全书共  相似文献   

12.
<正>要写好《真是一道好风景》这道题目,考生需要抓住两个关键词——“真是”和“好风景”。题目中的“真是”一词要求考生行文中突出对“好风景”的认知过程,从眼中无景到眼中风光无限的转变需要做好铺垫。所写的“风景”既可以是自然风景,也可以是人文风景。“好”则是考生需要自圆其说的地方,不论是自然风景的壮观还是人文风景的暖心,以让读者产生认同感为佳。  相似文献   

13.
课文名篇的美学意蕴︵下︶广东\林运来四、茅盾散文的自然美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茅盾散文有《白杨礼赞》和《风景谈》两篇。它们都是对大自然的礼赞,也是对革命人民和革命圣地的礼赞。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自然美暗示生活。”这里所谓“暗示”是指由于自然与生活的客观联...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风景谈》是写于抗战时期的散文名篇。它与《白杨礼赞》写于同一时代,反映的也是同一主题,但它比《白杨礼赞》难懂。它描绘的几个风景片断似乎毫无关连,不仅是学生,就是教师自己,初读时也不易一下子品出佳处。仿佛食用橄榄,须得细细体味,才能看出;全篇从风景的角度下笔,充满了抒情的音调,又蕴含着哲理,它告诉了我们“革命”这两个字伟大而深刻的涵义。那么,这样的课文该怎样处理,才能使学生在既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读出兴味,又能学到写景和议论相结合,不仅写自然之景也把人的活动场面当作风景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15.
所谓“偏义复词”指的是这样一种复合词:从形式上看两个词素是并列的,但实际上是只取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作为这个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对于准确理解古文文意,研究汉语构词法的发展以及深刻认识现代汉语的偏  相似文献   

16.
家有股事     
家有股事,这个“事”当指股市的故事,写好不易。要熟悉它,要了如指掌,像“外婆”一样对股事全身心地投八。习作用神态、语言的描写,将“外婆”从上午到下午,直至晚问的对股情的关注,从一人到证交所炒股,直至邀全家一起评议,写得绘声绘色,“外婆”的形象跃然纸上。老人炒股,作为一种消遣,他们乐在其中,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7.
___     
<正>张老师: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半命题的习作。大家知道文题中的“即景”是什么意思吗?阿呆:我从“景”字能看出这是一篇写景的习作。文君:“即”可以组词“立即”,立即的景色,这不通顺呀!张老师:“即”是立即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眼前的、短时间内的。“即景”就是指眼前的景象。那么眼前的景象都有什么呢?文君:不就是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景象吗?张老师:是的,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  相似文献   

18.
“画写法”,是读书的重要方法之一。“画”,是指把文章的重点或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勾画出来;“写”是指把一篇文章的要点及自已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习的感受,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在书的空白处。学生通过读书的画写,可以较快掌握文章的内容,把握知识重点,撷取书中精华。  相似文献   

19.
俞老师的命题很有文化味儿哦~~~~~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它是一种人文风景,如鲁迅《社戏》中描写的社戏,沈从文《端午日》里描写的赛龙舟、赶鸭子的场景,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着力描写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的热闹景象等都属于这种人文景致.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民俗风情,请以“我身边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迹清晰;内容积极健康.题目有点难,看“写作点拨”不丢人~~~~~ 题目中有三个关键词:“我”“身边的”“风景”.其一,“我”是第一人称,不可写成其他人称;其二“身边的”不要求远,靠近原则,别处的不行,越地方的越有特色的越好;其三“风景”,此处“风景”,根据材料表示不是自然风景,而应该是“人文风景”,是民俗.我们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风景”呢? 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如过年过节婚嫁等,各地各乡风,选取最具特色的场景细细描摹.如有同学写元宵节到瘦西湖里赏灯:“暮色初降,瘦西湖里星光辉映.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语文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一个过程。接受信息主要指看、听两个方面。“看”是指用眼得到的信息,“听”是指用耳得到的信息,这是储存阶段。处理信息包括思考与感悟两个方面。“思考”是指把读到的内容、看到的景象、听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感悟是指思考分析后生发出的一种情感,悟出的一种道理,把接受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建构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是加工阶段。输出信息包括说、写两个方面。“说”是口语表达,“写”是书面表达,说”与“写”是积累、加工、内化知识后的展现,这是运用阶段。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